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doc6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案

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数学问题:
1小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时礤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3)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点
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
难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情境图。
课件出示第46页主题图。
提问:求3+4+5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用乘法。小组讨论。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三、练习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判一判。
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9+4+3 3=6=8 5+5+5 4+5+7
(3)你能把加法算式必定成乘法算式吗?
8+8+8+8 7+7+7 C+C+C+C+C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1)》说课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让学生 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 重要的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课堂中,我们 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比如 乘法算式的读写,一些乘法口诀等,但乘法的意义在大多数 学生的头脑里还是挺陌生的。课一开始,在数小飞机上的人 数时,针对学生说的“3个3个地数”,教师特别给予重视并 有意识地将数数与加法算式联系起来,再圈一圈,突出“几 个几”,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所以后面学 生说乘法的意义时很轻松。
பைடு நூலகம்
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3) 2+2+2+2+2+2+2=14 ( 7 )个 2
乘法算式: ( 2 )×(( 7 ))=( 14 )
读作: 2乘7等于14
。
或 ( 7 )×( 2 )=( 14 )
读作: 7乘2等于14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1) 3+3+3+3+3=15 ( 5 )个( 3 )
4、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 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让学生大胆的说,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 的进步和发展。
5、学习评价: 做书中的习题,检测自 己本节课学的如何?
6、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P48“做一做”。
乘法算式:5×3=15 读作: 5乘3等于15。 或 3×5=15 读作: 3乘5等于15。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认识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认识。
2.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算式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意义的课件,展示生活情境。
2.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苹果、玩具等,用于直观展示。
3.分组标志: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片,用于分组讨论。
4.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多个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一辆公交车可以坐4个人,如果有3辆这样的公交车,一共可以坐几个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来表示。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引言乘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常用于对物体的数量或大小进行计算。
它通常表示为“×”或“*”。
本课时将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
乘法符号“×”或“*”的左右两边的数称为乘数,相乘得到的结果称为积。
例如,3×4=12,其中3和4是乘数,12是积。
乘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乘数的顺序影响。
例如,2×3=6,3×2=6,它们的积都是6。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以上数相乘的结果与它们运算的顺序无关。
例如,2×3×4=24,(2×3)×4=24,它们的积都是24。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一个数乘以两数之和的结果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之和再相加的结果。
例如,2×(3+4)=2×3+2×4=14。
乘法的应用乘法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在排列组合的计算中,乘法常常被用来计算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例如,从5个人中选取3个人组成团队的排列组合方式共有10种,可以用以下式子进行计算:5×4×3 ÷ 3×2×1=10其中第一个式子表示从5个人中选取3个人的不同排列方式,第二个式子表示将不同排列方式除以相同的重复计数。
乘法在面积和体积计算中的应用在面积和体积计算中,乘法常常被用来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和宽的乘积进行计算:面积 = 长 × 宽。
一个立方体的体积也可以用边长的立方进行计算:体积 = 边长³。
结论乘法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性质。
在数学的许多领域及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初步认识乘法开始,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乘法的进阶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概念;2.掌握乘法的运算法则;3.掌握小学程度内简单乘法的运算方法;4.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概念;2.掌握乘法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乘法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将乘法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授课导入(5分钟)(1)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体验两个数相乘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相乘可能产生的物品。
(2)提问:“你们听过乘法吗?它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口头解释乘法的概念。
2.学习活动(30分钟)(1)介绍乘法的符号——“×”。
(2)掌握乘法的运算法则。
(3)展示动画,课堂上利用实物或卡片、板书等方式演示一些实际问题的乘法解法。
通过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25分钟)(1)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相应的练习,加深对乘法运算法则的掌握。
(2)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4.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2)让学生口头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1.PPT2.教材3.乘法练习题4.实物或图片5.板书等。
六、教学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对乘法的理解程度;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3.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扩展:1.乘法口诀表的学习:在掌握了乘法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通过口诀表加强对乘法的记忆。
2.小学常见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3.计算器的使用方式:在学生掌握乘法的基础知识后,可以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式,由此加强学生对计算器的熟练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效率。
八、教学注意:1.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6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
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6+6+6+6=242+2+2+2+2+2+2=14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你学会了些什么?
