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小儿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小儿
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何慧珍,刘玉玲,李晓倩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
探讨理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小儿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
的影响。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支
原体肺炎行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儿,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后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观察组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后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联合理气和胃剂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d 。
观察比较2
组患儿治疗5d 后胃肠道反应症状评分、GIR 胃肠反应分级及评分,评估临床疗效。
治疗后2组
患儿大便、恶心呕吐、胃腹胀满、腹痛、食欲评分及GIR 胃肠反应分级和评分均明显改善(P 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
98.11%(52/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理
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可明显缓解小儿红霉素输液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理气和胃剂;酪酸梭菌活菌散;中药敷脐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2.04.020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2)04-0528-04
[通信作者] 李晓倩,E -mail :prettylxq@ [基金项目] 浦口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S202023)
支原体肺炎是一类易发生于幼儿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其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非常微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无细胞壁,可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等[1]。
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其不但有抑菌杀菌作用,同时具有抗炎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2]。
但红霉素静脉滴注可能
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
[3]
,为缓解不良反应,临床上采取酪酸梭菌活菌
制剂进行治疗
[4]。
中医药敷脐疗法是基于脐部的
穴位特点,使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药物特性归经以达到特定疗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基于患儿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的病因病机,探讨了理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小儿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经X 射线胸片、血清特异性抗体IgM 检测或肺炎支原体咽拭子检测确诊为支原体
肺炎的患儿;②患儿住院期间静脉滴注红霉素,静滴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中医辨证为脾虚证,症见大便溏、恶心呕吐、胃腹胀满、腹痛、食欲减退;③患儿年龄2~8周岁;④大便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测无明显异常;⑤营养指标合格;⑥无精神障碍;⑦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采取中药敷脐治疗,临床病历资料记录完整。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肺内外多系统并发症者;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③经病原学检查确定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者;④皮肤破损、皮肤溃疡或体质有异不适宜采取中药敷脐治疗者;⑤静滴红霉素后出现胃肠道症状采取推拿、补液止吐等方式治疗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儿科因支原体肺炎行红霉素静脉滴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儿100例,根据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观察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4.8±1.2)岁;胃肠道反应病程(
2.9±0.6)d。
对照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4.8±1.4)岁;胃肠道反应病程(2.9±0.6)d。
2组患儿性别、年龄、胃肠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南京市浦口区
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10018)。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采取注射用乳糖酸红霉
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3638,规格:0.25g)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20~30 mg/(kg·d),滴速1.5~2.5滴/(kg·min),每日1次。
对照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青
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规格: 0.5g×10袋)口服,每日2次,每次0.5~1袋,连续服用5d。
观察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联合理气和胃剂敷脐治疗,组方:山楂10g、神曲10g、陈皮6g、丁香6g、木香6g、冰片2g。
将上述中药材洗净后研磨混匀过筛密封保存,用时取3~5g中药细末加入适量醋调和成糊状并纳入脐中(神阙穴),外用防过敏胶布固定,敷脐4~6h后取下。
每日1次,连续治疗5d。
1.5 观察指标
1.5.1 胃肠道反应症状积分 记录2组患儿治疗
前及治疗3d后胃肠道反应各症状积分,包括大便、
恶心呕吐、胃腹胀满、腹痛和食欲。
其中大便情况根
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0分为大便次数和
性状无改变;2分为大便次数日行1~3次,粪质变
稀;4分为大便次数日行3~5次,粪质变稀或稀水
样便;6分为大便次数日行>5次,粪质变稀或稀水
样便。
恶心呕吐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
分,其中0分为无恶心呕吐;2分为少许恶心,每天
呕吐1~2次;4分为恶心明显,每天呕吐3~5次;6
分为恶心明显,每天呕吐5次以上。
胃腹胀满症状
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其中0分为无胃
腹胀满;2分为轻度胃腹胀满,不影响进食,腹部叩
诊无鼓音;4分为中度胃腹胀满,影响进食,腹部叩
诊有鼓音;6分为重度胃腹胀满,不欲饮食,腹部叩
诊有鼓音。
腹痛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2,4,6
分,其中0分为腹部平软无压痛;2分为腹部平软轻
