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随笔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倾听随笔散文
学会倾听随笔散文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孩子的活动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倾听孩子的声音,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孩子都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我让他们谈谈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受,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说几句话。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讲着,内容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便是“青蛙真正感到了自己见识少”。

这时,班里一个平时调皮,又特别爱惹是生非的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井里。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捧腹大笑。

我也笑了,随口说道:“我看你才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孩子失望地坐了下去,小嘴噘得老高,一脸的不高兴。

按照一般的理解,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一旦出得井来,就可以见多识广,当然不会再回去了,这也是课文的应有之义。

现在,居然有学生要井底之蛙回井里去,实在有些“离题”。

静下心来想一想,新课标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我们班有几十个孩子,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众口一词,也可能声音不一。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倾听孩子的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领孩子的思想。

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说?他到底是怎么认识井底之蛙的?我很遗憾:在课堂上我居然忽视了这一点,因为想当然,我没有积极关注这唯一不同的声音,没有思考这些话的意义,更没有理解这些话的言外之意。

好在写日记时,这个学生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写道:青蛙跳出井后,来到一条河边,想喝水,突然,听到旁边老青蛙的警告:“不要喝,水里有毒!”紧接着,又听到老青蛙被人用钢叉刺死的惨叫声……
我的心被震撼了: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作为老师却没有给他一个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于是,我提笔在作文本上写道:“对不起,老师才是那只井底的青蛙。

”虽然道歉似乎晚了些,但好在我已意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我决定再给学生一次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动脑新解《狐假虎威》,我又一次领略了孩子缤纷的童心世界。

倾听,是一种理解。

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

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

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幸福。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