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电弧的概念及形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逸出功,单位为“电子伏特”(eV)。不同金属具 有不同的逸出功,电子发射能力也不同,逸出功越 高,需要供给的能量也越大,越不易发射电子(如 碳、铁、钨等)。反之,逸出功越低,需要供给的 能量也越少,越易发射电子(如钾、钠等)。
发射电子的能力与金属的熔点(铁为1537℃,钨 为3380℃)和沸点有关,尤其是沸点,不同的沸点 发射电子的能力也不同,例如:铁和钨两种金属, 虽有相近的逸出功(铁为4.48eV,钨为4.54eV),
心线上(如图2—7a)。当用直流电源施焊时,发生 弧柱轴线偏离电极轴线,向某一方向摇摆,这种现 象是由于磁场分布不均所致(见图2—7b),改变接 线部位便可消弱磁偏吹现象(见图2—7c)。
(a)
(b)
图2—7 电弧的磁偏吹
(c)
除上述因素外,焊接工艺规范不当,电极材料 性能不良,焊条药皮厚薄不匀,松散,脱落,被焊 工件带有磁性等都会影响电弧稳定燃烧。
1
1200
2
3 1000
4
800 5
600
400
200
-10 0
10
12Mn δ=20min 150mm/lnin 170A 25V
45 3 2 1
20 30 40 50
号 温度(℃)
位
距离(mm)
1
1350 0.3
2
1200 0.5
3
1000 1.8
4
800 3
5
600 4.5
tcs
图2—8 焊接热循环
压越高,输入焊缝(焊池)中热量越多;焊接速度 越快,单位时间内所焊焊缝长度越长,输入焊缝中 的热量越少。
谢谢!
改变,而是按U型曲线进行(见图2—6),该曲线 称为电弧的静特性曲线。通常分为如下三个区段。
电弧电压(V)
a
d
b
c
焊接电流(A)
图2—6 电弧的静特性
(1)、a—b区段 a为电弧引燃起始点,引弧电压较高(近似空载 电压),而通过电弧的电流很小。电弧燃起的瞬间, 两极间的气体迅速被电离,阴极在电弧热的作用下, 增强了电子发射能力,弧柱的电阻值也随之下降, 电弧电压很快降至b点,焊接电流稍有增大,从而 形成a—b区段的陡降曲线。 (2)、b—c区段 该区段为电弧稳定燃烧的正常焊接区段,电弧电
(1)、阴极区 是发射电子区,温度为2200—3600K,光亮度占 全电弧的10%,放热量占全电弧的38%。 (2)、弧柱 是气体被电离区,是电子和正离子离解、复合频 繁运动的场所,温度可达5000—8000K,光亮度占 全电弧的5%,放热量占全电弧的20%。 (3)、阳极区 是受阴极发射电子的轰击区,温度为4200K,光
系数有关,焊件大而厚,导热性强,冷却的速度快, 所形成的下降曲线也越陡。
总而言之,焊接热循环过程的技术参数是多变的, 它们是根据钢材品种、金属的导热性、被焊工件的 尺寸、焊接接头型式、焊接方以形成的曲 线图形也有差异。
2、焊接线能量 向单位长度焊缝内输入的焊接热量称为焊接线能
压与焊接电流的大小无关,随电极材料和弧柱中 的气体成分的改变而变化。焊接电流在此区段内 调节,以满足电极材料需要的熔化温度,但电弧 电压维持不变,所以形成一个水平区段。
(3)、c—d区段 该区段为气体电离饱和区段,由于电极直径没 有改变,电流密度却已达到极限,电极间的电压 也随之提高。所以焊接电流超过c点后,电弧电压 也随之上升。故c—d区段形成一个陡升曲线。
焊接电源是提供电弧由电能转变为热能的主要设 备。焊机质量差,外特性欠佳,空载电压过低,直 流电源的极性接错等,均会影响电弧稳定燃烧。从 焊接电源的种类和极性接法相比较,直流电源比交 流电源稳定;反接法比正接法稳定。
2、溶渣(焊条涂料)的影响 药皮成分中含有较多电离电位低成分的比含有较 多电离电位高成分的稳定,药皮厚度适度的比过厚 或过薄的稳定。
3、气流的影响 在露天风力较大(5级以上)或有过堂风场所施 焊是,容易将电弧吹偏或摇摆不定。 4、焊件表面不洁净的影响 焊件表面锈蚀、沾有油脂或漆类,不但难以引燃 电弧,而且电弧不能稳定燃烧。 5、电磁力的影响 电弧在电磁场的影响下发生偏吹的现象叫磁偏吹。 施焊时,电弧的轴线始终与电极的轴线在同一中
1200℃,而点3(距离为1.8mm)则为1000℃。 (3)、停留时间(Th) 是指未熔金属受热而发生相变的温度范围(Ts
以下)所维持的时间。这与热源在单一熔池(一个 焊点)上停留的时间有关,热源停留的时间越长, 输入熔池的热量越多,焊接热循环的受热点的停留 时间也就越长(Th越宽)
(4)、冷却速度(tn) 焊接热循环中的冷却速度与焊件的尺寸和导热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见图2—8)有: (1)、加热速度(tw) 近缝区在热传导下,由室温加热至某一点的最高 温度所需的时间为加热速度。如焊接12Mn钢时,近 缝区的点1(距离为0.3mm)的温度由室温突升至 1350℃,而时间只用了零点几秒。 (2)、加热最高温度(Tm) 依距近缝区远近的不同,各点的最高受热温度也 有所不同。如点2(距离为0.5mm)的最高温度为