压痛;4分为腹部膨胀,压痛明显;6分为腹部膨胀,轻压痛剧,拒按。
食欲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0, 2,4,6分,其中0分为食欲与进食量均正常;2分为食欲减退,进食量为正常的3/4;4分为食欲减退,进食量达不到正常的3/4;6分为没有食欲,不进食。
1.5.2 胃肠道反应分级及评分 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GIR胃肠道反应分级及评分,其中0级为无胃肠道反应(0分),Ⅰ级为恶心无呕吐(恶心仅指干呕,不随意地做呕吐之声及动作,并未吐出胃内容物,1分),Ⅱ级为呕吐1~2次(2分),Ⅲ级为呕吐3次以上(3分)。
1.5.3 临床疗效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小儿厌食症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临床疗效。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肠道反应症状积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肠道反应症状积分降低≥70%~ 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胃肠道反应症状积分降低≥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胃肠道反应症状积分降低不足30%。
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ᵡ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患儿大便、恶心呕吐、胃腹胀满、腹痛、食欲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
见表1。
2.2 2组GIR胃肠反应分级比较 观察组患儿GIR胃肠反应分级及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及表3。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差异
表1 2组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
大便
治疗前治疗5d后t P
恶心呕吐
治疗前治疗5d后t P
胃腹胀满
治疗前治疗5d后t P
对照组474.04±0.892.35±0.7110.177<0.0013.60±0.771.70±0.6313.093<0.0013.85±0.722.02±0.5114.219<0.001观察组534.18±0.841.62±0.7716.355<0.0013.52±0.711.37±0.6815.921<0.0013.78±0.751.73±0.5615.945<0.001 t0.8094.9070.5402.5070.4752.685
P0.421<0.0010.5900.0140.6360.008
续表
组别例数
腹痛
治疗前治疗5d后t P
食欲
治疗前治疗5d后t P
对照组473.59±0.722.05±0.5511.653<0.0013.42±0.691.33±0.4517.394<0.001观察组533.53±0.681.66±0.4916.243<0.0013.51±0.631.00±0.4922.895<0.001 t0.4283.7500.6823.492
P0.669<0.0010.4970.001
表2 2组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患儿治疗前后
GIR胃肠反应分级比较例
组别例数时间0级Ⅰ级Ⅱ级Ⅲ级
对照组47
治疗前
治疗3d后
1
29
13
13
32
5
3
观察组53
治疗前
治疗3d后
2
42
19
8
30
3
2
表3 2组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患儿治疗前后
GIR胃肠反应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5d后
对照组471.83±0.490.49±0.05①
观察组531.60±0.520.26±0.03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红霉素输液后胃肠道反应患儿治疗5d后
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临床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对照组47121910687.23观察组5329158198.11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ᵡ2=4.529,P=0.033。
3 讨 论
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直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性治疗药物,其对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分歧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7]。
此前研究证实红霉素可抑制气道黏膜中中性粒细胞和透明质酸酶引起的小气道炎症[8],还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以抑制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的合成,进而减少患者痰液分泌[9]。
但红霉素无论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胃肠应激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10]。
原因在于红霉素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后受机体钙离子含量影响,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胃肠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发生痉挛,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增强肠壁神经反射,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等。
除严格根据患儿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用药剂量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儿胃肠道反应也是疾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酪酸梭菌活菌散是一类益生菌制剂,可在人体
肠道中分解膳食纤维生成酪酸,而酪酸盐在肠腔中
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的作
用。
动物实验表明,酪酸梭菌可显著抑制炎性肠病
小鼠炎症反应,但在巨噬细胞特异性IL-10缺陷小
鼠中应用酪酸梭菌却没有显著的炎症缓解作用,说
明酪酸梭菌对肠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炎症黏膜
中肠道巨噬细胞产生IL-10有关[11]。
此外,酪酸梭菌活菌可促进肠黏膜分泌SIgA,进而增强肠黏膜
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12],因此临床上将酪酸梭菌活菌散作为红霉素静滴后胃肠道反应的对症治疗药物。
中医将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归属为“胃痞”等范畴,中医认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而水谷乃化。
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肝气太过,乘及脾土,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临床治疗时应注重理气消胀、温中降逆、健脾和胃。
脐也称“神阙”,为“阴脉之海”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中药敷脐疗法则是基于脐部的穴位特点使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药物特性归经以达到特定的疗效[13]。
