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孝感高级中学中考录取名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孝感高级中学中考录取名单
第一篇:2014年孝感高级中学中考录取名单
孝感高中2014年中考招生指令性计划预录取名单
按照孝感市教育局中考招生录取政策,孝感高中2014年中考招生指令性计划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正式录取通知书将于7月25日左右送达考生初中毕业学校,请考生注意查收。

现将预录取名单公布如下:第二篇:2012孝感中考满分作文
2012孝感中考满分作文
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婉转动听的歌声,有人说最美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鸟鸣,但对我来说,最美的声音却是车床(一种机器)的隆隆声。

我的爸爸靠五金加工维持一家生计,他的车间与我的卧室仅一墙之隔。

每天晚上,隔壁发出的机器的噪音把墙都震得似乎在动,那声音刺耳嘈杂,让我心烦,难以入眠。

为此,我不止一次地向爸爸发牢骚,但爸爸只能无奈地笑笑,又继续干活。

直到那一晚,我才明白爸爸那一笑中包含的辛酸。

那天晚饭时,爸爸和我开玩笑,说要把我这个不听话的小孩送到别人家去。

我这人很容易就会把玩笑当真,一听很不高兴,撂下饭碗,阴沉着脸上楼了,留下爸爸妈妈面面相觑。

爸爸本想再逗逗我,忽又闭上了嘴,去隔壁车间干活了。

我早早上床,躺在床上生闷气。

过了好一会儿,我的气才渐渐消了。

这时,我的耳边又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可我却突然从中明白了什么。

爸爸每天都要在车间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光吵闹,还十分劳累,可他却从未抱怨过。

而我呢,不光不体谅爸爸,还要跟他怄气,我真是不懂事。

此刻,我正舒舒服服躺在床上,他却仍在努力工作,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洒下了多少汗水,这么爱我的爸爸又怎么会把我送到别人家去呢?我感到十分懊悔羞愧。

听着从隔壁传来的隆隆声,这在我平时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这时却让我感觉是世界上最美、最悦耳的声音。

爸爸不善表达对我的爱,这车床声恰恰是最美的父爱之声!想着想着,我的泪水悄无声息地划过了脸颊。

第三篇:洪江中学2014年中考录取名单
洪江中学2014年中考录取名单:
宜春一中(8人):苏增兰钟国强罗来成陈勇罗心晨李荣春刘梅美付海峰
宜春中学(1人):黄咏琪
宜春三中(21人):李长平胡慧敏戴新林兰婷黄思陈星波刘维刘坤黄瑶石行辉(特长)陈黎江启航江启程易海燕袁波肖凡何智详陈标周光悠胡玉凤刘赛(特长)
宜春四中(9人):汪芳石行辉(特长生取三中)刘帅(特长生取三中)罗潇玉刘欢高明梁丽姚平
李强
第四篇:2014湖北孝感中考体育考试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孝感市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孝感政办发[2013]37号)精神,不断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体艺[2007]2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孝感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一、参考对象
全市所有符合条件并按要求参加了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报名的初中毕业生。

二、考试组织
县(市)区考生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考试;孝感市城区考生由孝感市教育局组织考试,孝感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站具体实施。

三、考试项目与分值
体育考试测试项目为三项,满分40分计入中考总分。

测试项目包括:
1、坐位体前屈:8分
2、1分钟跳绳:12分
3、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分
各项目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详见附表1。

四、考试时间
全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原则上4月初启动,4月底结束。

五、考场设置
1、到校组织考试。

本着方便考生,利于安全的原则,相对集中设置考场,城区考场集中或分片设置,农村考场原则上不出乡(镇),交通不便的个别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就近组织考试。

2、实行封闭式考试。

考场划分警戒线,有专人值勤,除考务工作人员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3、对考场进行安全排查。

考试设点学校要按要求提前对考试区域、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六、免考、缓考与补考
根据文件规定,对以下考生实行免考、缓考与补考:
1、因肢体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可申请办理免考手续。

申请程序为:考生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孝感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免考、缓考申请表》(附表2),并详细注明原因,出示医院的有效证明,残疾考生出示残疾证,经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和学校审核后,报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考试组织机构审批,可予以免考。

免考考生必须有专人目测,名单在学校公示,相关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经审核属实,批准同意免考的考生,体育成绩按40分计入中考总分。

2、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而申请单项免考的考生,应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详细证明,按免考程序申报审批。

审批通过,按单项分值的50%计分。

3、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暂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

参加缓考的考生,由当地体育考试组织机构确定时间集中组织补测,但应在考试结束10天内进行。

4、既不说明原因又不参加现场测试的,视为弃考,记0分。

七、工作要求
1、提高工作认识。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将体育考试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体育考试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质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2、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局领导任组长的体育考试领导小组,精心挑选思想品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考试专班,认真拟定考试实施方案及考务守则,配备测试器材,加强考务培训,保障体育考试顺利实施。

3、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2014年全市体育考试测试项目、评分标准的新变化,各地要认真进行宣传,让考生了解测试项目与测试要求,指导考生科学训练,调节紧张心理,发挥真实水平。

4、严肃考试纪律。

各地要严格工作要求,增强考试透明度。

在考前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在考试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密规范操作。

考试过:
程中如发生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现象,一经查实,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制定应急预案。

各地各校要建立完善体育考试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现场测试的组织与管理,确保交通和测试安全。

长跑测试场地要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安排医护人员及应急车辆,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考试安全顺利进行。

6、搞好考前体检。

实施体育考试前要认真组织考生体检,本着“谁体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经医生明确诊断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考生,应坚决实施免考,避免考试意外。

7、做好工作总结。

各地体育考试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于5月30日前向市考试院和体卫站上报工作总结。


第五篇: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出题人:周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梁启东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在迅速崛起。

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

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

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

不论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
性和风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性甚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

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节选自2017年7月25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B.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

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明了方向。

B.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难题”的生发。

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系。

D.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D.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断桥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

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

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

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

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

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

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

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

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答:
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
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二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

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

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而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有删改)材料三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

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

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

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一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说起,接着交代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二首先肯定了很多现代人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以为然的态度,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C.材料三首先肯定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接着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D.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话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三者在内容上从概念到文化意义再到传承保护,构成有机联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这使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了
新闻价值。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髙,“二十四节气”对于农田作物耕种将会基本上没有了指导功能。

D.南北方的网友对具体时节吃什么的“论战”,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E.“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必定会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如何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

(4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

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

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数百人。

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

《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

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

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

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

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

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

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

茶寇①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

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

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

帝闻之,喜曰:“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