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方法分析及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3通风。一位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须将床放在空气流通的房间中央,才感到呼吸省力。同样,新鲜的空气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晨起,开窗通风,可排出室内废气,让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一般居室开窗20~3 0分钟,室内空气即可更新一遍。对身体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到其他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受凉感冒。
关于老年人护理研究这类课题,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他们各自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国外的老年护理健康事业起步较早,已形成系统的规模。国外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日常生活、家庭护理、临床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涉及。我国的研究内容与国外的大致相同,较为特殊的是对离退休和空巢老人的相关研究。在老龄化大背景下,要满足老年人特殊的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规范老年人护理,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顺利享有晚年。
1.3关键词及定义
老年人;老年护理;老年人需求;效果评价
1.4文献回顾
老年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老年护理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老年护理的生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
2.3 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自主问卷调查研究。
2.4 研究步骤
研究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护理方法对于健康的影响很大,好的护理方法效果好,促进健康,而不好的护理方法效果差,影响健康。
讨论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础护理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最终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由于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础护理方法在老年人的健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4.2.3户外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
4.2.4晚间洗漱:除重复晨间卫生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用温热水泡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一个塑料桶,装一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上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那种温热、松弛的感觉,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4.2.2卫生间运动: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刷牙过程中活动了上肢,应该认真进行。漱口后应进行咳嗽运动,把呼吸道的痰咳出。无痰时的咳嗽动作本身也(即使干咳几声)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洗脸时可顺手按摩面部,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梳头一方面可以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头皮营养,防止脱发;另一方面梳头同时也锻炼了上肢的抬举动作。用钝的木梳,每天早晚梳头 100次,双手交替进行,对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
摘 要
目的:规范老年人护理,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顺利享有晚年。
方法:本课题将以天水市社区常住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编制的老年护理方法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
结果:总计向天水城乡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经统计后分析得出,好的护理方法对老年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
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护理方法对于健康的影响很大,好的护理方法促进健康,而不好的护理方法则影响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护理;老年人需求;效果评价
论文类型:调研报告
2研究设计5
声明
1.
1.1背景及意义
推论及建议
5.1推论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理上的自然变化,有些老年人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衰老感、自卑感;有些体弱多病的老人还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有些退休后的老人,不能适应改变了的清闲生活方式,总有一种失落感,心理是表现为孤独、自卑、空虚,消极对待人生。
家庭对老人有重要的心理影响。有时家庭中发生的不幸事情会导致老人性格改变, 情感或平淡,或哀伤,或暴躁,或固执。多疑、自私,情绪及不稳定。因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尊敬老人,妥善安排老人的生活,尽量避免精神刺激,和睦相处,鼓励和支持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文体活动,使其真正享受天伦之乐。
5.2.2主动关心老人。对失语病老人使用其理解的语言,要缓慢,清晰或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加强与老人的沟通,如触摸,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鼓励老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保证良好心态。从老人的角度着想,充分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老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扩大其社交范围,多参加社会活动,使老人得到需求尊重的的心理满足。定期体检,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了解老人的焦虑,承认老人的感受,分散老人的注意力,使老人的生活丰富起来,以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感。
5.2建议
5.2.1沟通及心理呵护。态度自然诚恳,保持适度的幽默感;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的反映,并留意自己与老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说话简短得体,多倾听老人诉说,并鼓励老人畅所欲言;为了解老人而倾听,而非为回答问题而倾听;提供充分的时间与耐心,老人未完全表达时避免片面或匆促回复;对误解疑问要主动澄清;沟通过程可多用非语言形式回应老人;不要在老人面前与人轻声耳语;沟通要保持面对老人,以利读唇并有眼神接触;降低说话声调,在老人未听清时可稍增加声量不要变成喊叫,防止老人误会。
4.1.2湿度。通俗讲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湿度大,人体的蒸发作用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湿、气闷,心功能不全的老人会感到憋气。由于皮肤、呼吸水分蒸发减少,排尿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而空气过于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水分,引起皮肤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干燥的空气使呼吸道粘膜干燥,痰不易咳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加重病情。家庭室内最佳湿度应该是50%~60%。适宜的湿度,会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近年来,空气加湿器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好方法。土法增加湿度也行之有效,如地上洒水、暖气上放水槽,或放湿毛巾等。建议您买一个温湿度计,以科学掌握温湿度,使之为您的健康服务。
4.1.4噪音。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贝时,一般人就会有吵闹感,家庭中噪音的产生大都为大声喧哗、音响音量过大所致,一般老年人喜静,对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则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利于老年人休养。
4.1.5采光。老年人居住的房间,最好是采光比较好的居室,室内阳光照射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日光照射,红外线被皮肤吸收,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给人以舒适感。如果打开玻璃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4.1.6床。老年人应选用硬床,以睡在床上床垫不下陷为好。床的高度应在膝盖下,与小腿长相等,过高过低都会使老人感到不便晚间护理能使老人身体舒适、心情愉快、精神松弛,有利疾病的康复。
4.2.1床上运动:早晨醒来,先不急于起床,在床上静卧十几分钟,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
老年人的休息环境
4.1家庭休息环境的因素有:
4.1.1温度。维持一个适宜的室内温度,不仅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安定,而且有利于机体进行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夏天可相对高些(22°~24°c),以缩小室内外温差。室温过低,老人易着凉、感冒;室温过高,易使人疲惫、精神不振。需要指出的是,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室温过高,易使老人感到闷热,呼吸不畅,加重呼吸困难。清凉的室温,流通的空气,会使老人易于进行气体交换,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
2.2一般资料
[1]姚景鹏.老年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强.应用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光兴.关注老人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J].社会福利报,2007-10-16
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
社会因素有: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较为狭窄,涉及城市老人较多,农村老人较少;针对低龄老人较多,高龄老人较少;对文化水平高,生活质量好的老人关注较多,对文化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老人关注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