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化工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介
2省内重点化工园区
2.1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2.1.1简介
2.1.1.1区位
2.1.1.2经济指标
目前临涣工业园基本形成了煤、焦、化、电、材循环生产模式,已建成的项目中,包括一个“亚洲最大”和三个“国内最大”;其中亚洲最大的选煤厂:临涣选煤厂,初始设计能力为450万吨,经多次扩建后,现已形成年入洗1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能力为年产440万吨焦炭,联产40万吨甲醇,总投资约40亿元;一期220万吨焦炭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于2008年建成投产,二期已于2014年2月7日开工建设;国内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临涣中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60亿元,设计装机容量4×300MW,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本工程选用引进法国ALSTOM公司技术,国内设计制造的单机容量为300MW等级的CFB锅炉;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三期装机容量2×660MW项目正在筹备中;国内最大的煤矸石建材加工基地:新宇新型建材公司,一期建成年产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二期、三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4亿标块烧结砖、保温砌块陶粒、微珠等新型建材;临涣水务公司供水项目,总投资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处理能力达到8万m3/d,目前已经建成运行;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处理能力达到15万m3/d;随着8万吨粗苯精制建成投产及拟建的煤焦油加工项目等精细化工项目建设,临涣工业园已初具规模;2013年,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5%;上缴税收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
2.1.1.3主导产业
目前临涣工业园基本形成了煤、焦、化、电、材循环生产模式,已建成的项目中,包括一个“亚洲最大”和三个“国内最大”;
亚洲最大的选煤厂
临涣选煤厂,初始设计能力为450万吨,经多次扩建后,现已形成年入洗1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
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能力为年产440万吨焦炭,联产40万吨甲醇,总投资约40亿元;一期220万吨焦炭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于2008年建成投产,二期已于2014年2月7日开工建设;
国内最大的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临涣中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60亿元,设计装机容量4×300MW,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本工程选用引进法国ALSTOM公司技术,国内设计制造的单机容量为300MW等级的CFB锅炉;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三期装机容量2×660MW项目正在筹备中;
国内最大的煤矸石建材加工基地
新宇新型建材公司,一期建成年产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二期、三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4亿标块烧结砖、保温砌块陶粒、微珠等新型建材;临涣水务公司供水项目,总投资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处理能力达到8万m3/d,目前已经建成运行;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处理能力达到15万m3/d;随着8万吨粗苯精制建成投产及拟建的煤焦油加工项目等精细化工项目建设,临涣工业园已初具规模;
2.1.1.4入园企业
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临涣选煤厂
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
淮北相淮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临涣水务公司
淮北新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2.2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生物医药化工园
2.2.1简介
2.2.1.1区位
2.2.1.2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经开区逐步形成了生化医药、鞋服制造两个首位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两个主导产业的“2+2”产业体系;2015年,四大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96%,四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宿州经开区工业增加值超90%,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其中:生化医药首位产业园,已入驻项目51个,建成投产项目28个;安特食品、皖北药业、亿帆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入驻经开区,并相继建成投产;亿帆药业作为上市公司亿帆鑫富集团投资的集中药品生产基地,近期正在将集团公司名下130多个药品生产许可证转移至宿州;安特食品、皖北药业、雪龙纤维等公司,作为宿州本土培育成长的化工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及规模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作为全省首批2家化工园区之一,目前,生化医药产业园已建设成为皖北地区唯一具有集中供中压蒸汽、管道燃气、污水集中处理及双回路供电园区;2015年,生化医药产业园19家首位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税收亿元;引进生化医药工业企业10家,建成投产企业12家,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企业1家;
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建;2013年12月,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授予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授予“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称号,成为经开区首家“国字号”产业园区;目前鞋城已入驻百丽、康奈、鸿星尔克、
东艺、泰马、野力等百余家制鞋及配套企业,其中47家企业已正式投产运营,26家正在建设;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2014年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在全国特色制鞋产业聚集区中位列第九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2015年,鞋城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投资亿元;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划区,已入驻项目17个,投资总额7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4亿元,实现利税约16亿元;其中:湛蓝光电、冠军建材、首文高新等项目已相继落户并建成投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区,已入驻项目66个,投资总额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亿元,实现利税约亿元;其中:大盘压力容器、电光防爆电气、淮海矿机、江淮重工机械等项目已相继落户并建成投产;
同时,宿州经开区配套建设相关市场物流项目,已建成合肥百大集团农产品物流市场、上海意邦家具市场,正在建设皖商物流及综合配套区等功能板块;
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2011年,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
呈现出重点突出、特色明显、整体推进、成效显着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制鞋产业的突破,为打造中国中部制鞋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发区2011年共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新引进项目80个,协议引资15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中国制鞋产业基地和化工园区招商工作亮点频频,鞋服、鞋业、永通纸业、佳添国际光电等龙头巨企纷至沓来,两个园区已呈现出两翼并飞之态势;
2.2.1.3入园企业
浙江迪王鞋业有限公司
意尔康集团
鸿星尔克
永通纸业
佳添国际光电
佳添香港国际服饰有限公司
2.3安徽濉溪经济开发区
濉溪经济开发区1993年成立,1998年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开拓、锐意进取,投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逐步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区、优秀企业的摇篮,先后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单位”、“浙商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中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安徽省装备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5A级开发区”、“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安徽省铝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园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等称号;
目前濉溪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23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即以富士特铝业、华中天力、美信铝业等为代表的铝基新材料产业,以矿山机器、高罗装备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和以鸿源煤化、巨成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
