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单元过关测试(三)地理试题试题命制人:迟玉华审核人: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纸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完成1~2题。
1. 对该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点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地形地势B. 纬度位置C. 地表植被D. 天气因素2. 与b地相比,a地()A.自转角速度更大B.自转线速度更大C.流水侵蚀作用更弱D.气温日较差更小2012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该铁路线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B.东南----西北走向C.南---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4.一年中出现该景象的另一日期约为()A.2012年8月14日 B.2012年10月18日C.2012年4月5日 D.2012年12月20日右图为对应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1月和7月的平均宽度。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7月比1月活跃 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甲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 D.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6.图中P处以南海岸线曲折适宜建港,但目前少大港,其原因可能是()A.有河流注入,泥沙堆积严重 B.资源贫乏,环境人口容量小C.山脉紧逼海岸,经济腹地小 D.纬度较高,封冻期长美国66号公路(洛杉矶----芝加哥)沿线有世界上最大、最绚丽的化石林集中地。
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1题;共76分)1. (4分) (2013高一上·邢台月考)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下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 全球昼夜平分B . 北半球为夏季C . 太阳直射20°D .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邢台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2. (2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岩石是()A . 侵入岩B . 喷出岩C . 沉积岩D . 变质岩3. (4分) (2016高一上·怀柔期末)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 ①——重熔再生B . ②——外力作用C . ③——冷却凝固D . ④——变质作用(2)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②作用形成的是()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4.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 . 风化作用B . 侵蚀作用C . 搬运作用D . 沉积作用(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5. (4分) (2019高二上·六安期中)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高考山东卷地理(WORD版可编辑,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地理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2卷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颇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足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该城面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城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城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地理12月考试题中图版

济南市高三12月考地 理 试 题本试卷为发展卷。
试题总计120分,成绩最高记100分。
选择题共30题,均为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总计60分,最高记50分;综合题5个,总计60分,最高记5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右图中晨昏线LP 和纬线M (70°S )相切于O 点,且O 点此时为极昼。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LO 为昏线 B .OP 可能是昏线 C .M 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D .此时地球公转运动位于远日点附近 2. 若图中O 点经度为120°E ,则此时北京(116°E )的地方时...为A .12时B .0时C .11时44分D .23时44分读右侧模式图,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局部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E 处气温比H 处高 B .F 处气压值比G 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G 处气温一定比H 处高 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环节①参与陆地淡水资源的补给 BC .环节①、③的年平均值相等D 5.如果该图为南半球世界洋流模式图局部,S 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C .洋流③附近的海洋生物资源不丰富 D 右图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中等压线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 .N 处气压值可能为1020百帕C .陆地上影响范围最大的天气系统是气旋D .此时东京的风向为偏南风7.对图中城市天气描述正确的是A.乌兰巴托受气旋控制控制,天气晴朗 B.锋面即将到达郑州,产生连续性降水C.锋面已过北京,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 D.锋面将会使合肥气温升高,气压降低8.右图是北京和雅典两地的气候资料。
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降水较多,气温稍高B.降水较多,气温稍低C.降水较少,气温稍高D.降水较少,气温稍低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9~10题。
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1 1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6页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2页为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I卷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P区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半球非洲B.东半球非洲C.西半球欧洲D.东半球欧洲2.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黄沙漫漫,驼铃叮当B.森林茂密,野象成群C.草木荣枯,动物迁徙D.海浪沙滩,橄榄树密布下图所示是以(38N,O)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
读图回答3~4题。
3.济南(36N,117E)位于“陆半球”极点的A. 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4.图中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A. 9990千米B.13320干米C.17300千米D.26640千米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地势东高西低B.地势北高南低C.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D.地形以平原为主6.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当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观测与记录(见下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M和N分别对应的日期为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A.①和③B.③和①C.②和④D.④和②8.由图示a点到b点A. 该地昼变长,夜变短B.该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D.可能为国庆节到清明节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分析完成第1—5题。
1.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当地球公转到①点时,太阳直射点()。
A 位于北半球,正往南移B 位于北半球,正往北移C 位于南半球,正往南移D 位于南半球,正往北移3.图示四点中,济南(37°N)昼长夜短的是()。
A ①、②点B ③、④点C ①、④点D ②、③点4.图示四点中,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①点B ②点C ③点D ④点5.以下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B 昼夜更替C 四季更替D 水平运动的偏向下图是2012年9月6日国际标准时(中时区)22:12拍摄的太阳图片。
据此完成第6—9题。
6.拍摄该图片时的北京时间为()。
A 9月6日6:12B 9月6日14:12C 9月7日6:12D 9月7日14:127.图片显示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A 黑子B 耀斑C 日珥D 太阳风8.图示现象对地球的影响是()。
A 长波通讯中断B 短波通讯中断C 地球磁场发生磁暴D 两极地区出现极光9.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
A 约1年B 约11年C 约22年D 约76年下图所示的是90°E经线的一段。
读图完成第10—13题。
10.与甲地相比,乙地的()。
A 自转角速度较快,线速度相同B 自转角速度较快,线速度相同C 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较慢D 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较快11.夏至日,甲、乙两地的正午日影()。
A 都朝北B 都朝南C 甲地朝北,乙地朝南D 甲地朝南,乙地朝北12.冬至日,与甲地相比,乙地的()。
A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B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C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短D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短13.若某时刻,晨线与90°E重合,则北京时间为()。
A 4点B 6点C 8点D 20点读地球与黄道面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
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山东省201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第I 卷(共50分)2013年11月5日,印度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发射升空。
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火星的是A.甲B.乙C.丙D.丁 2.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将于2月18日20时在北京举行,家住悉尼的李先生在家中收看同步直播。
据此完成3~4题。
