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慈善捐助晚会被访问准备提纲[详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善晚会通常可能的访问内容:
这次捐助多少?目的?如何看待慈善争议?
您的企业为何要从事公益事业?是否也如同有人质疑的,考虑到企业的形象宣传呢?
您觉得您的经历有什么能和现在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分享的?
回答提要:
为什么捐助?
捐助的意义?(最好讲一两个小故事、真实的事件,带给自己的感动)
结合当地民风民俗文化、企业理念文化:
适当地委婉提出善款专业合理使用的要求、呼吁大众对中国社会慈善事业的进步和专业化多份包容理解……
参考:
2009年11月16日,“大爱无疆——第四届王云慈善基金华师大助学金捐赠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上海明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先生向华东师范大学190明贫困学生捐助60万元助学金及奖学金。
会后,王云董事长接受了搜房网记者的专访。
采访伊始,王云董事长说:“做慈善不是为了企业,而是因为企业成功了,我们要回馈于社会。
我是从山区出来的人,知道钱是珍贵的,要用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这个慈善基金已经做了四年了,不是要做几年而是要做几十年,我要把慈善做下去。
”
王云董事长无不动情的说:“很多来自山区的孩子,他们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念书都是借钱来的,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只有两千元钱,当他们来到了这个大上海,都是满眼的无助。
通过我们入学5000元的慈善基金的帮助可以解决他们入学第一年的生活费。
”
在王云先生捐助的背后,还有一个个让王云先生感动的小故事。
王云说:“有很多学生在得到捐助后给我写信,说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将他们的进步及时的告诉我,我非常的感动,也给他们写回信,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学习。
在听到这么多得到捐助的同学得到了国家级的奖学金,我非常的开心,希望他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回报给社会更多人,这也是我设立这个奖学金的初衷。
”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云慈善基金不仅仅给华师大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还在四川的蓬安县建立了王云学校、养老院等。
在谈及四川王云学校的时候,王云先生是这样说的:“我很关心王云学校的发展,这个学校倾注了我很多的感情,除了投入几百万建设这个学校之外,我更加希望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在设立教师奖励的同时,我还不定期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优秀的同学来到这个学校进行支教等一系列的活动,将这个学校办的更好。
”
5•12四川地震牵动人心,位于四川蓬安的王云学校有没有受灾?王云谈到这里满是自豪:“在建设王云学校的时候是我们上海的设计工程队亲自建设施工的,王云学校没有受到地震的任何影响。
”
采访的最后王云表示:“慈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需要每个人亲历亲为。
明泉的很多员工都将这种慈善付诸于他们的行动,在地震中、在困难面前,每个明泉人都将这种慈善这种感恩化为他们的拳拳赤心,将至璞的大爱回报给社会。
”
黄向墨:让有限捐赠产生无限社会价值
来源:民营经济报发表时间:2011-07-29 16:20:28
本报特派记者江滨王小燕发自深圳
2010年5月,《天下潮商》记者与深圳市玉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向墨,就慈善的话题展开首次的深层对话。
当时他希望报道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支持家乡的建设,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来。
一年来,揭阳楼及广场得以顺利竣工,并以揭阳市新地标的姿态,短短几个月迎接了超过150万人次的游客。
人们不仅直观的感受到揭阳楼及广场的壮观,更以揭阳楼及广场作为可触摸的实体去感受新揭阳崛起的决心和魄力。
揭籍潮商更是从黄向墨无偿捐资1.5亿元建揭阳楼及广场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看到企业家以有限的捐赠产生无限社会价值的实例,逐渐从观望的态度走向积极参与。
2010年10月,在揭东感恩慈善基金会成立晚会上,共接收揭东籍潮商捐资1.2亿元。
2011年2月,在揭阳市“感恩奉献大型佛教音乐会”上,共筹得善款近10亿元。
2011年5月,在普宁慈善总会成立活动上,共筹得善款8亿多元。
捐赠数额不断刷新,捐赠热情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揭阳楼效应”,《天下潮商》持续关注并及时报道,让揭阳善举传知天下潮商,希望更多的潮商把揭阳善炬传递开来。
2011年5月,《天下潮商》记者就社会责任话题再次与黄向墨董事长进行深层对话。
谈起“揭阳楼效应”,黄向墨表示,承诺捐赠的那一刻,确实只是纯粹的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来做,如今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属于意料之外,是各方努力的结果。
揭阳楼及广场的公益项目,不是黄向墨援助家乡建设的起点,更不是终点。
