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教育学》阅读心得
赫尔巴特是德国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他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一、知行合一,兴趣伴成长
少年时他在语言和逻辑方面已表现出一定的天赋,他的母亲虽然对其十分疼爱,但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和严格要求。
赫尔巴特曾经担任家庭教师,负责三名男孩的全部教学工作,长达三年。
教育的经历让其教育思想得到了实践。
他在大学共任教25年,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正是有了大学教书的经历,他的教育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正如他所倡导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他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
他善于学习,具有开放性思考,他把心理学引入自己的教育学中,并起到了支撑理论的作用。
二、儿童管理,有序的秩序
1.儿童管理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烈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儿童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有序的秩序。
家校共育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目的中,家长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学校扮演什么角色,是需要发挥教育合力才能实现育人目标的。
2.儿童管理有哪些措施。
赫尔巴特认为,威胁、监督、权威和爱是儿童管理的四种基本。
在这些儿童管理措施中,对照现阶段的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如何让教师成为专业管理者,怎样做到对学生的有限信任与无限信任的结合,如何平衡权威与爱的关系,成为一名严格与爱运用合理的专家型教师是儿童管理的重要一环。
3.从真正的教育出发。
而赫尔巴特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味的强制,而是一种更加温柔和体贴的方式。
在儿童管理中,教师首先得是个人格完整的人,才能在活生生的学生面前起到影响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并发挥道德性格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努力让教育更加普遍,因为学生是独一无二的。
管理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教育服务的,不能在管理的手段中迷失教育本质。
三、教育性教学,全方位育人
1.“教育性教学”主张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
教学不能离开教育,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教学应成为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手段。
2.“多方面兴趣”是重要的中间目标。
这种多方面兴趣能够给予受教育者以必要的内心自由。
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促使受教育者不断开阔思维,积极地接触新鲜事物。
3.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集教学、管理、训育于一身,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既拥有权威性,同
时也具有仁慈之心,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追求更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4.家庭教育是赫尔巴特德育思想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径。
公立学校大多是传授知识的内容及其形式,与公立学校相比,家庭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最真实的想法,可以弥补公立学校教育的不足。
四、兴趣多方面,充满教育全过程
专心与深思,具有多方面兴趣的人应该是:他必须有许多专心致志的活动。
兴趣是同欲望、意志和审美有共同之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支配其对象,而是依赖其对象。
兴趣就是专心所追随的、审思所积聚的对象。
1.兴趣在课堂中生长。
教学中对兴趣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法宝。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维持并不断发展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与提升。
2.兴趣在活动中发芽。
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注重素质教育。
赫尔巴特强调,学校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单一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同时,也阻碍、制约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在学校建立不同的社团,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3.兴趣在家庭中巩固。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现在过度的重视作业和练习。
家长忽视了孩子的不同需求,例如: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美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家长要从长远出发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
4.兴趣在社会中发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拥有多方面兴趣的学生相比,单一兴趣的学生交流沟通道路更为狭隘,一定程度上而言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教育与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尤其要注重通过具体教学实现特定教育目的。
我们要求坚持教育与教学全面融合;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发挥教师作用:确保教师拥有基本专业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