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村学前教育二期计划建议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农村学前教育二期计划建议与思考
文章概述了陕西省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对二期行动计划(2014-2016)提出建议: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多种举措补充师资力量;继续大力开展巡回支教;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标签:陕西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问题;二期计划
一、实施背景与计划成果
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短板。

2011年以来,陕西省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启动实施了《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截至2013年底,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已按期完成。

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356所,比2010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办园1758所,比2010年增加1047所。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64%,比2010年提高了32.37%。

[1]陕西省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有力实施,加强了对各类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加大了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实现了幼儿园覆盖率的增长和农村幼儿入园率的上升。

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力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陕西省学前教育的发展。

但由于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相对落后,陕西农村学前教育目前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和一部分问题。

二、现存问题
1、幼儿园覆盖不均、幼儿入园率地区差距大
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之后,全省新建一大批幼儿园,但新建园以城市居多,农村偏少。

农村新建园也以县乡公办幼儿园为主,而交通不便、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的山区村落,幼儿园则难以覆盖。

近年来,我省县城城区和近郊、乡镇幼儿园较为密集,而偏远乡镇和农村幼儿园开办极少。

偏远地区的幼儿入园率仍与县乡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偏远地区的幼儿由于交通不便,无法就近入园,又很难进入县乡幼儿园,基本得不到均等的教育机会。

2、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保有率低
目前陕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缺口大、整体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城乡失衡严重,公办、民办幼儿园师资失衡更为严重。

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结构不合理。

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2013),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1:9,而一项针对陕西省农村幼儿园的调查显示,乡镇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24.3,远远不能达到标准。

所调查的农村幼儿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大专学历占12.5%,幼师学历占22.7%,中师或高中占45.4%。

其中有职称的仅占6.8%,主要由小学教师或其他岗位转
岗而来。

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仅占全体教师的7%。

[2]
3、农村家长教育理念和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家长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发挥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但农村家长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往往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也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前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理解很不全面。

目前,农村的家长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资源极度匮乏,家长基本没有接受家庭教育培训的渠道和机会。

农村家长的教育水平、参与意识、教育意识和合作意识都亟待提高。

[3]因此,加强家长教育,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4、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而言,适度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适当降低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标准和师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各地统一使用和参照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验收(评估)标准,但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往往模糊了城乡差异,忽略了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不适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

学前教育的质量标准要因地制宜,与文化、社会背景和幼儿生活的环境相一致,才能达到引导农村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二期行动计划重点建议与思考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决定2014至2016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针对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存问题,陕西省在二期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切实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

各地市要尽快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制订贯彻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规定,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以进一步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2、通过多种举措补充师资力量
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幼儿园空编、缺编教师补充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力争用三年时间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队伍。

同时,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努力调动幼儿园教职工积极性,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政策。

加强对幼儿园聘用教师管理,规范聘用标准和程序,依法落
实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

3、继续大力开展巡回支教
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或招募志愿者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地区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在辽宁、河南、湖南、贵州、陕西5省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

2014年试点工作范围扩大到14个省份。

试点工作聚焦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在不具备独立办园条件的偏远农村地区设置支教点,招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非在编幼儿园、小学教师担任志愿者,到支教点巡回支教两年。

[4]陕西已开展试点的白河、洛南、西乡等3个县,今年在原试点基础上根据需要扩大试点规模,继续增加支教点和志愿者。

巡回支教志愿者开展的支教活动与课程,是对偏远地区幼儿园教育的必要补充。

除了为农村幼儿提供最基本的教育服务,巡回支教还要通过为农村家长提供亲子教育知识和技能,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4、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比第一期投入只增加不减少。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纳入省政府重点支持的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给予补助,其中,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支持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除此之外对规模达到300人以上,且项目覆盖区域内具有相应规模适龄儿童的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省财政按乡镇公办幼儿园每园150万元、城区公办幼儿园每园20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投入不足150万元的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投入不足200万元的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按其实际投入的80%补助。

[5]
四、结语
陕西省实施《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后,截止2013年底已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并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在现阶段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背景下,陕西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1016年)针对陕西省学期教育发展现存的问题和困难,从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等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为陕西未来几年的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