一年来,黄向墨向揭东慈善感恩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向揭阳榕江观音阁项目捐资8000万元,均是大手笔捐赠,均是保持一贯无偿捐赠的原则。
相隔一年的两次深层对话,《天下潮商》记者发现,黄向墨的慈善理念在不断的完善升华。
真慈善看三要点
黄向墨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慈善方式,只要做到这三点便是真慈善:首先真正拿出真金白银,其次把钱给真正需要的人,最后不从中牟利。
他解释道,承诺了捐赠,尤其在危急关头,一定要及时兑现,比如赈灾,受灾者都等着钱用,按照所得到的承诺捐赠款项而进行规划,若不兑现不是犯罪是什么呢?受助者多为弱势群体,几乎没有话语权,想要揭露真相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们会埋下“仇富”的种子,鄙视在金钱上不兑现承诺还利用他们的苦难博取慈善美名的人。
黄向墨不赞同为那些社会秩序结构完善,经济水平也相当发达国家的灾区捐款,因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救,而我们自己国家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救助,慈善事业根本做不完也尚未做好,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同胞,把钱捐给真正需要的人。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黄向墨已逾3亿元的捐款里大部分款项都捐向家乡揭阳。
他说:“我深知揭阳与广东各市相比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更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
”
对于每一笔捐款,黄向墨都能坦然地说:“我的公司没有从揭阳以及其他捐赠项目里赚过一分钱,我的捐赠是纯粹的,没有带任何回报目的。
”他认为做慈善绝对不可以讨价还价,必须完全无条件不图回报,哪怕只要索取一毛钱的回报,都不能被称作慈善。
他对公益项目选择的标准是看项目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他希望能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无限的社会价值。
因此,他对揭阳楼及广场公益项目的社会效应是满意的。
教育最能产生无限社会价值
对于最近8000万元捐建揭阳榕江观音阁项目,黄向墨表示,他本人不信教,但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和谐、互相尊重的,他尊重所有的宗教,修建观音阁是保护历史遗产,也是为一些信众提供宗教活动场所。
他认为宗教作为一种信仰,能坚定信众内心的信念,是一种精神食粮,但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他最乐意的捐向是教育领域,因为这是最能产生无限社会价值的慈善项目,若有机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或引进国外教育人才,他非常乐意提供资金上的援助。
同时,他也明确的表示不会捐资建立新的学校,因为他觉得中国的学校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一个饱和状态,目前亟需改进的是教育相关的软件,比如师资水平。
他说:“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思维僵化,一些学校的校长、老师在这种僵化的教育体制下培育出来,很难保证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思维灵活,富有创意。
”
对于社会责任,在黄向墨看来,一个人的能力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多。
作为企业家,办好企业,照顾好员工,说实话讲真话都是社会责任的范畴。
【对话】
慈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揭阳楼加速群体慈善意识的觉醒
《天下潮商》:黄董事长,您好!一年前,我们因为揭阳楼而认识。
一年来,我们共同见证“揭阳楼效应”的魅力。
人们称赞您在揭阳这场轰轰烈烈的崛起战中,点燃了一把善炬,树立了一种榜样力量,彰显了潮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揭阳楼效应在助推揭阳新崛起,推动更多的潮商热心家乡建设、公益慈善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黄向墨:首先,这些企业家本身就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意识。
他们以前比较保守,做善事怕被外界议论。
如果他们本身没有爱心,就很难受到推动。
其次,揭阳楼的建成让更多人意识到公益慈善的社会价值所在,不仅能产生广泛的影响,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从而受到鼓舞。
还有,慈善捐赠和实施的配套要跟得上,要保证透明规范,才不会引来非议,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天下潮商》:去年采访您的时候,您曾谈到只有当慈善由企业家的个体意识觉醒,进而推动整体意识的觉醒,财富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应,慈善事业才能最广泛地造福大众,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慈善家。
现在看来,揭阳楼效应实际就是由个体慈善意识觉醒进而推动群体意识觉醒的典型事例。
外界人士也认为,揭阳楼效应标志着揭籍潮商乃至本土潮商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快觉醒,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黄向墨:我认为慈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更不是依靠某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
