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四电接口过轨及电缆井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轨及电缆井技术要求
一、信息
1、区间无线基站每处预埋2根过轨钢管。
2、过轨管道的埋设深度请参照路基专业施工图实施。
过轨管与正线电缆槽衔接部分需要满足光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15倍半径的弯曲要求(光缆直径为1.5cm)。
3、过道钢管均采用镀锌无缝钢管,其内径为Φ100mm、厚度不小于4mm。
钢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及显著的凸凹不平和严重腐蚀等情况,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磨光。
4、钢管在电缆槽内露头10mm,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用φ2㎜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5、区间无线基站24处过轨钢管两端设置手孔,手孔在线路两侧设置,手孔规格尺寸与通信专业相同。
当引入到无线基站时,在路基上手孔处,设置引下电缆槽。
二、信号
1、过轨管采用内径为100mm的管道,过轨管(非导电材料)采用的材质、规格应满足与站前主体工程同设计寿命的要求,在寿命期内不腐、不碎;过轨管若焊接需保证所焊接的内壁光滑。
过轨管断面应短于电缆槽或手孔槽内壁10mm,并形成锥形倒角。
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用φ3㎜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2、电缆过轨处,在过轨管两端均设维修电缆井。
所提过轨管里程若与设置的集水井里程有重叠,或与接触网支柱里程有重叠时,可适当移动电缆井位置,且将过轨管与电缆井一同移动。
设置的过轨管不应横跨集水井。
电缆井尺寸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设置的电缆井应在底部设排水孔,出水孔须考虑防止沙漏,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三、电力
1.全线路基两侧均设高压电缆沟各一条,并与桥、隧道两侧的电力电缆沟连接,电缆沟截面详见路基专业通用图。
2.在所有隧道两端洞外距洞口10~20m处各预埋4根Φ150过轨钢管;特大桥及通航桥两端距桥头10m处各预埋4根Φ150过轨钢管;
3.每隔100m,电缆沟须与排水沟连通一次,便于排除沟内积水。
4.电缆沟与箱变(含通信基站直放站箱变)场坪间应预埋2×Φ150+2×Φ100钢管,并在场坪上露头100mm。
5.机场路隧道及双流机场1、2隧道进、出口附近,其余100m以上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各牵引变电所、分区所、自藕所,各车站两端外接触网隔离开关处,通航的大桥两端需设置电力箱变,占地面积5mx8m,通信基站、直放站处箱变占地由无线专业统一提出。
6.区间各信号中继站、通信基站、直放站、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分区所、自藕所等、各车站两端外接触网隔离开关处预埋4根Φ150过轨钢管,在离无线通信基站及直放站两端500m 处附近预埋4根Φ150过轨钢管。
电力电缆过轨保护钢管做法参见《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每一过轨处预埋G150镀锌钢管四根。
电力电缆保护钢管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小于1m,钢管内应穿铁丝以便于将来穿电缆(线),钢管端头应有防护措施以避免水、沙石等进入导致堵塞。
过轨预埋处设置电缆井,电缆井在线路两侧设置。
如果相关专业设置位置有变化,电力过轨位置相应做调整。
所提过轨管里程若与设置的集水井里程有重叠,或与接触网支柱等里程有重叠时,可适当移动电缆井位置,且将过轨管与电缆井一同移动。
设
置的过轨管不应横跨集水井。
路基电缆槽及与桥、站等过渡地段的设置;钢管过轨、手孔及电缆井设置参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
四、通信、电气化
1、区间无线基站每处预埋2根φ100mm过轨钢管,要求45°八字型斜埋。
2、过轨管道的埋设深度请参照路基专业施工图实施。
过轨管与正线电缆槽衔接部分需要满足光电缆转弯半径不小于15倍半径的弯曲要求(光缆直径为1.5cm)。
3、过道钢管均采用镀锌无缝钢管,其内径为Φ100mm、厚度不小于4mm。
钢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及显著的凸凹不平和严重腐蚀等情况,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磨光。
4、钢管在电缆槽内露头10mm,施工时每根钢管内预留穿线用φ2㎜的铁丝两根,管口设堵头,采用冷封胶封堵,以防渗水。
5、过轨钢管两端设置手孔,手孔在线路两侧设置。
当引入到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电气化所亭时,在路基上手孔处,设置引下电缆槽。
通信专业电缆井尺寸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