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研究_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2008 年我国国内献率则由7. 6% 转为负4. 1% 。
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 年超过城乡和区域结构不断优化。
2012 年,我国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城镇化率再次突破50% ,达到51. 3% ,比2002二大经济体。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年提高12. 2 个百分点。
主体功能区建设初见成2001 年的4. 4% 提高到了2012 年的10% 左右,效,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中部和西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特别是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 3 个、2.0 2008 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个百分点。
济增长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2012 年,单位国内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生产总值能耗比2001 年降12. 9% 。
污染物排放
24 558 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5总量得到控制。
2010 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
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1 年降放量比2005 年分别下降12. 45% 和14. 29% 。
低了1. 4 个和5. 8 个百分点。
覆盖城乡居民的 3. 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稳定,现代化农业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断迈出坚实步伐。
十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三农”工作,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等重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大支农惠农措施陆续出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障制度框架。
2012 年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稳步提高,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是我国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三农”发展新的黄金期。
2012 年,粮食总产量人数分别达到2. 8 亿人、4. 7 亿人、1. 4 亿人、1. 8达到57 121 万吨,比2001 年增长25. 0 %,年均亿人和1. 4 亿人。
增长2. 5 %、连续5 年稳定在5 亿吨以上,实现
2. 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调整,生产力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
近年来,我国谷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多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引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基础稳固、工界第一位。
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21 世纪以步形成。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按照国际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标准工业分类,在22 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用,在生物育种、粮食丰产、节水农业等领域取得中名列第一,220 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迅位。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2速提高。
2012 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97 735 万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 8% ,超千瓦,比2001 年增长68. 7%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信息服务业、机械化率达到54. 5% ,比2005 年提高18. 6 个百快递业等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高技术服务分点、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业等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4. 基础设施空前加强,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我国需求结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构明显改善。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速增长,党中央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的92. 4% 提高到2012 年的104. 1% ,外需贡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夯实发展基础,破解瓶颈制78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约,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不断完善。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预测,未来 5 年,65 岁
2004 ~ 2011 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年均及以上人数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超过5 岁以下
21. 9% 的高速增长。
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一批儿童人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化将尤其显著。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气东输、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显示,自1980 年
南水北调、长江三峡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能源以来,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翻倍; 到2050
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2012 年我国能源生产年,8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近是现在的4倍,达
总量达到31. 8 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到3. 95 亿人。
中国人口及老龄人数均占世界首
生产国,能源自给率在90% 左右。
能源结构进位。
截至2012 年年末,中国大陆有 1. 23 亿65
一步优化。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 1% ,规模超过
2002 年的7. 3% 提高到2012 年的80% 。
水电装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到2050 年,中国80 岁以上
机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蓬高龄老人将占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
勃发展。
2012 年与2001 年相比,我国铁路营业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 年的10 ∶1 下
