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
1.在教室里看到黑板上的字,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2.下面示意图中正确的是B。
3.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额镜。
4.雨过天晴时,形成彩虹是因为小水滴起到了棱镜作用。
5.在整齐的队伍中只能看到前方一个同学的后脑勺与光的
直线传播无关。
6.正确的说法是没有光,我们就不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7.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中,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8.萤火虫、月亮、点燃的火柴、太阳都属于光源。
9.操场上空飘扬的红旗反射的光是红光。
10.海中发光的磷虾、燃烧的火柴属于光源一组。
11.将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出现七色光谱,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传播过程中
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14.光源是指那些能发光的物体,太阳是最大的天然光源。
15.光不能透过阻挡物时,就产生了阴影。
16.利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成七色光的科学家是___。
17.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光的反射。
1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
19.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0.插在装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的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
折射现象造成的。
改写每段话:
1.在白天,当光线照射到黑板上,部分光线被黑板反射回来,这样同学们才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因此,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2.利用潜望镜可以看到上面的、远处的物体。
如下图所示,图B是正确的示意图。
3.额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4.雨过天晴时,太阳光穿过空气中的水滴,形成了彩虹。
这是因为小水滴起到了棱镜作用。
5.车灯的光笔直射向前方,而在整齐的队伍中只能看到前方一个同学的后脑勺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
波光粼粼的现象则是由水面上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引起的。
6.没有光,我们就不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但是光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7.寓言故事“猴子捞月”中,猴子看到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看到了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8.萤火虫、月亮、点燃的火柴、太阳都属于光源,而镜子和夜光玩具则不是。
9.红旗反射的光是红光。
10.海中发光的磷虾、燃烧的火柴属于光源一组,而波光
粼粼的湖水和昏黄的路灯则不是。
11.将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出现七色光谱,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传播过程中
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14.光源是指那些能发光的物体,太阳是最大的天然光源。
15.光不能透过阻挡物时,就产生了阴影。
16.___利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成七色光。
17.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光的反射。
1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
19.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0.插在装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的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38.正确答案是B,即乙—甲—丙。
39.没有提供图示,无法回答。
40.正确答案是A,即光源。
41.正确答案是A,即圆形。
42.正确答案是C,即变小。
43.没有提供图示,无法回答。
综合题:
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白墙壁上留下了圆柱体的影子。
手电筒被称为光源。
影子的形状是圆形。
当手电筒逐渐靠近圆柱体时,影子变小。
如果手电筒是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照下来,在圆柱体下方的“屏”上留下影子,影子的形状应该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