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向“距离”挑战 学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向“距离”挑战
课标要求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目标分解
1.掌握立体交通形成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掌握电信事业发展的主要事实
3.理解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用以及影响
互联网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结果导致了互联网的产生。
互联网的建立拉近了地球间的距离,向“距离”挑战的发明还有哪些?
本课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时可以设计几个与之有关的题目,如:我们生活中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假如没有……(某项科技发明)我们将怎样生活?我们如何看待网络的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观察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强化对科技进步作用的体验,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为自己、家庭、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以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立体交通诞生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
(3)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运输领域发明成就:
(1)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制成最早的汽车。
(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成一架飞机。
3.立体交通的形成:
随着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立体交通工具诞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世界影响?
【答案】(1)原因:立体交通工具发明的主要原因或条件是内燃机发明和应用及开采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2)影响:其世界性影响是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交通工具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19世纪有线电报事业的发展:
(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随后,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
(2)1851年,横跨多佛尔海峡将英、法连接起来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3)1857年,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和无线电报发展:
(1)电话:1875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随后,电话通信飞速发展。
(2)无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
1902年,他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成功。
1916年,他再次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近代电讯事业开始于蒸汽时代,早在1844年,莫尔斯在美国华盛顿和巴尔的摩试拍有线电报成功。
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电信事业的广泛发展。
首先是电话通信风靡全球,然后是无线电发明,它成为19世纪后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
近代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
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1.20世纪科技发展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1)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成果:电子计算机。
(2)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2.“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中国政府举措:
(1)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迅速到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
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
(2)中国政府制定并开始实施规模空前的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计划。
3.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的影响:
(1)电子计算机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2)互联网正在快速、高效地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信息泛滥、网上黄毒、沉溺于网络以及利用网络犯罪等等,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孟子说“惠”能“逐万物而不返”,现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逐信息而不返”。
面对爆炸的信息,人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减退乃至消失。
因此,有人说:“现代文明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如何将信息转换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以电子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电子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人类的生产、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教育和学习的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探究拓展】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
它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及信息导航等服务,支持家用个人电脑,同时它具有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及高速传输等特点。
例电子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②使全人类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③不断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④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②③④均是其进步的影响。
【答案】A
下列有关向“距离”挑战的科技成果表述不正确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历史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B.近代电信事业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话机的发明理论是电磁感应原理
D.互联网正在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发展
【解析】近代电信事业开始于蒸汽时代,如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在时间上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B
近代以来,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自然科学领域的这些成就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近现代史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启示:
(1)三个阶段:①近代自然科学兴起阶段,17世纪近代数学兴起,牛顿力学体系创立,电的概念的提出,近代生理学创立等;②19世纪综合化阶段,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取得电磁之间关系研究的飞跃。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相对论的创立等,都是各个学科发
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③飞跃阶段,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程度更强,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
(2)启示: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复杂过程,是科学家们不断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晶;②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③自然科学成就反作用于生产,指导技术革命,开发自然资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④自然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斗争中又起到巨大作用。
【探究拓展】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逐步走向结合,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步伐加快,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例立体交通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电信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解析】主要从交通工具有关动力机械的发明方面分析。
【答案】C
19世纪最后30年,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除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外,还有()
①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汽车的发明和使用
④汽船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③B.①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而②计算机的发明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④汽船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成就;而电话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答案】A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80
一、选择题
1.最早发明汽车引擎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
【解析】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答案】B
2.下图所示成就开创了人类交通新纪元,它的发明者是()
A.本茨B.莱特兄弟C.富尔顿D.西门子
【解析】关键在于“新”。
根据图片分析应该是最早的飞机。
【答案】B
3.1900年,人们出行可以乘坐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船B.飞机C.汽车D.飞船
【解析】注意题干中提到的时间“1900年”。
在这一时间内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还没有产生。
【答案】C
4.下图人物被称为“无线电之父”,他是()
A.赫兹B.莫尔斯
C.马可尼D.贝尔
【解析】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
【答案】C
5.下列通信技术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①无线电报②电话③有线电报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③②①
【解析】无线电报发明于20世纪初,电话发明于19世纪末,有线电报发明于19世纪初,是最早的。
【答案】D
6.无线通讯技术直接受惠于哪项理论成果()
A.电磁波B.电磁感应
C.电子计算机D.电子二极管
【解析】首先排除C、D两项。
就可以得出答案。
无线通讯技术主要与电磁波的发明有关。
【答案】A
7.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美国B.苏联C.日本D.英国
【解析】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他系统地学习了人的语音、发声机理和声波振动原理,在为聋哑人设计助听器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导通和停止的瞬间,螺旋线圈发出了噪声,这一发现使他突发奇想——“用电流的强弱来模拟声音大小的变化,从而用电流传送声音。
”从这时开始,他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就开始了设计的艰辛历程,1875年6月2日,贝尔和沃森特正在进行模型的最后设计和改进,最后测试的时刻到了,沃森特在紧闭了门窗的另一房间把耳朵贴在音箱上准备接听,他在最后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他痛苦地叫了起来:“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他实验中的装置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沃森特先生的耳朵里。
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被记入史册。
请回答:
(1)“他”是谁?他发明的装置是什么?
(2)他在哪里完成他的发明的?他的发明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
(3)这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材料主要反映了有线电话的发明,尔后即容易解答后面的题目。
【答案】(1)贝尔;有线电话。
(2)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一、选择题
1.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行为,不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
A.去网上冲浪B.打电话拜年
C.坐汽车上班D.乘飞机旅行
【解析】上网冲浪是第三科技革命的成就。
而电话、飞机和汽车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
【答案】A
2.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是在()
A.17世纪B.18世纪
C.19世纪D.20世纪
【解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意味着人类交通事业新纪元的开始,即立体交通时代的到来。
【答案】D
3.19世纪末发明的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动力机械是()
A.蒸汽机B.电力
C.内燃机D.水力机
【解析】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是动力源而非机械。
【答案】C
4.下列人物与发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①本茨——发明汽车
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③贝尔——发明电话机
④赫兹——发明无线电通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关键是准确掌握交通工具和电信方面的有关发明,无线电的发明者是马可尼。
【答案】B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点,主要在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基础性重工业领域内进行,而且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因而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A
6.对中学生学习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
B.网络的广泛应用
C.电灯的使用
D.电话的普及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分析可知影响最大的应为B项。
【答案】B
7.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对信息化影响的理解,①②③④均为其影响。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技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请回答:
(1)材料中认为二战后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因素是什么?
(2)电子技术影响最广泛的技术是什么?
(3)材料中对科技的认识是什么?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组织答案。
本题中第(1)问通过材料可知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第(3)问可以逐条从材料中提取,主要体现在促进了社会进步、生产力进步以及国际间的竞争等方面。
【答案】(1)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
(2)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3)科学和技术相结合成为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是现代国际间的竞争的关键。
1.近现代物理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近现代物理学主要包括经典力学体系、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等内容,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其中经典力学体系主要是针对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指宏观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量子论主要是针对微观世界粒子运动。
【答案】(1)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其中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2.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哪几次技术革命?他们的各自代表性成就是什么?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关键是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
【答案】(1)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蒸汽机的使用为代表的成就,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出现等为代表的成就,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
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