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I2020年第5期
浅谈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
文01杨诚
[摘要]建水紫陶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文化的角度剖析建水紫陶的价值以 及特性,了解其工艺特征,才能更好地传承建水紫陶艺术,让建水紫陶能够在更大的舞台绽放其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工艺传承;彩泥刻填工艺;无釉磨光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556 (2020 ) 5-007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杨诚.浅谈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J]•天工,2020 (5) :78-79.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有着悠久的发展 历史,承载着我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也是人民群 众智慧的结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当代 更深入地挖掘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和特征,需要建水紫 陶从业者明确紫陶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所在,从保护性传 承的角度促进建水紫陶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建水紫陶的文化价值
从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水紫陶诞生于 宋朝末期,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称 为中国四大名陶。

相较于其他陶艺,建水紫陶的原料由 于取自建水的五彩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且 对于泥料的加工非常考究,建水紫陶匠人会将不同颜色 的黏土先捣成粉末,进行初筛之后再将这些粉末进行重 新配比、搅拌和淘洗,这样经过五六次之后,让陶泥能 够在自然封闭的情况下重新凝干,由此所制作出的陶器 质地非常细腻且温润。

除了陶泥的特性之外,建水紫陶 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特殊的器件,这种器件在形态上 只适合制作一些小型的陶器制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让 建水紫陶的质地更加细腻,适合进行细微的雕刻及填泥。

质地上的绝对优势,让建水紫陶与其他名陶之间形 成了本质上的区别,建水紫陶所采用的陶泥中含有的铁 元素较髙,所以不仅外表温润,而且硬度也很高,在叩 击建水紫陶时会发出金属质感般的声音。

所以,人们对 于建水紫陶的赞誉和喜爱既包括其特有的温润,也包括 硬度和声音。

建水紫陶所秉承的特有制陶工艺让建水紫陶不断吸 弓丨着文人加入创作行列中,很多文人在成为陶艺匠人后,将书法、绘画等新型的艺术展现形式和建水紫陶进行融 合,逐渐让制陶变成了一门既注重工艺,又强调艺术的 新形势,建水紫陶也由此具备了更强的艺术性特征,增强了建水紫陶的内涵和品味。

建水紫陶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不断吸收着多种文化的精髓,多种颜色的陶土被制作
成了瓶、盆、盘、碟等生活用品,在造型工艺还有书画
工艺的应用上,建水紫陶有着明显的汉文化特征,很多
建水紫陶匠人会将镂刻、镌刻等雕刻技法应用于建水紫
陶中,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工艺于一身的建水紫陶,
呈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壶体中的花卉、人物、
诗词古文等装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

在建水紫
陶精细繁复的手工艺背后,其装饰性艺术也是其独具特
色的艺术展现维度之一,在温润的建水紫陶表面进行书
画创作,由此带来的艺术效果更加立体而水润,纤细且
细节毕现的线条之中又蕴含着刚毅的气魄,这种艺术呈
现的效果是其他陶艺很难达到的,从而使建水紫陶历久
弥新,焕发夺目的光彩。

二、建水紫陶工艺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工艺特征上看,建水紫陶特有的无釉磨光 以及彩泥刻填是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无釉磨光工艺最早诞生于清朝末期,建水窑
特有的制陶方法逐渐流行开,这也成为建水紫陶无釉磨光
工艺的最早呈现’这种制陶工艺是其他陶瓷所不具备的,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一直发展至今。

(二)彩泥刻填工艺在形成时受到了清朝道光中后 期的文人官宦影响
陶斗是建水紫陶清末民初大量生产的代表产品之一,
为了増加文化气息,一些陶艺人会在陶斗的表面绘制一些
文人雅士所偏好的图案,然后运用阴刻的方式,将图案刻
出来,再添入不同颜色的陶泥,从而使陶斗的表面颜色
更加丰富。

建水紫陶艺人的这一创作不但让陶器表面产
生了类似于瓷器一样的光亮效果,而且丰富的颜色以及
文化性的装饰也让建水紫陶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心头好。

78
设计创作
近几年,无釉磨光工艺和彩泥刻填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完 善。

到了民国初期,一些建水地区的制陶艺人开始针对彩泥刻 填工艺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以及尝试,建水制陶艺人将文人画以 及残贴这种装饰形式应用于建水紫陶的表面,不仅丰富了建水 紫陶的文化内涵,也带动建水紫陶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

人 们都喜欢散发着文化韵味、风格古雅的艺术作品,因此,建水 紫陶的精品也越来越多。

(三)很多文人雅士以及能工巧匠加入到建水紫陶的艺术 创作中,这也促进了建水紫陶逐渐发展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重视建水紫陶的发展以及 传承,当地从事紫陶制作的匠人越来越多,原本分散的小作坊 生产模式开始转变为规模化和集体化的生产形式。

在更加规范 地运营和管理下,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成立,陶厂在陶艺生产的 基础上,也发挥出了重要的工艺传承作用。

后来随着云南旅游 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建水紫陶成为极具云南特色的旅游纪 念品。

对于建水紫陶来说,在新一轮的产业提升和扩张过程中, 要始终坚守底线,不被市场经济冲昏头脑;要坚守传统的建水紫 陶生产工艺,做好建水紫陶的品牌。

建水紫陶也不负众望,近几 年在全国各类工艺美术展览会中频频登场,并获得了诸多荣誉。

对于建水紫陶来说,正在经历发展的春天。

同时,建水紫陶所衍 生出的文化产业也吸引了来全国的陶艺大师以及知名书画家, 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建水紫陶的发展。

建水紫陶工艺的核心是:彩泥刻填与无釉磨光。

为了在新 时代更好地传承建水紫陶工艺,仍然要坚守这两大工艺核心, 在制作上延续和传承建水紫陶的初心和工艺要求。

在坚守独特 技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表现力和题材的创新,探寻基于两大 工艺核心的创作新技巧,从而让建水紫陶与时尚相结合,丰富 作品的内涵,走上更为广阔的舞台。

综上所述,建水紫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让 这门艺术发展下去,不仅需要建水紫陶匠人们的坚守,也需要 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政府要对建水紫陶文化进行积极的引导, 促进多方资源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在当下让建水紫陶得到保护 性的发展。

同时,从事建水紫陶的匠人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 业水平和技能,打开视野,注重挖掘建水紫陶这一民族工艺的 价值和发展潜力,以更加精湛的技艺,让建水紫陶在新时代再 次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李映禄.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J ].神州(下 旬刊),2018 (6) : 38.
[2] 聂磊明,梁爽.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J ].
红河学院学报,
2015 ( 1 ) : 19-20, 32.
[3]
吴昊.浅谈建水紫陶的传统书画艺术特征[J ].大众文艺,
2018 (21 ) : 124.
[4] 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
白泥多道彩填残贴双圏壶
菩提叶心经滴水瓶
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 1 ) : 52-55.
[作者简介]
杨诚,男,出生于1982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县级第 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创作品多 次获奖,如2019年作品《锡嵌陶浮雕风水缸》荣 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三届“工美杯”金奖。

(编辑:起文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