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玛侬·莱斯科》中女高音的音乐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玛侬·莱斯科》中女高音的音乐形象作者:刘晶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生的成就主要就在于歌剧创作,十二部歌剧作品堪称部部经典,女性人物的刻画极具典型性,其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现实的演唱与教学中,普契尼的女高音咏叹调运用非常的广泛,是女高音在声乐学习中的必要练习曲目,同时也是国内外音乐会的必唱曲目。

在本篇文章中,选取普契尼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的女性角色玛侬进行分析,以其歌剧代表作品中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挂满了柔软的幕帐》为例做具体的音乐研究,结合自己的演唱体会,力求全面、细致地总括出普契尼笔下玛侬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歌剧背景;女主角分析;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832;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060-01
一、《玛侬·莱斯科》的创作背景
《玛侬·莱斯科》是普契尼创作的第三部歌剧,此歌剧是他第一次亲自选择歌剧的题材,也是最初让普契尼在歌剧舞台上获得成功的作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普契尼阅读了法国作家普雷沃的小说《玛侬·莱斯科和骑士德·格里厄的故事》,立刻就被书中描绘的1731年的场景所激发,产生了巨大的创作激情,他挑选了玛侬·莱斯科这个人物为创作题材。

当时年长普契尼16岁的法国知名作曲家马斯内已经写过了这个题材的歌剧《玛侬》并大获成功,普契尼顶着沉重的压力,铁了心的要写《玛侬·莱斯科》,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部歌剧的创作中,并且完全沉浸在歌剧那个激情四溢的世界当中。

著名的出版家里科尔迪看到普契尼十分钟情于这部歌剧,最终同意了他的计划。

1890年夏,普契尼开始进行《玛侬·莱斯科》的音乐创作,到1892年深秋才结束,长达两年之久。

最后,事实证明他的自信和付出得到了回报,1893年2月1日,此剧在图林的雷吉奥首演,谢幕达30次,评论家们也是好评如潮,有些甚至是狂热的。

这部意大利式的歌剧让普契尼终于如愿以偿,大获全胜。

全剧显示出了普契尼动听、抒情的写作风格,翻开了意大利歌剧史上崭新的一页,这部作品可谓是普契尼“悲情女主角”的系列开山之作,确立了他的歌剧风格,同时奠定了他歌剧大师的地位。

二、《玛侬·莱斯科》的故事梗概
《玛侬·莱斯科》这部歌剧描写了抚媚动人的少女玛侬是一个平民的女儿,在被送往修道院的途中与青年骑士格里欧相爱,格里欧是一个出身名门、十分优异的青年,他们相爱并相互倾心,使得格里欧不惜放弃自己的名誉及财产,与玛侬一起私奔,出走时他们身上只带有150法郎,这远不能满足玛侬的物质需求,就这样维持了12天后他们结束了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

玛侬这时贪慕富贵抛弃了格里欧,作了富翁杰龙特的情妇。

在寂寞奢华的生活中,玛侬依然恋着格里欧,慢慢发觉了以往生活的美好,玛侬决定离开杰龙特,她与格里欧重逢,贪婪财
富的她临逃时为了抢夺杰龙特的金银珠宝,被杰龙特发现并被逮捕。

格里欧伴随玛侬一同发配到美洲,途中逃脱,他们逃亡在一片荒野上最后陷入绝路,疲惫不堪的玛侬悔之无及,向格里欧表达她内心的爱情后停止了呼吸,悲痛欲绝的格里欧也倒在了玛侬的身旁。

三、玛侬——《玛侬·莱斯科》中的女主角分析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位年轻、美丽﹑善良的姑娘玛侬,她向往渴求真诚的爱情,但却没有禁住奢华生活的引诱,因一时的贪恋而葬送了自己宝贵的爱情,真诚的格里欧宁肯去流放也要伴在玛侬的身边,但却永远无法挽回她死在流放途中的悲剧命运。

演唱者在塑造“玛侬”这个角色时,要从声音、感情及形象气质等方面注意她的前后变化,她从一个浪漫天真的少女变为后来奢华的贵妇人形象直到最后成为气质颓废的流放犯。

当玛侬是一个穿着简朴、充满幻想的少女时,在声音上要把握其娇嫩清纯的音色;当她成为杰龙特的情妇渴望奢华的生活时,要用作曲家普契尼一贯追求的连贯伸展的声音风格去演唱,要把握住华丽优美的音色,当她成为一个流放犯衣衫褴褛时,此处更是要表达出她的慌张恐惧、幸福而悔恨,内心百感交集的一种情感。

四、《挂满了柔软的幕帐》演唱版本比较
意大利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司各特(Renata Scotto),1934年2月24日生于意大利的萨伏那,70年代中后期司各特对普契尼的歌剧十分感兴趣,开始研究普契尼笔下的女高音角色。

1980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玛侬·莱斯科》,她认为玛侬这个人物应该是“风华正茂、情窦初开,却又爱慕虚荣、逢场作戏的女孩子”,这些直接关系到她对人物的理解和处理,她把玛侬演的活跃一些,有时甚至超过了导演的要求,她出色的歌唱响遍芝加哥、大都会、伦敦、莫斯科、东京等地,博得普遍的赞誉。

①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司各特音质优美且有力度,她力致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外,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对乐句又作进一步的发挥和想象。

在演唱第14—20小节时,她增强了句子的流动性,在“una careza vo lutu osa”中的“ca”和“tu”两个字上作了强调如叹气一般,在演唱第20小节的降B时处理的更是一绝,美到极致,唱“tutaltra cosa”时,采用了怦然强烈而出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按照谱面要求的力度“P”来处理,仿佛在强调这一句的歌词“一切全变样”。

司各特是苔巴尔迪的继承者之一,她继承了其宽阔刚健的一面,司各特黄金时期的歌声被公认为20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抒情戏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注释:
①韩斌.20世纪歌唱大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67.
参考文献:
[1]张承谟.欧洲十大名歌剧欣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韩斌.西方名音乐家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王景彬.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