里程增长了29. 6% ,公路里程增长了13 倍,其中降到 2. 8∶1。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
高速公路增长2. 4 倍,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11划》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时
倍。
2012 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51 亿人,期我国将出明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 岁
稳居全球第一。
以上老年人将由1. 78 亿人增加到2. 21 亿人,占
5. 生产力发展对外开放向深度拓展,进出总人口比重将由13. 3% 增加到16% 。
口规模迅速扩大。
2001 ~ 2012年,我国进出口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我国
总额年均增长21. 7% ,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
21. 6% ,进口额年均增长21. 8% 。
进出口总额跃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
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
出口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重大成果。
老年人是
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占比由2002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
年的91. 2% 提高到2011 年的94. 7% ,机电产品出了重要贡献。
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
由48. 2% 提高到57. 2% ,高新技术产品由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许多老年人年
20. 8% 提高到28. 9% 。
与此同时,先进技术、设老志不衰,仍然可以用他们的知识、经验、技能为
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大宗资源能源产社会服务。
因此,我们不应把老年人当成“包
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2001~ 2012 年,全国累袱”,不应对人口老龄化抱过多悲观态度。
但是,
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64 亿美元,连续多也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
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影响。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
同时,“走出去”步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不断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2003 年的 1.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力首要因素劳动
29 亿美元提高到2012 年的601 亿美元。
力结构的影响。
老年人口增多,会影响到社会劳
( 二)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动力减少,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人口老龄化,
趋势及影响。
自然会缩减社会劳动力。
但是,我国人口多,劳
21 世纪新阶段全球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
动力资源丰富,不会造成劳动力短缺。
现在我国
79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有很多人生病根本不寻医找药,如现在农村大多数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充足多元的劳动地区的农民,得病就很少求医。
但当人们生活水力使我国较长时间内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占绝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将更加珍视生命,社会对优势。
当然,今天有过剩的年富力强的劳动财富的很大一部分将不得不用于这种纯消费性力,就意味着在20 年后有过多的丧失工作能力的服务上,赡养超比例的老人并为之支付医疗费的老人,即体力劳动者到了没有或基本丧失劳动用将成为社会较大的负担,相对地削弱国家对生能力,脑力劳动者也多半因知识老化赶不上技术产创造的投资,这是问题的一面。
我们还应该看更新的步伐而丧失劳动力。
尽管如此,正如国家到问题的另一面,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劳动部门专家所预计的,我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老龄化严重的21 世纪30 年代后,仍可保持在总础,人口老龄化虽然增加了社会经济的负担,但人口50% 以上,在21 世纪20 年代前劳动力总量不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困难。
最丰富时可达总人口的65% 。
因此,今后数十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力消费结构产生年内都是我国劳动力充沛的黄金发展时期。
但的影响。
社会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人是,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老年人增多,具有劳动创群有不同的消费内容和消费习惯,老年人的消费造能力的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劳动力相对萎不仅与年轻人甚至与中年人的消费不完全一样。
缩,劳动力萎缩则会导致劳动力价值高,生产成老年人活动范围相对缩小,消费需求也相对减本增高,对发展经济带来不利。
弱。
这主要是因为: 我国老年人有相当多的一部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经济分是依靠退休金和社会保险金过日子,经济并不
负担产生的影响。
中国“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宽裕; 加上我国老年人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化会使全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经济负担超不会轻易地把有限的养老金用在吃、穿、用之外前繁重。
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的其他方面。
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没有穿破以料和精神妄化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给国民经济前不会买新的; 一些旧的家用电器也是修来修和社会发展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仅医疗费去,舍不得更换; 新开发的新潮产品更不舍得购用这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 世纪末,我国买。
至于上高级餐馆、进歌舞厅、买小汽车等,一城市居民每年住院费用0 ~4 周岁人均为817般老年人更是不会问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元,10 ~ 19岁增加到2244 元; 40~ 49 岁为4577了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群消费水平有元; 65 岁以上则增加到5096 元。
全国离退休职所下降,不等于老年人完全没有消费需求和能工医疗费用从1990 年的76. 2 亿元增长到2003力,实际上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据有年的271. 3 亿元。
可见,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关部门估算,全国城市老年人的年人均消费额可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而有些老年达6000 多元,消费总额可达2700 亿元,占城市人到了一定时期就只消费不生产,即使是60 岁消费额10% 左右。
但目前消费市场对老年人消以上的人继续工作,这些人的维护费用和使用成费的特点、潜力重视不够,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奇本都很高。
到2030 年后,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老年人普遍感到不水平将达到较高水平,这也意味着生活成本的提满意。
如能在这方面加以注意,积极开拓老年人高及医疗成本的提高。