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就像我们常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帮助别人,形成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社会是和谐的。
捐助揭阳楼起到了一种榜样的作用,给家乡的文化建设和人民带来好处,同时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的行列中去。
财富支配的智慧
《天下潮商》:您曾经说过“赚钱靠聪明,支配财富靠智慧”这句话,能否阐述一下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黄向墨:支配财富包括把财富合理地安排给家人、回报社会、支持企业发展,如果安排得不好,可以说是对自己事业的否定。
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人做慈善事业得到非议?慈善原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带来社会争议,这样的慈善行为是不成功的。
肯定是他在支配财富的过程中,自身的行为有一些欠妥的地方。
如果没有考虑自身企业的发展,把所有的钱都拿来做慈善事业,导致企业的倒闭,让员工失业,给社会带来包袱,这样的慈善行为也是有问题的。
如果把几十亿的财富都给了子女,而子女本身并有没有支配的能力、承受的能力,子女会非常痛苦,这不仅害了他,也害了你自己。
如果子女没有能力管理好财富,还不如让他规规矩矩地打一份工,规规矩矩地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做一个平凡的人,会过得更开心。
支配财富是一定要靠智慧,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财富支配不当,有时可能会让你几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支配财富比创造财富更需要智慧,更重要。
《天下潮商》:“授人以鱼”固然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而“授人以渔”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承担社会责任一种较高层次的形式,你是怎么看待“授人以渔”的?您认为在什么条件下实现较为理想?
黄向墨:区别在于有形与无形,“授人以渔”更多是教给别人谋生的本领,更有长远的意义。
传统的捐赠是有限的,如果能带来爱国爱乡、奉献精神的传播,不断扩大慈善的边界,善举的影响是无限的。
慈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天下潮商》:您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除了捐建揭阳楼、揭阳广场外,在2011年揭东慈善感恩协会成立,揭阳榕江观音阁项目上,您又捐赠了9000万元。
您有没有统计过在公益事业上累积捐款的数额?您如此大手笔地捐助公益事业,根本的动力是什么?
黄向墨:已经超过三亿,但没有具体统计过。
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能够捐助家乡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发展,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天下潮商》:您曾谈到,身处新经济时代,每一位企业领导者都要力求成为学者型领导;一个企业家的思想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那么,您如何平衡办好企业、热心慈善公益等社会活动以及读书学习三者的关系?
黄向墨:我会尽量科学合理地去安排好时间,平衡好三者的关系。
我每天至少有两个钟头以上的时间在看书,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没有不断去学习、更新知识,肯定会被社会淘汰。
以前可以靠勤奋、节俭去办企业,而现在的社会不一样。
我做慈善也是有计划的,用一定的企业盈利比例来做慈善。
这三者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关联的,想要做更多的慈善就要赚更多的钱,把慈善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要让慈善成为美好的事业
《天下潮商》:2011年4月,您在胡润中国慈善榜位列第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潮商也以此为标杆,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黄向墨:我对于慈善榜排名都是怀着一颗平常心。
对于各种慈善排名榜,我都没有提供资料给他们。
潮商也有很多人在慈善公益方面做得很好,像周泽荣先生捐助2500万澳元于悉尼科技大学,捐资1亿元兴建潮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他在2011胡润慈善榜列位五名,同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天下潮商》:乐善好施是潮人潮商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潮人潮商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
作为一位慈善家,您如何看待潮商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对潮商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有什么建议?
