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旦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旦英
发布时间:2022-06-26T14:13:34.72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7月作者:旦英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推行,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改革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认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找到优化数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质量。
旦英云南省石屏县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推行,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改革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深入认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找到优化数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7-273-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学的能力,所以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学中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还急需对其进行优化,本文将主要对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
1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学习成员组成不合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小组成员组成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问题。
很多教师或者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或者是依照就近原则,按照学生的座次来划分,最常见的是前后桌划分,这些划分小组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水平、个性,缺乏合理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强强联合”和“弱弱联合”的现象,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成绩较差学生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挫伤,不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1.2 学生缺乏合作的精神
由于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的影响,有些学生表现的很自我,本身就很缺乏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数学的合作学习中,他们一般表现很消极,甚至是一种漠视的态度。
就实践来看,在合作学习的态度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积极性更高一些。
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就稍差,不愿意表现自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成效不理想,对合作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1.3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目的认知不足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对于在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目的的认识不够到位,很多的教师就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一点问题让他们讨论就行了,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如何来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控等的认知和能力都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课堂效率也不高的结果。
1.4 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时机和内容不恰当
很多时候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就很盲目的随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和学习、吸收能力,这样带有极大的随机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问题的。
而且很多教师习惯在提出一些问题后就匆忙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给学生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计划,这样就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教学时间,教学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2 关于初中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优化策略
2.1 科学合理分组
小组建立是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因此小组建立的质量情况决定着整个教学模式的好坏。
以往分组强调“以优带差”,这往往容易忽视其它因素。
结合教育经验,笔者认为分组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既要强调教师的组织与主导角色,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组内互补和组别整体同质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划分;其次,要选用责任心强、协调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各组组长,组长扮演着全班师生之间的纽带作用,教师应当多和组长进行对话,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最后,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小组合作教学中会遇到诸
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个别小组出现学习成绩整体下滑、个别小组内部产生同学矛盾等现象,教师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实行小组人员调整,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更好开展。
2.2 进行合理的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的时候,要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下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相关的问题来进行合理的情景创设,以此来激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进行系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传统的方法寻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积和两根之和,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然后再和教师进行对比,学生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不管他们算得多快,老师总是会领先他们一步。
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抛出问题了,让学生们找到老师总是先于他们的原因,这样就会大大的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老师再对各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去了解问题并进行思考,所以对学生们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2.3 通过进行适当的课堂活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学习数学的清水源泉,因为数学这一门课本身是比较乏味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一定的课堂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得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把它们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们用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比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是中线的证明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实际的一些操作比如用纸张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观察并分析问题,这样的话小组之间气氛会很热烈,学生们的学习探索的热情都会增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2.4 加强教师引导
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始终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课堂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扮演被动角色;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风格发生了变化,教师对此也要进行调整。
笔者认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完全“放权”,新模式下教师应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在课前提供资源,布置任务,提出重点,让学生对课程有预先准备;教师要在课堂交流讨论环节走下讲台,融入各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还应在课堂讲授环节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自习和交流的基础之上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结束语
学习是学生以及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最重要的是为学生解决学习乃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在正确认识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认识,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不断的交流、合作、讨论,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小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7(19):41-42.
[2]裴红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123-124.
[3]罗勇波.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