当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时,商品市场,吸引老年人消费,是可以保持和提高80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社会消费水平的。
增长了12 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使
4.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各级财政负担相当沉重。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
产生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人口日益增障基本上还只限于城市劳动人口,农民养老保
多,三代健在的家庭比例增大,加上实行计划生障体系尚未建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发
育政策,我国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现“4 + 2+展,解决社保不足、不到位的问题将日趋突出。
1”型,4 个祖父母、2 个父母及1个孩子。
当孩子过去社保工作相对比较单纯,现在需要单独构
长大,长辈退休,将要供养 6 位老人。
家庭“少子建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增加了社保工作的
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
同时,这种家负担。
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我国医疗社会保
庭结构的影响将反映到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障体系还远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需要进
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一步加快推进。
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
值观念等许多方面。
比如,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进步,在医疗社会保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会
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子女放弃对父母应承担的责得到妥善的解决。
任,尊老养老观念淡化,发生一些缺乏道德观念二、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
的行为; 更有甚者,有的子女占据父母的财产,最口老龄化的辩证关系
后抛弃老人,使老人衣食无着,四处流浪,老人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人类社会的发展时,
不欲生,走上轻生道路。
凡此种种,有悖于社会提出了“两种生产”的理论。
他们认为,人类社
主义道德建设和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尊老、养老会的生存和发展以两种生产为基础: 一种是物质
的传统美德。
因此,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人际关资料的生产,即人类通过劳动生产物质资料供人
系带来的变化,更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都要们消费,这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支持着人
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其中包括家庭类的生存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另一种是人自身
赡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等,这的生产,即通过繁衍实现世代延续。
这一方面创
将引起社会家庭道德行为进行新的调整。
我国造着生命使人类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也生产着劳
是社会主义国家,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动力。
他们认为,人类的这两种生产应该是协调
建设和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素质,在的。
但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人口
全社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使老年人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的状况。
因
受到充分的尊重,得到良好的赡养。
为人类至今毕竟只能从地球上获取自己所需要
5.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产的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人口如果增长过快,对
生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医疗社会保障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掠夺性开采,就会打
系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自20 世纪80 年破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产生社会
代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生产力发展意义上的人口问题。
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据医疗社会保( 一) 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人口老龄化的
障部门统计,从2001 年至2012 年12 年间,全前提。
国用于医疗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 亿元增加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3043 亿元,增长近10 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条件得到改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产
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 亿元增加到2068 亿元,生人口老龄化的前提。
根据历史资料,我国在
81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生产力低下的从公元前2l世纪的夏朝,到公元的理论,提倡降低生育率,人们的生育观也发生1911 年辛亥革命前,经历4000 多年约有67 个了变化,愿意少生孩子,因此,发达国家从19 世王朝、466 位皇帝( 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纪起人口出生率就已缓慢、平稳地下降。
到20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 岁。
新中国成立前,我世纪初,有近30 个国家的生育率已下降到每对国人均寿命只有35 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夫妇平均生育 1. 2 ~ 2 个子女的水平。
正是由于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这些国家降低人口出生率比较早,加上长期保持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将近1 倍,1985 年已提低死亡率的水平,所以,它们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到68. 92 岁,现在已超过74 岁。
从全球视角比较快,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
来看,4000 年前的青铜器时期,欧洲人的平均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巨大是寿命只有18岁,古罗马时代为23~ 25 岁,文艺我国的第一国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对复兴时代为35 岁。
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人口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强调人多力技的进步,平均寿命不断提高,19 世纪末为45量大,人多好办事,致使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一系岁,1920 年为55 岁,1935 年为60 岁,1952 年列的社会问题。