黄向墨:第一,要把捐赠的对象、内容扩大化,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捐资助学、修桥筑路,要更多地关注公共部分;第二,捐赠的平台要尽可能地透明化,要通过地方政府或有效机构去实施;第三,投资赚钱与捐赠二者要分清楚,不能含糊不清,要让慈善成为美好、快乐的事业。
6000多万捐助公益事业记深圳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贤义
2004-09-28 来源: 作者:佚名点击数:4672次
奶牛养殖业和玻璃生产如何紧密联系 | 俄罗斯将禁止重复使用玻璃瓶 | 热传导专家—微晶玻璃进入家电领域
李贤义,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荣誉市民、深圳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狮市。
1985年以港商身份从香港来深投资办实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他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已达6000多万元,
他在深圳布吉成功打造的信义假日名城又成为深圳房地产业的一个品牌。
日前,记者在信义假日名城会所采访了这位被誉为亚洲“玻璃王”的李贤义先生。
十年捐款700万奖励优秀师生
晶报:你来深圳投资办实业已经19年了,在这19年里,你在公益事业上有许多不凡之举,特别是对教育事业的无偿投入。
据了解你的3次大手笔捐赠都是设立教育基金会,你能否谈谈当时决心要建立教育基金会的初衷和具体过程?
李贤义:这三次捐赠分别是:在石狮市银江中小学用我母亲名字命名的“李施红娘教育基金会”、向横岗捐赠800万元成立的“李贤义教育基金会”和为布吉捐赠300万元建立的“布吉教育基金会”。
我创立教育基金会是以资金再生的办法来实施的。
1993年,我在捐赠建立“李贤义教育基金会”前,就利用600万元基金,建起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和宿舍。
房租的收入自动汇入基金会,用于专项奖教奖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基金会目前的固定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
从1993年起,我每年都从基金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优秀师生,10年来,总共拿出了近700多万元用于奖励和助学。
晶报:你为什么会这样关注教育事业。
李贤义:首先一个道理是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教育就要走在前面。
而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15岁的时候就辍学,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
直到现在,我都心存遗憾,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因家庭贫困而丧失读书机会的孩子。
晶报:在你捐助的公益事业中,你还设立了6个“见义勇为基金”。
这些基金会对我们的社会治安工作的改善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你能介绍一下这些基金会的情况吗?
李贤义:我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宗旨就是宏扬见义勇为精神,提高市民公德心。
来到深圳发展,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是越来越富强了,但是社会治安问题仍然令人担忧。
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稳定发展,良好的社会治安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
将继续为社会多做有益事情
晶报:记得2001年2月,“信义”遇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例倾销案。
你能否再给我们讲讲那段让中国人长志气的经历?
李贤义:“倾销案”把企业拉进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加拿大海关总署的人来了,税务总署的调查人员也来了,他们在信义公司调查了7天,其中5天是在财务部核查,对公司出口和国内的销售情况、财务和成本情况的调查极其细致。
最终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裁定,信义公司等4家企业的汽车挡风玻璃,在加拿大的销售对当地产业不构成侵害。
同时确定给予中国4家企业以市场经济模式运作,对其出口的产品所征收的加权平均税率为零。
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信义玻璃成为中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一宗反倾销案获得胜诉案例。
对这次反倾销胜诉案的成功,让我再一次坚信,只有诚信,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
晶报:应该说深圳是你的第二故乡,当你为深圳为家乡作出了这么多贡献后,你有没有想过要休息一下?或者你还有更多的计划要实施?听说你还要设立一个更大的公益性基金会,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下?
李贤义:自己在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这些事情后,也确实感到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
可是,从1992年开始,我每年都被邀请去北京参加国务院举办的国庆活动,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听到国歌奏起,我就止不住热泪盈眶,我就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还应该继续努力,再作贡献。
就这样,我还在努力,还想为社会,为国家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对社会的回报。
李贤义在为教育事业进行无私捐赠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奖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