3.晚会开始时,悉尼(东十区)当地时间是A.2月18日18时B. 2月18日22时C. 2月17日12时D. 2月18日4时 4.2015年春节至元宵节,北京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昼逐渐变短 5.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太阳辐射强度B.增加土壤肥力C.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D.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辐射的散失 6.能够直接获取卫星云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读大西洋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a 、b 两洋流的性质是 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C.a 为暖流、b 为寒流D.a 为寒流、b 为暖流8.①②③④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下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10.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中,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明显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被社会上称为“单独二孩”。
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目前劳动力不足问题B.逐步缓解老龄化过快问题C.调整人口分布不均问题D.加剧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12.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的人口变化是 A.少年儿童数量增加 B.劳动力数量增加 C.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人口出生率下降下表为世界某两大农业区域的相关资料。
山东省济钢高中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济钢高中2014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3年12月22日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B.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C.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2.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①吸引外来移民适入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③推迟退休年龄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市拟在规划区建设一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合理的布局方案是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4. 近年来,M住宅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理由是①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②水源充足,地势平坦③靠近工业区,方便职工上下班④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交通便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读图,回答5~6题。
5.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B.②为水稻种植业 C.③为混合农业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6.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③生产规模小C. ②科技水平低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2012年11月6日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招待酒会,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
各国记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
据此完成第7~8题。
7.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8.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B.受婚姻家庭影响C.受政治因素影响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展机遇【答案】7、A 8、D【解析】试题分析:下图为“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发现一颗行星与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羊八井地热发电站D.行进中的赛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为A.维持着地表温度B.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C.产生潮汐或海啸 D. 导致指南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右图为局部区域日照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地相比A.日期相同,区时时刻乙早B.日期甲早,区时时刻两地相同C.日期甲早,区时时刻乙早D.日期甲晚,区时时刻乙早5.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A.1∶11 B.1∶5 C.1∶7 D.7∶17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40°N。
读图回答6~7题。
6.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0°B.20°NC.20°S D.23°26′N7.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B.甲、乙两地昼长相等C.北京市白昼逐渐变长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回答8~10题。
8.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A.地势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9.图中曲线①②③④依次表示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B.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C.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D.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10.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A.①B.②C.③D.④右图是由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某城市2013年1月19日~22日的天气预报。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连续4天内,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12.下列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
据此回答下面13~14题。
13.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强低压D.弱高压14.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①机动车辆的增多②高能耗工业比重大③冬季燃煤取暖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15~17题。
1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a、b、c、d、e分别表示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19.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20~21题。
20.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21.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右图①②③为某要素等值线,读图回答22~23题。
22.若①②③为城市地租等值线,阴影区为市中心区,则可以判断A.L处的地租高于H处B.阴影区一定是商业区C.由市中心到L处用时远远短于到达H处D.一般来说,城市向西扩展较快23.若图示为夏秋季节活跃于西北太平洋的天气系统,①②③为等压线,阴影区气压低,则A.西侧降水强度最大B.H处风向为西北风C.中心有下沉气流,气压高D.H位于高压中心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并将考察结果绘制成下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天山B.太行山C.大兴安岭D.武夷山25.下面是考察小组对考察区地质地貌的分析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③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冲积扇B.④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D.②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右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A.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B.图示地区可能是非洲大陆C.图示反映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D.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27.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①全球气候变暖②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升③海平面上升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28~29题。
28.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29.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右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30~31题。
30.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31.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32~33题。
32.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M1 B.M2 C.N1 D.N233.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化的统计图”。
试根据此图完成34~35题。
34.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B.②=出生率;③=人口数变化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35.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10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6~37题。
36.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37.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布、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读图完成38~39题。
38.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39.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40.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41.下面左图展现了某一时刻地球晨昏线的分布,右图为该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说出该时刻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据图中信息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气压性质,并分析甲地气压形成的原因。
(3)描述海南岛该日的天气状况。
4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理由是,。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