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高分突破二轮(课件+讲义+训练):专题三 离子反应 专题三 备考备查清单(1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③注意弄清反应类型。a.复分解反应:离子间相互反应能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 质或难电离物质时都不能大量共存。b.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
④注意溶液“透明”和“有色”的区别。“透明”也可以“有色”。
6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一般思路
7
4.“少定多变”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所谓的“少定”,即将量少的反应物的计量数确定为 1,而“多变”即过量的反应 物的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确定,不受化学式中比例制约,是可变的。量少的物 质产生的离子数之比符合其化学式中的比例。
- - + (5)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Fe2+、S2-、I-、SO2 分别与 NO ( H ) 、 3 3
ClO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大量共存;Fe3 与 S2 、I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
- + - -
不大量共存。 (6)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如 Fe3 和 SCN 不大量共存。
+ -
2
[规律方法]
1.离子反应发生的“六大条件”
- + (1)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质。如 Ca2+和 CO2 生成难溶性盐 CaCO , H 和 3 3
2 SiO2 3 生成难溶性酸 H2SiO3,Cu 和 OH 生成难溶性碱 Cu(OH)2 等。
- + -
(2) 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气态物质。 如 H+和 S2-生成 H2S, H+和 HCO- 3 生成 CO2, NH4 和 OH 生成 NH3 等。
8
5.解答离子推断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有颜色的离子与溶液的颜色是否一致。 (2)根据某现象推出含有的某种离子,注意该离子是否为前面的操作引入的。 (3)注意离子共存问题 ①离子是否能存在于溶液中, 要特别注意溶液的性质 (如酸碱性、 氧化性、 还原性) 与离子的性质; ②推断出的离子是否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③离子是否会隐蔽转化,如 Al3 遇到过量的强碱转化为 AlO2 ,AlO2 遇到过量的强
+ - - +
于 FeBr2 先氧化 Fe2+,对于 FeI2 先氧化 I-。 (4)Fe 与 HNO3 的反应,Fe 少量生成 Fe3 ,Fe 过量生成 Fe2 。
+ +
(5)Al3+中加强碱,强碱少量生成 Al(OH)3 沉淀,强碱过量生成 AlO- 2。 (6)CO2 3 中逐滴加强酸,强酸少量生成 HCO3 ,强酸过量生成 CO2。
- (3)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如 H+与 CH3COO-、OH-、PO3 4 等分别结合 + -
生成弱电解质 CH3COOH、H2O、H3PO4 等。
3
- 2- (4)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如 Al3+、Fe3+分别与 AlO- 、 HCO 、 CO 2 3 3 等发生
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
- -
10
11
4
2.判断离子共存中的“三抓、四注意” (1)三抓——抓住三个方向 ①溶液的颜色。 ②溶液的酸碱性。
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2)四注意——注意四个问题 ①注意判断离子共存的情况。“能、不能”,“一定、可能、一定不能”。 ②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酸性、碱性,pH试纸、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溶液颜色、 与铝反应放出H2和水的电离情况等。
备考备查清单
1
[知识体系]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弱电 离子非氧化 解质)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类还原反应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型 置换反应(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的相对活泼性) 离子氧化 还原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性或还原性更弱的物质) 本质:反应中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 应的式子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表示方法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 是否相等 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难电离、易挥发的物质或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
+ - -
酸转化为 Al3+。 (4)在定量推断中要注意运用溶液的电中性来确定离子的存在。
9
6.常见的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归类
(1)CO2(或 SO2、H2S)与碱的离子反应,CO2(SO2、H2S)少量时生成正盐, 过量或足量时生成酸式盐。 (2)酸式盐与碱反应,书写时可采用设“1”法,即将少量物质的量定为 1 mol, 其他反应物的离子根据需要确定物质的量。 (3)FeBr2(还原性 Fe2 >Br ) 、FeI2(还原性 I >Fe2 )通入 Cl2,Cl2 不足时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