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高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号: NO4088
总学时: 34 学时
学分: 2 学分
适用对象:初等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必修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总体原则:贯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组织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师范生所必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逐步积累小学教育的实践知识、经验和体验,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人类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建立合理的教育知识结构。

(二)能力目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科学稳妥而符合时宜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福建省新师招聘考试要求。

(三)素质目标: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形成教师职业意识和信念,具有良好的师德。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学习内容结构安排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1.基本理论
5
6
7
2.教学论
8
3.德育论
9
4.综合实践活动
1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

教学中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点采用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2.模拟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模拟教学交流学习心得,获得实践经验。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结合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助合作学习法、自学辅导法、诵读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设计思路
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师范生理解教育发展与变革,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提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思维方法,摆脱狭隘、盲目、非此即彼的窘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1.注重启发教学,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贴近小学教学实际
《教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具有理论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学既要考虑教育学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素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贴近小学教学实际。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删减,精选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毕业和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加强实践教学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将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活动之中,以突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下为图示: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 l00分,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测评占 70%。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 30 分。

根据出勤、上课听讲、积极思考并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作业完成、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总体评价。

终结性考核为书面考试,采用闭卷限时考试。

考核命题以课程标准各章的“教学要求”以及列举的“重点、难点”为依据。

考核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材料分析题等。

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 l00 分,占总成绩的
参加技能竞赛
参加社团活动
专业实训 课外
暑期社会实践 评改作业
课程教学模式
讲授
课内
训练
培养提
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70%。

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2.考核比重表
3.具体考核标准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师资配置要求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具有能容纳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多媒体实训室;
2.具有各种项目文件资料与教学片段等教学图库。

3.小学实训基地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使用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
①《小学教育学》郑晓生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年2 月第1 版
②《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6 月第7

2.参考资料:(名称、作者等。

不限数量)
①《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年1
月第3 版
②《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年1 月第4 版
③《教育学》,余文森王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11 月第1

④《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 年3 月第1 版
⑤《教育学》李帅军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7 月第1


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⑧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4 月第
1 版
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6 月
⑩《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 B.A.苏霍姆林斯基,译者杜殿坤,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数学)
➃《小学教学》(语文)
⑫《班主任》、《名师说课》期刊 3.
网络资源:小学教学资源网
制订人:向红
制订日期:2013 年 6 月
修订人:向红葛思华
修订日期:2014 年 6 月
第二次修订人:孙宾宾
第二次修订日期:2019 年6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