学生板演。
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学生数摩天轮上的人数,小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交流汇报自己的算法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5×2读作:5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于10
2×5读作:2乘5等于10
乘号
反思
个旧市红旗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课型
新授
年级
二年级
主备教师
李学仙
审核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件(共20张PPT)

课前准备:数学书、练习本
谜面:安全带系双肩,车厢如飞冲向前,忽高忽低半空转,吓得乘客哇哇喊。 ——打一游乐设施
谜底:过山车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好玩的项目?
你能从项目里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
( )个( )
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或 。
4+4+4+4+4+4+4+4=32
4×8=32
8×4=32
4
8
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2. 我认识了乘号,还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
1. 这节课我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算式特别简便。
3.我还知道了不是所有的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有的只能写出一道。
课后一试:请你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7乘2等于14。
读作:2乘7等于14。
读作:7乘2等于14。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5个3
2×7=147×2=14
4个6
7个2
(1) 3+3+3+3+3=15
(2) 6+6+6+6=24
3×5=15
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3人。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1
2
3
4
5
有4节小火车,每节车厢里坐6人。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起点:根据已知条件会列加法算式。
教学焦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教学终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4+4+4+4+4+……+4(15个)师:为什么老是能快速算出答案来呢?一位老是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学探究自学教材第45~46页,分别用加法写出,摆各种图形所需要的小棒数量。
思考:1、你能写出哪几个乘法算式?2、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3、乘法代表什么意思吗?三、交流点拨1、请同学汇报摆出各种图形所需要的小棒:列出加法算式。
(板书)三角形:3+3+3+3+3+3=18 小伞:5+5+5+5+5=20 房子和树木:14+6=20 五角星:10+10+10=30 花边:4+1+4+1+4=16根据上面的加法算式,你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板书)3*6=18 5*4=20 10*3=302、为什么14+6和4+1+4+1+4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呢?小结:只有所以的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3、指黑板:三角形:3+3+3+3+3+3=18这里有几个相同的3相加?所以乘法算式写成:3*6=18或6*3=18小伞:5+5+5+5+5=20 这里有几个相同5相加?所以乘法算式写成了5*4=20或4*5=20.花边:4+1+4+1+4=16 这里有几个相同的什么数相加,所以乘法算式是:10*3=30或3*10=30小结:乘法的意义就是表示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完整word版)表内乘法一教案.docx

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吗?多媒体出示第 44 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
师:仔细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想不想把你看到的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或者听课的老师呢?学生可能:看到小火、山、摩天、小桌子等等。
看到小火有 4 排座位,每排坐 3 个人⋯⋯二、探索新知1.形游。
(1)(渡):小朋友可真明,你一幅,你就能想到么多的,在老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想到什么呢?(△、个、工)我想两个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你 4 根小棒,你能什么呢?(口、山、2 个人)4 根小棒的作用真不小,能口、山,能 2 个人字呢。
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喜什么形,就什么形。
开始吧。
(2)形听音。
教巡,有目的地几名学生。
(3)交流。
:好了?同桌一,你了什么形?每个形用了几根小棒?共用了几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到卡上。
:的是一的形,告老。
(板三个加数相同的算式):的是不一的形?(板一个加数不相同的算式):你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的形?走下座位看一看,的形最好看,再算一算他一共用了几根小棒?(件出示音)。
:小朋友才看了其他小朋友的形,好看?才老也看了,小朋友的形各式各,都很好看。
在我看黑板。
2.入乘法。
:察前面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在加法算式中,如果每个加数都相同,我就把他叫做相同加数。
:像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叫做乘法,今天我就一起来研究乘法的初步。
(板)一遍。
3.教学乘法。
用学生出的算式行教学。
以 3+3+3+3+3+3=18 例。
:才我个加法算式的每个加数都相同,那么相同加数是几?跟老一起数一数有几个 3 呢?(学生数1、2⋯6,板:6)师:求 6 个 3 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在 6 和 3 的中间写乘号,看老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这就是乘号,读作“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题目。
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
2. 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
教学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乘法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头进行乘法运算,感受乘法的乐趣。
三、乘法口诀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编儿歌、顺口溜等方式加深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竞赛,看哪组记得快、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的概念和乘法口诀。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乘法口诀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题目。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乘法题目,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乘法口诀的趣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6)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66页至第67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书写乘法算式,并且能够记忆基本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书写乘法算式。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块黑板和一些粉笔,用来进行板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些苹果,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如果有3个苹果,每组有2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呢?2. 讲解乘法的概念:我通过苹果的例子,向学生们解释了乘法的概念,即每组有2个苹果,如果有3组,就需要3乘以2个苹果,也就是6个苹果。
3. 学习乘法算式:我让学生们观察乘法算式,解释了乘法算式的构成,即乘数、乘数和积的关系。