量。它主要表示熔焊过程中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
焊接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常以下式表示:
q=
UI v
(J/cm) …… (2—1)
式中 q—焊接线能量(焦耳/厘米)
U—电弧电压(伏特)
I—焊接电流(安培)
v—焊接速度(厘米/秒)
上式说明,焊接线能量与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成
正比,与焊接速度成反比。焊接电流越大或电弧电
四、熔焊过程的两个基本概念 1、热源沿被焊工件按一定方向移动时,焊接溶 池(焊缝)或近缝区上某一点的温度,随着时间的 变更由低到高,又由高至低的变化过程称为焊接热 循环。 为了便于温度的测量,以近缝区的温度变化为
例加以说明。 距熔池远近不同,金属工件上各点受热程度也不
同,所经历的热循环也不一样,由图2—8可以看出: 距离熔池越远,受热温度越低。
在电弧中,阴极是发射电子的源泉,而阳极除接
收由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外,还起到排斥正离子 向阴极方向运动作用。阳极既不能发射电子,也 不能产生正离子。
2、气体的电离程度 气体被电离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气体本身所 具有的电离电位的高低。气体原子的外层电子脱 离原子核引力束缚所需要的能量叫电离电位,不 同气体有不同的电离电位,电离电位越高,需要 的能量越大,越难被电离,引燃电弧越困难,电
焊接电弧的概念 及形成
焊接电弧,实质上就是在一定 的条件下,两电极间的气体发生 强而有力、持久的放电现象。
一、电弧的引燃条件 引燃电弧的条件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电极发射电子 能力的强弱和气体被电离的难易程度。 1、电极发射电子的能力 电极中的原子都是以离子的金属键按一定规则排 列,自由电子则在正离子间不断运动,并受原子核 的引力舒服束缚而无发逸出金属之外。当两极加以 一定电压时,阴极表面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激励 下而脱出,自由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叫
亮度占全电弧的85%,放热量占全电弧的42%。 阳极区比阴极区温度高的原因主要是:阴极区发
射电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阳极区则受到高速 电子轰击吸收了大量能量所致。采用直流电源电弧 焊时,选择极性接法的根据就在此。
2、电弧的静特性 电弧长度一定时,电弧电压与通过电弧空间的焊 接电流之间的关系叫电弧的静特性。 焊接时,电弧电压和焊接电流的关系不是呈线性
但铁的沸点(2930℃)远低于钨的沸点(5900℃), 当温度超过铁的沸点时,铁的发射电子能力也就丧 失,而钨在此温度下,仍能保持高的电子发射能力。
电极发射电子的形式依能量的来源不同而改变, 一般有热发射、强电场发射、光发射、和撞击发射 四种。熔焊过程主要以热发射和强电场发射为主。 例如铁的沸点低,故以强电场发射为主;钨的沸点 高,故以热发射为主。
电弧的静特性与焊接电源(焊机)的外特性之间 的关系可见《焊接设备》一章。
三、影响电弧稳定燃烧的因素 为保证焊缝质量,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首要的 是电弧在燃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也就是说, 电弧能维持一定的长度不熄灭,不偏吹,不摇摆。 造成电弧不能稳定燃烧的因素除焊工操作技术不熟 练外,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焊接电源的影响
弧燃烧也不稳定。空气称为绝缘体,在于它具有很 高的电离电位,而大部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 主要是它们的电离电位低。
气体的电离方式通常有热电离、撞击电离和光电 离三种。熔焊时,以前两者为主。
二、电弧特性 1、电弧构造及热量分布 电弧由下面几个区组成(见图2—5):
焊条
-
阴极区 弧柱
阳极区
+
图2—5 电弧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