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 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 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象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D. 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3.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时很多地方在考场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该屏蔽
器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

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报文信号时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连接,达到屏蔽手机信号的目的,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

由以上信息可知()
A. 由于手机信号屏蔽器的作用,考场内没有电磁波了
B. 电磁波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
C. 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不能传播到考场内
D. 手机信号屏蔽器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干扰手机工作来达到目的
4.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把它们放在一盏灯(自然光)前面,眼睛透过偏振片看
到灯光很微弱.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
B. 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减到零
C. 灯光逐渐增强,没有变弱现象
D. 灯光逐渐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到较亮
5.如图所示的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由b向a
B. 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场能正在增大,电容器上板带负电
C. 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场能正在减少,电容器上板带正电
D. 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方向由a向b
6.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不具有放射性了
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7.“两弹一星”可以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助了中国人的威风,下列原子弹和氢弹说
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基本核反应方程式H+H→He+n
B. 原子弹是根据重核的裂变原理,基本核反应方程式U+n→Sr+Xe+n
C. 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基本核反应方程式H+H→He+n
D. 氢弹是根据重核的裂变原理,基本核反应方程式U+n→Sr+Xe+10n
8.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结合能越大
B.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进时,核外电子动能增大
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频率增大,光电子的动能增大
D. 一个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进,最多可放出3种频率的光
9.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
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
线。

则()
A. 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 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 如果a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b首先消失
10.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
发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大
B.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 用0.68eV的电子入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n=4的激发态
D.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9.34eV
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11.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某种衰变
后,释放出来的粒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
()
A. 原子核发生α衰变
B. 原子核可能发生β衰变,也可能发生α衰变
C. 因为新核的质量大,所以其动能较大
D. 小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大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
12.使用无人机植树时,为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将种子连同营养物质包进一个很小的荚
里。

播种时,在离地面10m高处、以15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中,播种器利用空气压力把荚以5m/s的速度(相对播种器)竖直向下射出,荚进入地面下10cm深处完成一次播种。

已知荚的总质量为20g,不考虑所受大气阻力及进入土壤后重力的作用,取g=10m/s2,则()
A. 射出荚的过程中,播种器对荚做的功为2.5J
B. 离开无人机后,荚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s
C. 土壤对荚冲量的大小为3kg•m/s
D. 荚在土壤内受到平均阻力的大小为22.5N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0分)
13.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观
察激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
粗细的变化()
A.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
B.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性
C.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
D. 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1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的原理和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的原理一样
B. 图乙的原理和雨天水洼中彩色油膜的原理一样
C. 图丙的原理和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的原理一样
D. 图丁的原理和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的原理一样
15.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粒子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大
16.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
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

由图可知()
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17.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物体B以水平速度
v0=2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A获得的动能为2J
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J
C. 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2m
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8.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减小斜槽对小球A的摩擦
B.多次将A球从不同的位置释放
C.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
D.两球的质量和半径都一样大
(2)图乙是B球的落点痕迹,刻度尺的“0”刻线与O点重合,可以测出碰撞后B球的
水平射程为______cm.
(3)以下选项中,______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测量的.(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下落时间
D.水平槽面到纸面的高度
E.A球释放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F.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19.“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双缝间距d=0.4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L=0.8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也如图所示,则:
(1)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x A=11.1mm,x B=______mm
(2)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0分)
20.如图,标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圆
心在坐标的原点,直径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白纸上的直线,P1、P2是竖直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插在白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 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n.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 <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
(1)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若他己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了P3位置的方法是______.(3)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
21.由折射率的透明物质做成的三棱柱,其横截面如图中△ABC所示,一光束SO
以 45°的入射角从AB射入,在AC边上正好发生全反射,然后垂直BC边射出.(1)请画出光路图;
(2)求光束经AB面折射后,折射角的大小;
(3)请计算△ABC中∠B的大小.
22.用一个中子轰击U,可发生裂变反应生成Ba和Kr,已知U的质量为
235.0439u,Ba的质量为140.9139u,Kr的质量为91.8973u,中子质量为1.0087u,
1u相当于931Mev,阿伏伽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1,
(1)请写出裂变中的核反应方程,
(2)求一个U在裂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1克U全部反应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23.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质量均为m的木板AB和滑块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滑
块CD上表面是光滑的圆弧,他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质量也为m,它从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过B点时速度为,
然后又滑上滑块CD,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最高点C处.若物体P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AB的速度v1的大小;
(2)木板AB的长度L;
(3)滑块CD最终速度v2的大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析】
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原子理论只能成功解释氢原子发光现象,从而即可求解。