20 世纪70 年代虽然提倡一对夫为68. 5 岁。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95妻只生一个小孩,但收效甚微,所以人口仍然继续年世界人均寿命超过65 岁,比1985 年约增加增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了新中国
3 岁; 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超过75 岁,发展中成立以来处理人口问题的经验教训。
从1980 年
国家为64 岁,不发达国家为62 岁,非洲最贫穷起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得国家为40 岁左右。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祖先的到了控制。
全国人口出生率从1980 年的18. 21‰平均寿命只有22 岁。
以上资料说明,经济水平下降到了2001 年的13. 38‰。
在这21 年间,全国与寿命的关系很密切,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少生了3. 3 亿人口、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展,人的平均寿命势必不断延长。
均下降较快,尽管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社会尚不富( 二) 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裕,可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却比较快。
必然性。
( 三)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口老龄化社会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为协调人口增长与经进程。
济发展的关系,实行低生育率政策,人口结构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共龄化势在必然。
世界人口问题自20 世纪中期以卫生条件的改善,从推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来变得日益突出,这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由此到来。
提高人的平均寿命。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形成的人类生存压力直接相关。
据估计,公元时期内,由于医学研究发展缓慢,对许多危害生100 年时世界人口只有2. 3 亿人,公元1000 年时命的疾病特别是恶性传染病缺乏认识,防治能力也只有 3. 05 亿人。
到1900 年世界人口达到差,病死率很高。
最典型的例子是14 ~ 15 世纪
16. 5 亿人,1950 年增长到25. 01 亿人。
1985 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 即鼠疫) 。
当时欧洲的自然
全球人口超过50 亿人,2000 年则超过60 亿人。
科学还没有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根本不知道引起人口的迅速膨胀给人类自身生存带来沉重压力。
黑死病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普遍接受了巫师和犹为了缓解、摆脱这种压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太人有关替罪羊的宿命论解释,认为这是上帝的的协调发展,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惩罚。
当黑死病开始蔓延时,人们拼命地祈祷,82
2014 年第10 期( 总第2570 期)
期望上帝解除他们的痛苦,然而病魔仍迅速蔓老龄事业发展之道,一方面需要将老龄问题嵌
延,并传遍了整个欧洲,共夺去2500 万人的生入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来审视,
命,占总人口的 1 /3,死亡人数之多超过了历史要“言之有道”; 另一方面需要将人口老龄化问
上任何一种流行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题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社会生产力理论基础之
水平的提高,预防黑死病流行取得了很大成就,上,要“言之在理”。
黑死病得到了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首先,需要科学认识什么是人口老龄化问
又如危害儿童的天花、脊髓灰质炎( 俗称小儿麻题。
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不仅要分析解
痹症) 和麻疹等传染病。
天花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决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
康和威胁儿童生命的头号疾病。
自19 世纪20 ~如何看待问题。
是仅仅就问题谈问题,将老龄问
40 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牛痘疫苗预防后,天花流题、老龄事业发展问题仅视为解决老年群体困难
行状况逐渐得到控制。
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的问题,还是将问题嵌入一个大战略的宏观背景
初开始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天花病例明显下降,下上升到兴衰之道、事关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至60 年代初期,全国已无天花病例。
脊髓灰质高度来研究,有着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根本区
炎( 简称灰质炎) 对儿童的危害已有4000 余年历别。
前者是将老龄问题、老龄事业发展与中国社
史,1956 年研制使用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灰质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开来看,而后者更符合
炎症对儿童的危害逐渐得到控制。
尽管目前全普遍联系、有机统一的事物发展变化规律。
因
球消灭灰质炎工作,在个别地区( 主要是南亚和此,老龄问题研究、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多学科研
非洲) 还存在一定困难,但人类消灭又一个传染究提供支撑。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老龄经济学病———灰质炎,已经指日可待。
麻疹曾被称为儿视角思考老龄事业的发展,可以更清晰地透视老
童瘟疫的传染病,在人间肆虐了千余年,夺走了龄问题、老龄事业发展的经济层面和宏观背景,
无数儿童的生命,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使用麻对老龄事业发展是方向性的问题。
疹减毒活疫苗以后,麻疹发病情况逐渐下降,病其次,需要夯实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理论基
死率极低,新生儿成活率大大提高。
近几年来,础。
从内容上看,人口老龄化问题存在诸多社会
我国收治住院麻疹病患者数百例,无一例死亡。
结构性问题,具体地讲既是人口问题、经济问题、
以上情况说明,当前人口死亡率下降,人类寿命政治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家庭赡养问
普遍延长,是与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密题等,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问题。
这
切相关的。
种将老龄问题视为综合问题的认识,根源于人口
三、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去把握人口老龄化研究视角从问题取向到理论取向的转变、
老龄化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到建构新的社会形态并促进发展、保( 一) 以生产力发展之道,思考和推进老龄持发展活力的转变。
但最近二十年来的发展说
经济学研究。
明,老龄经济学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个随着世界各国陆续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重要的事实就是老龄经济学在自己特有的方法
人口老龄化问题向纵深发展,社会经济的诸多论和理论基础上尚未完备,亟须夯实自身的理论
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老龄经济学有着基石。
在中国,由于老龄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出现
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之道、较晚,大大落后于其他学科对人口老龄化的研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