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市武钢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武汉市武钢实验学校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
B. 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数量等于碱基的数量
C. 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D. 将大肠杆菌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8种产物
2.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增殖和分化
B.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都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而实现调节的
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a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由b造成,引起下丘脑释放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由c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
D.由d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体内产热量增加
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2和酒精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 胰蛋白酶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菌和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时须穿过质膜
D. 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
5.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
蛋白质
A. ②→①→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⑤→④→⑥
C. ②→①→⑥→⑤→③→④
D. ①→②→③→⑤→④→⑥
6.为研究Pb2+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底物可选用若干数量的等体积的蛋白块
B. 实验表明Pb2+没有改变胃蛋白酶催化最适pH
C. 实验说明胃蛋白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D. 增加一组底物+Pb2+的实验可增强实验的严谨性
7.研究发现,V-ATPase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
V-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内。
研究发现,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
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由V-ATPase的特性可以说明溶酶体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B.与V-ATPase合成、运输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
D.将细胞内的溶酶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中完成的信息转化为()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9.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通过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并以特定姿势入水的运动,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时相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
B.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
C.调节跳水运动完成的低级中枢在下丘脑
D.在空中完成特定动作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
10.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有染色质和染色体
B.酵母菌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
C.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
D.是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11.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关于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的雌雄果蝇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若产生基因组成为Bbb的三体果蝇,可能是母本或父本减数分裂异常
B.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的白眼雌蝇,一定是父本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XY的白眼雌蝇,肯定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 若产生性染色体为XY的红眼雄蝇,可能是母本基因突变或父本发生交叉互换
12.下列化合物中,与性激素组成元素最接近的是()
A.DNA
B.叶绿素
C.纤维素
D.蛋白质
13.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关于膜流叙述正确的是()
A.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B.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只有具有分泌或胞吞功能的细胞,才有膜流现象
D.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流,会使细胞膜面积一直增加
14.调节性T细胞由胸腺产生,通过抑制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在乳腺癌等恶性疾病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
B.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
C.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中起作用
D.接受骨髓移植的机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会下降
15.下图是ATP提供能量,细胞转运Ca2+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载体蛋白是催化ATP水解的酶
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与载体蛋白结合,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
C. 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 此为主动运输的过程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
B.免疫系统通过阻挡外来病原体的侵入即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在炼钢炉前工作的工人,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出
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改变,尿量不会增多
17.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种类有物种差异性,ATP无物种差异性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等处理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 酶在细胞内起作用时都伴着ATP的合成
D. 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的转化加快
1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将会逐渐增加
B. 在“S”形曲线中,不同的种群密度可能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C.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
D.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9.图表示豌豆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相关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O2产生于甲细胞器的内膜,在乙细胞器的内膜被利用
B. 甲细胞器中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色素位于类囊体薄膜
C.CO2可产生于乙细胞器的基质,在甲细胞器基质被利用
D. 乙中ATP主要在其内膜上生成
20.神经—体液调节是神经条件和体液条件都参与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可理解为一种自我反醒的调节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
对上述概念的辨析错误的是()
A.在神经—体液调节中,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神经调节方式为正反馈;激素调节方式为负反馈
C.激素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神经调节中不存在分级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有____________(填标号),丙在结构上不同于乙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____________(写两点)。
四种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____________。
(3)乙与支原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乙是____________层次。
22.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填数字)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
②甲乙丙丁戊的溶液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
23.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
如图是基因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时,需加入____________酶。
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在操作步骤中需要加热至90~95℃使____________,然后降温至55~60℃,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①过程时,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切开载体以插入目的基因。
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导入基因表达载体,而不是直接导入目的基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图中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②过程采用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4)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
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并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24.图甲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部分染色体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高等动物为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动物,与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密切相关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2)图甲中细胞④的基因B与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源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C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少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细胞②④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①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时期。
25.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 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采用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_____措施,乙图的中方格中有酵母菌的数目为_____个,那么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接近_____个,你计数的原则是_____。
(2)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填“数学”或“物理”或“概念”)模型。
(3)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前。
(4)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C
7.D
8.A
9.C
10.C
11.A
12.C
13.A
14.A
15.C
16.AC
17.BC
18.ACD
19.BCD
20.BCD
21. (1).丙、丁(2).丙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4).甲、丙(5).乙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6).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22. (1).原生质层(2).2 (3).4 (4).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5).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6).无法判断(7).高(8).乙丁甲戊丙(9).降低
23.2+ (8). 蛋白酶
24. (1).雌性(2).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酶(3).不是(4).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在分离之前是姐妹染色单体(5).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6).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7).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8).AB、HI或A-B、H-I
25. (1).抽样检查法(2).稀释(3).24 (4).6×106 (5).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记右(6).℃、℃、℃、”J”型(7).数学(8).血细胞计数板(9).加盖盖玻片(10).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