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初二初中生物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初二初中生物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探究“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对这个装置进行分析和评价合理的是()
A.该装置可以同时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①种子可以和③种子形成对照,说明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①种子可以和③种子形成对照,说明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每组只选用了一粒种子,存在偶然性,实验结论不科学
2.大棚内种植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内的()
A.空气湿度B.光照时间
C.夜间温度D.氧气含量
3.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A.B.
C.D.
4.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5.上海世博园中一些场馆的外墙种植了很多的绿色植物,让游人顿觉空气湿润而清新,这是由于植物体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6.图示可以简洁、直观的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图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D.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7.对人体完成某一动作(如屈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必须有肌肉收缩B.必须有肌肉舒张
C.必须有神经支配D.必须有激素调节
8.下表是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如果还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置5号瓶,对5号瓶的处理是()
A.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1号瓶相同
B.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2号瓶相同
C.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3号瓶相同
D.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4号瓶相同
9.菜青虫喜食油菜叶,而同一菜田中的菠菜却难觅菜青虫的踪迹.可见菜青虫这一行为属()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
C.迁徙行为D.社群(会)行为
10.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生来就有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D.能伴随动物一生
11.有些成群的动物并不具有社群(社会)行为,如下列动物中的()
A.狒狒B.蜜蜂C.蚂蚁D.蝗虫
12.某同学在给微生物分类时,把大肠杆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霉菌、蘑菇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A.细胞内有无叶绿体B.细胞有无细胞壁
C.细胞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营养方式是否是异养
13.某同学在已经长有多种颜色菌斑的不同食品上采集菌类标本做实验,可是一不小心把下面几种菌的装片搞乱了,其中一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呈扫帚状的孢子串,他可确定该装片是()
A.青霉B.根霉C.曲霉D.酵母菌
14.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慢食品腐败的速度,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
A.细菌休眠不繁殖B.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C.细菌不分解有机物D.细菌繁殖速度过快
15.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二、填空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清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进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本小题空均要求填写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A.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三、探究题
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如果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则B与C也构成对照实验,该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
江西初二初中生物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探究“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对这个装置进行分析和评价合理的是()
A.该装置可以同时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①种子可以和③种子形成对照,说明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①种子可以和③种子形成对照,说明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每组只选用了一粒种子,存在偶然性,实验结论不科学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实验.题目中涉及到的水分、空气两个条件.对比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A、该装置可以同时探究水分、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能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①种子可以和②种子形成对照,说明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②种子可以和③种子形成对照,说明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每组只选用了一粒种子,存在偶然性,实验结论不科学.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大棚内种植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内的()
A.空气湿度B.光照时间
C.夜间温度D.氧气含量
【答案】B
【解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蔬菜的产量越高;而增加氧气可以提高呼吸作用的强度,在高温环境中植物体的气孔关闭,植物的生理作用受限;空气的湿度与光合作用无关.
故选B.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A.B.
C.D.
【答案】D
【解析】在白天有光,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夜晚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据此答题.解: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白天有光,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可见D的表达是正确的.
故选:D.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概念.
4.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答案】C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是萝卜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消耗较多,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而且呼吸作用还会散失水分引起萝卜皱缩.
解:A、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这样将会导致萝卜的大量失水,出现皮皱缩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故A不是主要原因;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会出现腐烂现象,不会出现空心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故C符合题意;
D、萝卜长成后,高度分化的细胞的却会停止分裂和生长,空心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5.上海世博园中一些场馆的外墙种植了很多的绿色植物,让游人顿觉空气湿润而清新,这是由于植物体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分析答题.
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起到更新空气的作用.另外树木还能防风、防尘净化空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图示可以简洁、直观的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图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D.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据此分析作答.
解: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
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②是氧气,表示向上的③是水,表示向下的④是有机物.故该选项正确.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有机物,④是水.故该选项正确.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
过程,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②是水蒸气.故该选项正确.
D、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晚上和白天都进行.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D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7.对人体完成某一动作(如屈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必须有肌肉收缩B.必须有肌肉舒张
C.必须有神经支配D.必须有激素调节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解答时从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等方面切入.
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如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就会收缩,因此,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故选:D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8.下表是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如果还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置5号瓶,
对5号瓶的处理是()
A.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1号瓶相同
B.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2号瓶相同
C.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3号瓶相同
D.5号瓶应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他处理与4号瓶相同
【答案】A
【解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解:本探究实验中,1号瓶是对照组,其余各瓶都是实验组.2号瓶与1号瓶的变量是水,3号瓶与1号瓶的变量是空气,4号瓶与1号瓶的变量是温度.如果要设立5号瓶,且将5号瓶作为实验组,5号瓶与1号瓶的变量只能是光;即将5号瓶放置在无光的环境中,其余条件与1号瓶相同.B、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9.菜青虫喜食油菜叶,而同一菜田中的菠菜却难觅菜青虫的踪迹.可见菜青虫这一行为属()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
C.迁徙行为D.社群(会)行为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A、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菜青虫取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C、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不符合题意.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0.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生来就有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D.能伴随动物一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不管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应该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学习行为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不见得能伴随动物的一生.由此分析,C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1.有些成群的动物并不具有社群(社会)行为,如下列动物中的()
A.狒狒B.蜜蜂C.蚂蚁D.蝗虫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A、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
属于社会行为;
B、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
不符合题意;
C、蚂蚁的群体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D、蝗虫群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群行为.故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12.某同学在给微生物分类时,把大肠杆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霉菌、蘑菇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A.细胞内有无叶绿体B.细胞有无细胞壁
C.细胞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营养方式是否是异养
【答案】C
【解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霉菌、蘑菇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体内无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都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都属于细菌.可见,把大肠杆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霉菌、蘑菇归为一类.她分类的依据是细胞有无成形细胞核.
故选:C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13.某同学在已经长有多种颜色菌斑的不同食品上采集菌类标本做实验,可是一不小心把下面几种菌的装片搞乱了,其中一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呈扫帚状的孢子串,他可确定该装片是()
A.青霉B.根霉C.曲霉D.酵母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菌的形态特点,真菌的少数个体微小,多数形体较大,但形态各异.青霉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的菌丝呈放射状.
解:曲霉和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而曲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放射状的结构,都靠孢子来繁殖后代.他把其中一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看见到直立菌丝的顶端有呈扫帚状的孢子串,他可确定这是青霉的装片.
故选A.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14.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慢食品腐败的速度,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
A.细菌休眠不繁殖B.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C.细菌不分解有机物D.细菌繁殖速度过快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作答.
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冰箱中温度不适宜,低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使得细菌的数量少,不足以使食品腐败掉.
故选:B
【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
15.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能引起植物疾病
C.与植物共生
D.与植物竞争
【答案】C
【解析】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据此解答.
解:共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故选:C
【考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二、填空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清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傍晚,兴趣
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进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本小题空均要求填写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A.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
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答案】(1)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A、C
(3)气孔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1)晴天的中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
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夜晚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口袋中的氧气减少,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熄灭了.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必须选带叶的植物,而B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
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B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
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A和C可以进行比较最好.
(3)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A、C
(3)气孔
【考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三、探究题
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了
探究,其实验过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