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高二下学期文综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高二下学期文综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 宗法制
B . 科举制
C .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 郡县制
2.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
《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
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 . 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 . 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 . 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3. (2分) (2017高一下·山西期中)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4. (2分)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出现丞相专权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 丞相中多是奸臣
B . 皇权软弱
C . 丞相权力过大
D . 封建专制制度
5. (2分)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
和货源分配方案。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 . 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
B . 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 .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D . 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6. (2分)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 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 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7. (2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末)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成果描述正确的是()
A .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 歼敌4万多人,震惊中外
C .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8. (2分)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9. (2分) (2019高二下·河南月考) 陈朝璧在《罗马法原理》中说,“迨罗马版图扩大,外侨居于此者日众,而市民法注重形式主义。
于渐趋复置‘外事裁判官’,专司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及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之诉讼事件。
外事裁判官处理案件,以自然之正义、公众之利益,与夫通行于一般人民法律规则为准绳,所谓________者是也”。
材料中的横线处应该填上()
A . 习惯法
B . 成文法
C . 公民法
D . 万民法
10. (2分)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①英国下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阁成员④美国总统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11. (2分)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
①“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②“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③“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④“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
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2. (2分)(2019·河北模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开始拥抱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分享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外溢的收益。
目前构成全球贸易总额84%的164个WTO缔约成员国中,超过半数是在1995年1月1日确定的创始成员国之后加入的。
这表明()
A . 全球化扩大了多边治理体系范围
B . 世界格局变化冲击了旧的经济秩序
C .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 . 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显著变化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75分)
13. (15分) (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14. (15分) (2018高一下·攀枝花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
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15. (20分) (2019高一下·大连期中) 材料一:《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
从事纺织。
“每一下机。
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四: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明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它是否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2)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
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3) 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4)材料四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16. (15分) (2017高二下·常州期末) 阅读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
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
……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17. (10分) (2016高二上·广东月考)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倒……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巨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
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75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答案:14-3、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答案:15-3、答案:15-4、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7-2、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