4. 学习乘法口诀: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乘法口诀,并且让学生们一起跟我朗读乘法口诀。
5. 例题讲解:我拿出了一道乘法题目,让学生们一起解答,并且解释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我给了学生们一些乘法题目,让他们独立解答,并且进行了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乘法的定义、乘法算式的构成和乘法口诀,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乘法口诀。
答案:1乘以1等于1,1乘以2等于2,2乘以1等于2,2乘以2等于4,3乘以1等于3,3乘以2等于6,以此类推。
答案:1乘以2等于2,2乘以3等于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记忆乘法口诀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所做的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我准备了图片、卡片和小玩具等教具,同时让学生自带了一些小棒、石头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有几个物品,然后让学生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组,每组有几个物品。
2. 讲解乘法的含义:我通过举例讲解乘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学习乘法算式:我让学生用小棒和石头进行实际的操作,让他们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并学会读写乘法算式。
4. 练习乘法计算:我给学生发放了乘法卡片,让他们进行小组内的互相练习,然后给他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乘法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板书,包括了乘法的定义、乘法算式的构成和乘法的作用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第14题。
2. 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知道5个苹果是多少,让学生用乘法进行计算。
答案:1. 第1题:2;第2题:4;第3题:6;第4题:8。
2. 5个苹果是15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法进行计算,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1《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乘法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渗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
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首先为学生安排了他们熟悉的反映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的情景图,一方面使学生有亲切感, 更重要的是这幅图为学生提供了素材,显示出生活中有许多那样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也蕴涵了相同加数的因数。
教材例1的情境图是排列有序的树苗,问题是共植了多少棵树?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
(2)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 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一环节探究5的乘法口诀做好了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
在摆三个五边形用多少根棒写成一个乘法算式3X5=15后,问学生:“你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学生可能会说:“3乘5等于15或三五十五”。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3乘5等于15是算式的读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诀。
那么根据这句口诀,你还能说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X3=15呢?因为这个算式的因数和积与前一算式一样,我们就用同一句口诀“三五十五"来表示。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总结归纳法八、多媒体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练习本、题卡九、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个性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周末、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课件出示教科书P46游乐园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师: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几个几。
师:我们一起看看坐小飞机的情况。
(出示课件)(1)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3)数一数,圈一圈。
师:同学们数的都不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一起数:1个3、2个3……师:请同学们将每架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课件动态演示,将每架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师:每架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呢?(4)制造冲突,概括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
请一名写加法算式的学生汇报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故意写错相同加数的个数)师: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很容易写错,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吗?引导学生说出“5个3相加”。
(回到主题图,用手指着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5个3)板书算式:3+3+3+3+3=15。
2.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师:坐小火车、过山车的小朋友也玩得很开心,请你数一数、圈一圈、算一算,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1)课件出示教科书P47例1(2)。
师:你是怎样快速地算出来的?师:请同学们圈一圈。
每节车厢6个人圈一个圈,一共圈几个圈?(4个)师:怎样用算式表示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6+6+6=24。
师: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4个6相加的和)(2)课件出示教科书P47例1(3)。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的是几个几相加的和。
3.认识乘法。
(1)发现算式的特征。
课件集中呈现3道加法算式。
师:观察这3道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师:每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动态演示,将每道题中相同的加数圈起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乘法含义,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学习准备:学具:小棒教具:书中情景图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去游乐场玩吗?都玩过什么?能说给老师听听吗?老师这也有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的图,你看,画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是啊,他们很有秩序的在玩,有的两个两个一起坐,有的呢?如果要列出算式怎么列? 2+2+2+2+2=10 ……二、探索新知1、摆小棒过山车,在课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玩,但是我们可以来摆小棒。
你们能用小棒摆什么图形?你一分钟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在相同时间内摆的图形个数最多。
2、你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计算的?让全体学生对自己摆的图形进行列式。
汇报:汇报时,有意识让学生说几个几?学生列式时如果说出乘法算式,问其为什么这样列式。
3、这样的加法算式,如果我摆了50个呢?这个加法算式写起来。
你感觉怎样?有没有简便方法呢?学生如果回答的出,请学生试讲。
数学家们为了可以简便的进行计算,发明了乘法。
5个2,就可以写作2×5,或5×2它可以表示5个2相加。