考查能量子首次提出者,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注意与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的区别,掌握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及其局限性。

【解答】
解: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正确;
BC.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而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C错误;
D.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解:A、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故A错误;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象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而将信号放入电磁波过程称这调制,故B正确;
C、泊松亮斑与干涉实验均支持光的波动说,故C错误;
D、只有波源与观察者间距变化时,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无线电波中接收过程称为解调;泊松亮斑与干涉实验均支持光的波动说;只有波源与观察才间距变化时,才有多普勒效应,从而即可求解。

考查光的全反射、干涉与衍射原理及其区别,注意多普勒效应的发生条件,理解解调与调制的区别。

3.【答案】D
【解析】解:A、手机信号屏蔽器是利用屏蔽器发出的信号去干扰手机从基站传过来的信号,从而起到屏蔽作用,不是利用静电屏蔽的原理来工作的,故A错误;
B、手机信号是电磁波,电磁波本身就是特殊物质,所以可以不借助于介质传播,故B 错误;
C、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到考场内,不过屏蔽器产生信号去干扰了基站传过来信号,故C错误;
D、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到考场,不过屏蔽器产生信号去干扰了基站传过来信号,故D正确;
故选:D。

考场上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是以一定的速度由底端频率向高端扫描。

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信号中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出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起到屏蔽手机信号的作用。

静电屏蔽是导体中的复合电场为零,而手机信号屏蔽则是去干扰原来的信号。

4.【答案】A
【解析】解: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垂直时,没有光通过;偏振方向平行时,光强达到最大。

当其中一个偏振片转动180°的过程中,两偏振片的方向由垂直到平行再到垂直,所以通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小到零。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光的偏振现象,只要光的振动方向不与偏振片的狭逢垂直,都能有光通过偏振片.自然光向各个方向发射,而偏振光则是向特定方向发射.
5.【答案】D
【解析】解:AB、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电容器正在充电,电场能正在增大。

由于磁场减弱,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那么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将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减小,即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电流由b向a,故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上极板带负电。

故AB 正确。

CD、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正在减少。

由于磁场增强,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那么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将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增强,即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a向b,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D。

若磁场变化,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那么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将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根据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确定电容器各极板的电性,以及电流的方向.
通过本题还要知道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完成充电放电各两次,故电容器充放电的周期为振荡电路周期的一半,即在半个周期电场增强一次,减弱一次.
6.【答案】D
【解析】解:A、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错误;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自身内部因素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错误;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故D正确;
故选:D。

自然界中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可以自发地发生衰变;衰变的快慢用半衰期表示,与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解题关键是明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自身内部因素决定,与外界环境,物理状态,温度以及是化合物还是单质等因素无关。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7.【答案】C
【解析】解:AB、原子弹是根据重核的裂变原理,B中的核反应方程两边的质量数不守恒,故AB错误;
CD、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基本核反应方程式,故C正确,D
错误。

故选:C。

原子弹爆炸的核反应为重核裂变。

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

原子弹利用裂变原理、氢弹利用聚变原理,核电站、原子弹的爆炸都是重核裂变,氢弹的爆炸为轻核聚变。

基础题目。

8.【答案】D
【解析】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但是原子核结合能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
B、根据玻尔理论,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进时,核外电子运动的半径变大,根据
可知,电子的动能减小,故B错误;
C、发生光电效应时,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入射光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故C错误;
D、一个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进,最多可放出3种频率的光,分别对应着:4→3,3→2,2→1的跃迁,故D正确。

故选:D。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的能量叫做结合能,比结合能是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γ-W0。

本题考查了比结合能与结合能、波尔的氢原子模型、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原子的跃迁等,知识点多,难度不大,要记住相关知识点。

9.【答案】A
【解析】解:AB、光线a的偏折程度大,根据折射定律公式,θ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可知a光的折射率大,a光的频率高,根据c=λf,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光线a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分别用a、b光在
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A正确,B错误;
C、a光的频率高,如果a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不一定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的折射角先达到90°,故a
光先发生全反射,折射光线先消失,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折射定律公式判断折射率大小,从而得出频率和波长的大小。