尤其是铝基新材料产业,具备年加工各类铝材约50万吨的能力,依据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等文件精神,开发区围绕铝型材、铝板带箔、铝压铸件、轨道铝材、铝结构件等核心产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濉溪打造成中国知名的铝基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使濉溪县拥有30家以上铝材加工企业,具有年加工各类铝材100-15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的产业规模,打造成中国知名的铝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濉溪铝产业千亿板块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开发区在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华润燃气、科创大厦等项目已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将加快推进铁路物流专用线、工业地产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建设进度,在医院、学校、银行、大型商超、星级酒店等项目已入驻的基础上,加速推进金融投资平台、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配套项目的建设进度,形成工业企业与服务配套企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使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开发区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县关于贯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工业经济为基础,以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园区为方向,核心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强力抓环境,围绕铝业基地、机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形成强势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实力开发区、魅力开发区、活力开发区、和谐开发区,为“四个濉溪”建设和精致淮北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4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4.1.1简介
亳州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规划面积确定为平方公里;2013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与南部新区整合,目前,全区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经济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下设6个管理区;
亳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市的东部和南部,境内京九铁路,105国道、307省道穿境而过、毗邻济广、南洛高速,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涡河航线通江达海,直抵沪、杭;合肥、郑州、徐州、阜阳四大机场坐落周边,亳州支线已纳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中药产业已发展成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和文化传播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亳州经济开发区工业区201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中医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制造、中药保健品、中药日化、中药兽药等,打造现代中医药集群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该区将是安徽省唯一的集生产、中式孵化、科研、信息为一体的国内独具特色、国际具有影响的现代医药工业集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培育百亿元中药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园区在发展中医药的同时,适度发展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生物技术、电子、服装等产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流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已吸纳康美药业、双鹤药业、天江药业、精华制药、修正药业、宛西药业等9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亳州经济开发区是亳州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优惠的产业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亳州经济开发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工作为第一要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整合后的经开区内设12个部门,9个市直部门设立分支机构,其中8个已成立运行,机构设置逐步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加强、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快速提升;2013年,亳州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2014年,亳州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26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
2.4.1.2入园企业
重庆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责任公司
亳州市张仲景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友信食品有限公司
修正药业集团亳州制药有限公司
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同辉香料有限公司
2.5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2.5.1.1简介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
面积10平方公里;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全面负责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
全权处理开发区一切事务;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局、社会发展局、经贸发展局、招商局、建设发展局、财政局;市直国土、工商、税务、质监、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分别在开发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发区管委会和各分支机构集中在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办公,为入区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目前,区内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美国卡特彼勒比塞洛斯、美国久益环球长壁煤机、中国建材集团北新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中盐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入驻,已形成先进
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光纤电子、轻工食品和化学工业等六大产业门类;在主导产业发展
的同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开发区交通便捷;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部,西接主城区,东濒高塘湖,南临舜耕山,北靠淮河岸,座落
于青山绿水之间;开发区居于市区东部交通枢纽,合肥至徐州、淮南至蚌埠、淮南至滁州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并与合肥至阜阳高速公路沟通;北京至福州、商丘至杭州高速铁路在淮南接轨,高铁淮南东
站建于开发区规划区域东南,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南京、合肥、杭州、福州、郑州、
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千里淮河被誉为中国的白银水道,千吨巨轮通江达海;开发区位于淮南市东部
新城区中心,滨湖新区开发、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皖北交通枢纽建设有机融合,形成开发区独特的区域位置优势;
2.5.1.2工业园区
韩国工业园始建于2002年6月;2003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安徽省第一家外商直接投资兴建的工业园区;韩资企业在皖投资最大聚集区;
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亿美元;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完成投资10亿元,其中外资亿美元;
龙头企业:
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安徽东信织物有限公司、安徽双胜制衣有限公司、安徽宝罗印染有限公司、
安徽世振胶业有限公司、安徽兆仁机械有限公司;
主导产业:棉纺、麻纺、毛纺、织造、印染、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工业园安徽淮南生物医药工业园,1999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园区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总投资8亿元;是安徽省第一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省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元;
园区现有骨干企业15家:园区主要为韩国、德国、香港及国内江西“江中”、安徽“丰原”、陕西“东盛”等大型上市公司入园投资,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现有产品品种300多个,产品销往16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业:生物制品、生化制药、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天然类药物,现代中药及新型药用辅料,新型医药包装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二类、三类新药,列入国家中药保护的品种有20多个;
园区主导产品
年产各类合成原料药2万吨,居华东前列,全省第一;其中扑热息痛产量占全国的1/3;
年处理血浆150吨,居全国前列;
年产生物制品8万支;
年产头孢类抗菌素150吨;
年产片剂12亿片,胶丸60亿粒;其中复方罗布麻片销量占全国50%;
年产糖浆剂、口服液1亿支;
年产药用辅料1500吨,产量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