本次研究采用“理气和胃剂”对患儿进行敷脐治疗,理气和胃剂为南京市名中医、浦口区中医院儿科主任刘玉玲经验方,方中丁香温中降逆,芳香和胃,散寒辟秽,止吐止泻;木香味辛、性温,能行胃肠中的滞气,可治消化不良、胸腹胀痛诸症;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且陈皮提取物能够阻滞胃肠平滑肌胆碱能M受体,对拮抗胃肠平滑肌痉挛,陈皮中所含的橙皮苷以及辛弗林等有效成分可促进胃肠运动[14];山楂有消积散瘀止痛之功效,可舒张平滑肌;神曲消食和胃、止痛,且降低胃酸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15];纳冰片以引经佐助,加强渗透之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和胃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便、恶心
呕吐、胃腹胀满、腹痛、食欲积分及GIR胃肠反应评
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组。
提示理气和胃剂敷脐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有助
于缓解小儿红霉素输液后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参
考
文
献
]
[1] 熊瑛.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
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4(16):141-142;149.
[2] 赵丹,侯旭东,王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序贯法治
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8):10-13.[3] 潘雯斓.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9):91-92;99.
[4] 雷培瑜,雷婧,王洁.络酸梭菌二联活菌对肺炎合并抗
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及炎症、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5):1858-1861.[5]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5:1280-128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68-269.
[7] 赵晓东,吕传柱,于学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急
诊成人及儿童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
2020,40(11):1036-1046.
[8] Fuschillo S,De Felice A,Balzano G.Mucosal inflamma⁃
tion in idiopathic bronchiectasis:cellu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J].Eur Respir J,2008,3(2):396-406.
[9] 彭军,林常青.小剂量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稳
定期诱导痰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5):36-37.
[10]张宝华,李秀霞,王淑臻,等.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
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胃肠激素及应激激素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20):59-60.
[11]Hayashi A,Sato T,Kamada N,et al.A Single Strai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nduces Intestinal IL⁃10⁃Producing Macrophages to Suppress Acute Experimental Colitis in Mice[J].Cell Host Microbe,2013,13(6):711-722.
[12]吴晓燕,秦侃,王杨,等.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多潘立
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14):35-39.
[13]潘灯银.敷脐散在防治儿童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反应
中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24.[14]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枳壳及辛弗林对小鼠胃排
空、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11(11):1001-1003.
[15]高鹏飞,张文意,周蓉蓉,等.神曲对小鼠消化功能的
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362-364.
[收稿日期] 2021-09-20
(上接第527页)
[6] 张忠武,严红勇,柯昌武,等.脊柱内镜下联合独活寄
生汤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6):62-68.[7] 中华中医药学会.腰椎管狭窄症[J].风湿病与关节
炎,2013,2(2):75-77.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9-93.[9]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 /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7.
[11]Fujiwara A,Kobayashi N,Saiki K,et al.Association of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with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and short⁃form 36.[J].Spine,2003,28(14):1601-1607.
[12]诸国庆,陈妙青.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病因分析及不同
治疗方法选择[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74-175.
[13]李玉山.地奥司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5,27(12):81-85.
[14]左世国,庹绍彬,侯智颖,等.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8):
1497-1500.
[15]李鳞平,孙波,吴云定.辨证分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00
例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01,5(10):116-117.[16]廖禹程,丁一,王文军,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独活镇
痛的分子作用机制[J].中国药师,2021,24(1):1-6.[17]彭美晨,艾晓辉.秦艽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
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21,19(6):1243-1249.[18]陈雨秋,张涛,陈长宝,等.防风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
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9):43-48.
[19]钱深思,刘美怡,容蓉,等.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
其药理和毒理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
2021,18(4):388-395.
[20]朱华,秦丽,杜沛霖,等.桂枝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2):61-65.[21]鹿梦岩,冯国洋,郭龙军,等.CT 检查参数对腰椎管狭
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2):251-256.
[收稿日期]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