教学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4、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5、把自己列出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总结提高认识了乘法,也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学到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还想知道有关乘法的哪些知识?1、出示书中50页的电脑,你打算几个几个数?有几个几?可以怎样列式?2、讲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并读给同桌听。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情况我们可以用乘法解决?生:发表见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乘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制惩罚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惩罚算式。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家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号。
通过看一看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活动过程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的相约一起到游乐园玩耍,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吧学生:有小飞机、小火车、和旋转木马教师:“我们先来看看这里有几架小飞机?每一架飞机上有几个人呢?一共有多少个人?”学生:“这里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一架小飞机上面有3个人,就是5个三相加;列算式是3+3+3+3+3=15(人)板书”教师:“那你们可以帮我算一下旋转木马上面有几个人吗?想想我们首先应该观察什么?”学生:“首先应该看看有几个旋转木马;再看每一个旋转木马上面分别有几个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里一共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旋转木马上面有3个人.就是4个3相加即:3+3+3+3=12(人)板书教师:“说得非常好,那你们再看看这个过山车上面有几个人吗?”学生:“这个跟过山车每排可以坐2个人,一共是7排,就是7个2相加一共14人。
2+2+2+2+2+2+2=14(人)”教师:现在我们能看看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教师请同学们交流、学生组织汇报: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师小结:“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4~4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20个1相加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3)2+2+2+2+2+2+2+2+2+2=2010个2相加4)6+6+6+6+6+6=366个6相加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1)1+1+……+1+1=20×1或1×202)4+4+4+4+4+4=5×4或4×53)2+2+2+2+2+2+2+2+2+2=2×10或10×24)6+6+6+6+6+6=6×6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 乘5,2乘10,10乘2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读作:几乘几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
三、尝试练习: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小火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荡秋千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2、书上的主题图。
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学生板演: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4、练习九的第1、2题。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作业。
将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4+4+4+4+4+4 6+6+6+6 5+5+58+8+8+8+8+8+8 2+2+2+2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课本p46、47、48页。
例2、例3。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
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
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
二、新课1.教学例2。
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板书:5+5+5=155×3=15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5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
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做练习九第3~8题。
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
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填空,集体订正。
第6、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五、作业。
百分计划的有关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9、10、11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1、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二、指导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乘法算式:()×()或()×()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2)3+3+3+3+3=()×()(3)8+8+8+8+8+8+8=()×()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4、练习九的第9-11题。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百分计划的有关练习。
第四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的: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教具、学具准备: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 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三()四四()一四()二四()二四()三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
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 5×1=5)2)再摆出一个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
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板书:5 + 5 10 2×5=10 5×2=10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
一起读口诀。
那么1×5=5 5×1=5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学其余口诀。
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
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 +5 15 3 ×5=15 5× 3=153)引导学生编口诀。
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 +5 20 4× 5=20 5× 4=20 四五二十20 +5 25 5×5=25 五五二十五[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
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开火车。
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
(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
)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
四、拓展性练习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3+3+3=□×□ 5+5+5+5=□×□6×3=□+□+□=□+□+□+□+□+□4×5=□+□+□+□+□=□+□+□+□3.教师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