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确定b光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根据折射角的关系分析哪条光线先发生全反射
对于光的折射要求知道:不同频率的光进入同一种透明介质发生折射,频率越大的光偏折程度越明显,折射率越大。

10.【答案】C
【解析】解:A、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由n=3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A正确;
B、根据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
C、0.68eV的电子的能量大于n=3和n=4间的能级差,则能被吸收发生跃迁,故C不正确;
D、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0.2eV,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则能够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故选:C。

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根据数学组合公式求出这些氢原子辐射时可释放的光子频率种数;根据辐射的光子能量,结合光电效应的条件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本题考查了能级跃迁和光电效应的综合运用,知道能级跃迁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与能级差的关系,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11.【答案】D
【解析】解:AB、原子核发生衰变,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由图可知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在同一侧,由左手定则可以得知,衰变后的粒子带电性相反,所以释放的粒子应该是电子,所以原子核发生的应该是β衰变;故AB错误;
C、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根据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前后,动量守恒,故两个粒子的
动量p=mv相等,由可知,质量大的动能小,故C错误;
D、由可知,q越大,轨道半径越小;故大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小圆
是新核的运动轨迹;故D正确。

故选:D。

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根据动量守恒可知,发生衰变后的粒子的运动的方向相反,在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粒子的电荷的性质;衰变后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半径公式,结合轨迹图分析即可明确两圆对应的粒子。

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衰变、动量守恒以及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根据粒子的速度的方向相反和两个粒子的运动的轨迹由左手定则可以分析判断粒子的带电的情况。

12.【答案】D
【解析】解:A、播种器利用空气压力把荚以5m/s的速度(相对播种器)竖直向下射出,该过程中播种器对荚做的功转化为荚的动能:W=J.故A错误;
B、离开无人机后,荚做斜下抛运动,竖直方向:y=
代入数据可得:t=1s(t=-2s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荚离开无人机时的速度:v0=m/s
设荚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则:
代入数据可得:v=15m/s
不考虑重力的作用,则土壤对荚冲量的大小等于荚的动量的变化,大小为:
kg•m/s。

故C错误;
D、荚的初速度为15m/s,到达地面的速度为15m/s,由几何关系可知,荚到达地面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荚能进入地面下10cm,则荚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为:s=m 不计重力,根据动能定理可得:-Fs=0-
代入数据可得:F=22.5N.故D正确。

故选:D。

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播种器对荚做的功;由平抛运动的特点即可求出荚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由机械能守恒求出荚到达地面的速度,由动量定理即可求出土壤对荚冲量的大小;
由动量定理即可求出荚在土壤内受到平均阻力的大小。

该题属于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荚空中的运动为斜下抛运动,解答的过程中要将荚的运动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与水平方向的分运动。

13.【答案】AD
【解析】解: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的波长相当,或小于波的波长,会发生明显的衍射,该装置的原理是运用光的衍射现象,如果屏上条纹变宽,则说明衍射现象更加明显,可知金属丝变细。

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明确实验原理,由题意可知让激光通过细丝,产生衍射条纹,知道障碍物的尺寸越小时衍射现象越明显,所以条纹变宽,知金属丝变细。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衍射条纹的特点,以及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知道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14.【答案】AC
【解析】解:A、沙漠蜃景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而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它们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彩虹是光的折射,而雨天水洼中彩色油膜是光的干涉,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彩色的肥皂泡是光的干涉,而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它们原理也相同,故C正确;
D、立体电影是光的偏振,与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光的干涉现象,它们的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A、沙漠蜃景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而光导纤维也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B、彩虹是光的折射,而彩色油膜是光的干涉;
C、彩色的肥皂泡是光的干涉,而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
D、立体电影是光的偏振,与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光的干涉现象.
考查光的全反射与折射的区别,掌握光的干涉应用,注意光的干涉色散与折射色散不同.15.【答案】AD
【解析】解: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
B、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故B错误;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使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而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故C错误;
D、由及可知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电子的质量较小,动量较小,故
其波长较大;故D正确。

故选:AD。

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
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德布罗意波长为λ=,P是动量,h是普朗克常
量。

本题主要考查德布罗意波和黑体辐射理论以及波粒二象性等,在考纲中属于基本要求。

明确各种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