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八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 (实验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实验班)
1.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会
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
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
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
4.如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 B C D
5.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熔化
D.该曲线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8.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
9.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
10.“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
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1.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2.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13.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
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5.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17.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
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
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8.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19.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

这主要是因为 ( )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20.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21、气温是20℃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22.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23. 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


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如图2所示。

在遇到这种
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撤“融雪盐”,这是因为()
A. “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 “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24.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沸点较高
B.沸点较低
C.凝固点较低
D.凝固点较高
25.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26、冬天开车时,轿车前车窗玻璃出现的雾气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驾驶员采用的最好方法是()
A、启动雨刷
B、用毛巾擦拭车窗
C、打开空调通风对车窗吹风
D、
打开轿车车窗通风。

27、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
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28.在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向上升,在气泡上升到水面前,则气泡中主要是()A.小水珠B.热空气C.水蒸气D.其他杂质
29.在油锅倒入一份醋和两份油,进行加热,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和醋就会上下翻滚,此时.一位表演者将手放入锅内,却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 )
A.表演者长期练功,能够忍受沸油的高温
B.醋能在手的表面产生保护层,避免表演者被烫伤
C.由于对流,醋能很快将沸油的温度降低
D.虽然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滚,但沸腾的只是醋而不是油
30.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C.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D. 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31.小明两次煮鸡蛋。

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32、许多轿车后窗内壁都平行地装若干条金属丝,金属丝通电后可以A、加热取暖
B、不让车外的行人看见车内乘客
C、防止后窗事故
D、消除附在车窗内壁的小水珠。

3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
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34、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
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
密接触。

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35.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滴的温度与油的温度不一样
C.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D.水的比热容比油的比热容大
36.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
水的道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37、春夏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的。

地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形成的,在这个过程
中要。

38.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

图中
所示是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的情景,露水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_____热。

39.“走进黔东南,品味原生态”,外地游客对黔东南的自然生
态和醇香米酒印象非常深刻。

黔东南很多农民自己烤酒,是把
发酵好的酒坯放入灶上的锅中,再用一个上下开口的桶状物体
把锅子罩住,桶状物之上再放上一口锅子(俗称天锅),天锅中
装有冷水,如图所示。

把酒烤出来的过程是让锅里的酒首
先,使其变成酒蒸气,上面的天锅中要装冷水,是为了让酒蒸气,若天锅中的水水温升高了,要换上冷水,以保证这一物态变化的进行。

40.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

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_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41.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

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__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___时要吸热。

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__________。

42.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

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

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
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42.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
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_______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
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
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_________形成水雾。

43.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

(2)通过两图 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
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寒冷干燥的季节,为防止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手的皮肤开裂,通常在脸上和手的皮肤上涂抹护肤或润面油。

请你联系物理知识,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44.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
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
这是为什么?
45.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46、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示数为4℃,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它的示数为92℃,求:
(1)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6℃时实际温度是多少度?
(2)当实际温度为50℃时,此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47.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 厚的铝片。

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一位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l )请你简要说明其原因。

(2)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48、(4分)如图所示,室内恒温,分别将三个相同的温度
计放在空气中、水杯中、加盖的水杯中,水杯导热性良好,
示数稳定后,请排列123t t t 、、的高低顺序,并简要说明原因.
49.在研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器材研究冰的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小明选用碎冰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及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________.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时发现:在烧杯上加盖纸板,其优点是减少加热时间,其缺点是增大了烧杯中的气压。

使水的沸点较常压时要高,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

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0.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2)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