专题四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运用发散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运用发散思维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发散思维的含义、特征、创造技法与要求。
2.能力目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高运用发散思维技巧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提高思维品质,培养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散思维的含义、特征、创造技法。
难点:打破思维定势,克服思维的单向性。
三、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学本课堂模式结合多媒体视频、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主要学法:学本课堂模式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四、电教手段:课件、多媒体视频、电子白板、投屏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创意绘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我们共同欣赏一段创意绘画的视频,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
这种绘画法式充满了创造性思维,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就学习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一种——发散思维。
讲解新课
(一)发散思维的含义:
那什么是发散思维呢?
1、发散思维含义:
教师提问发散思维含义: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
它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它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
在思维方向上的特点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举例说明:多媒体展示思维角度的变化,对各种飞机发明的影响。
发散思维测试:在两分钟内写出尽可能多的的带“口”的汉字。
每组派代表回答,应用投屏电教手段,分析三名同学的发散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创意家具视频,感受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发散思维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后天也可以培养,下面我们就学习几种锻炼发散思维的创造技法。
(二)发散思维的创造技法:
1、列举法:
列举法主要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等逐一罗列出来,以便提出改进的意见,构成创新的设想。
教师举例说明:对固定电话提出希望点(列举的希望点越多越好)。
如:希望电话能传输图像,传输文字,能照相,能摄像,能看电视,能玩游戏等。
这些希望都实现了,不仅如此,电话还能购物,订餐等。
其实,很多发明创造就从我们的希望开始。
学生做思维训练题:以钢笔为创新对象来列举希望点,可以产生哪些创新设想(应用列举法,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
2、检核表法:
教师讲解:检核表法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检核表法从9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1)转化;(2)引入;(3)改变;(4)放大;(5)缩小;(6)代替; (7)重组;(8)颠倒;(9)组合。
(举例说明)
学生做思维训练题:运用检核表法谈谈你的发明设想。
(各组派代表回答)3、头脑风暴法:
教师讲解: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研究的主题。
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出来。
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举例说明)。
学生做思维训练题:运用头脑风暴法,为缓解当前的交通拥挤问题提出你的
设想。
(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三)发散思维的特征
1、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
思维流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较多设想;相反,思维不流畅,在有限时间内产生的设想就少,甚至“束手无策”。
2、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变通性。
一方面,发散思维要打破旧框框、老套套的限制,排除既有经验的负面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从某些不合常规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另一方面,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思路,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它会迅速转向其他思路。
3、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从某一问题出发,发散思维总在思索还有什么新的方面、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其答案常常与众不同。
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如直觉、想象、灵感等)的积极参与。
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发散思维以某个问题为出发点“发散”出去,发散出去的思维还要再聚合起来,即对各种设想进行论证评判,从“量”中求得“质”,在“多”中求得“好”。
只有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思维刨新的目的。
(五)总结本节内容。
(板书)
(六)习题巩固。
(见工具单)
(七)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思维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发散思维方式及其特点,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养成多角度的思维的习惯,打破思维定势,克服思维的单向性。
本课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还有待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