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提速下的京沪线列车调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大提速下的京沪线列车调度
第一篇:铁路大提速下的京沪线列车调度
铁路大提速下的京沪线列车调度
我国铁路自1997年以来先后进行了5次大提速,以前客车的最高时速为60至80公里/小时,到2004年4月18日的第5次提速后,京沪等部分干线客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60至200公里/小时。

据悉,在2006年实施第6次大提速后,将使部分干线上运行客车的最高时速都提高到200公里/小时。

另外,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修建京沪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计划运行初期的最高时速为300公里/小时(参看附件1)。

目前,我国铁路大都采用客货混运的机制,目前主要干线铁路客车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货车最高时速为80公里/小时,客车与货车的运行数量比例大约为5 :7。

根据铁路安全规程的要求,既有线路同方向相继列车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分钟。

京沪线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线之一,贯通北京至上海,途经40多个城市,全长1463公里(参看附件2)。

目前全线采用上行线和下行线独立双向运行方式,分别运行着175趟和176趟客车,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具体的车次和时刻表如附件3和附件4所示。

请你研究以下问题(第1,2题必须做,其它题中至少选做1个):(1)从京沪全线选择一个区间段,如济南至徐州,或南京至上海,根据现行的列车时刻表最多能安排多少趟货车,并制订出具体的“列车运行图”。

(2)对现行的列车时刻表进行分析,如果要在客流增加时(如春运和黄金周期间)在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南京、天津至上海、北京至合肥、北京至青岛间各增开一对临时客车,在不改变现行列车时刻表及尽量减少对货车影响的条件下,制订出临时客车的时刻表(只安排京沪线区间)及“列车运行图”(只考虑客车)。

(3)如果在即将实行的第6次大提速时将京沪线上的客车的最高时速提高到200公里/小时,货车的最高时速提高到120公里/小时,
制订出相应的客车时刻表和“列车运行图”。

按照第1题选择的区间段进行估计,与提速前相比货车可以提高多少运力?
(4)针对预计到2010年投入运行的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现京沪线用作货运),如果高速列车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普通列车提速到200公里/小时。

在安全行车规程的要求之下(同方向相继列车的间隔距离不得少于4500米),并考虑各经过城市的客运需求量,给出现有客车相应的时刻表,同时还能至少增加多少客车,运行时刻表如何?
(5)如果某一列客车因故晚点,就会影响到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行,给出可行的实时调整相关列车的运行策略,使得造成的影响最小,并就某一列客车进行分析检验。

附件1: 背景材料
附件2: 京沪铁路车站及里程表
附件3: 京沪铁路客运列车(下行)
附件4: 京沪铁路客运列车(上行)
第二篇:铁路大提速下的京沪线列车调度背景资料
附件1: 背景资料
(以下资料是根据最近部分报纸或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目前,中国铁路线路总营业里程为7.2万公里,人均5.5厘米,占世界总线路120万公里的6%,世界排名第三位;完成运量为23%,居世界第二位;而运输效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铁路现有客运座位240万个,而最高日客运量达到340万人次,货运需求量800万吨/日,而实际运量只达到480万吨/日。

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供需矛盾都是十分突出的。

为此,火车提速,进一步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是必要的。

1994年12月,我国第一条时速达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为我国铁路提速奠定了基础。

1995年10月,铁道部在繁忙干线沪宁线上进行提速试验获得成功,开行了最高时速为140公里的提速客车,在既有繁忙干线实施提速取得了突破。

此后,京秦、沈山、
沈大等繁忙干线的提速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这些试验为此后进行的我国铁路大规模提速奠定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基础。

1997年4月1日,低速行驶了几十年的中国铁路列车第一次普遍提速。

京哈、京广、京沪三大干线开行的快速列车,最高时速达140公里,货车最高时速达80公里。

1998年10月1日,我国铁路进行第二次大面积提速,京哈、京广、京沪线最高时速达到140至160公里,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达到55.16公里。

2000年10月21日,我国铁路进行第三次大提速,集中在陇海、兰新线,以及京九线和浙赣线上。

提速后旅客特快列车时速达140公里以上,全国旅客列车平均时速提高25.4%。

这次提速后,我国铁路构成了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线纵向提速通道,陇海(兰新)、浙赣线横向提速通道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提速线路总里程近1万公里,覆盖全国铁路主要干线。

2001年11月21日0时,铁路实施第四次大规模提速,提速范围覆盖了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等进行了大面积的提速.2004年4月18日铁路实施了第五次大提速,三大干线京广、京沪铁路最高行车速度要达到每小时160至200公里,京九铁路设计最高时速要达到140至160公里。

这次铁路大提速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如部分旧道岔更换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新型提速道岔、加大列车转弯处的曲线半径、使用超长无缝钢轨等,在提高列车行驶速度的同时减弱列车行进的颠簸和噪音。

据了解,第五次大提速的主要是四纵两横六大干线(京广、京沪、京
九、京哈、陇海和浙赣),其线路总长约为8000公里,占国家铁路的12.1%,但其完成的旅客运输量占国家铁路的50.1%,完成的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到34.3%,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的3.1倍,是俄罗斯的5倍,日本的6倍,美国的7倍,德国的20倍,英国的22倍,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铁路干线。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这
些繁忙干线过去就紧张的运输能力更显得捉襟见肘。

中国铁路2006年还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将使部分提速干线列车时速提高到200公里,达到发达国家的提速目标值。

这对于抓好内涵扩大再生产、快速提高路网质量、满足运输市场需求,具有战略意义。

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实施时速200公里的提速,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

本报讯昨天,全国政协委员、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在住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他向记者展望了我国铁路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宏伟目标。

同时,他在介绍有关京沪高铁的情况时说,京沪高铁的国产化率将达到70%以上,最低时速300公里,也就是说,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个小时就能到达。

京沪高速铁路2010年投入使用
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动议及讨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即将拉开序幕。

铁道部昨天宣布,全长约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预计年内动工,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从北京南站出发到上海全程运行时间为5个小时,比目前从北京站到上海的直达列车快9小时。

北京南站将成为始发站
贯通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从北京南站始发,而目前既有的京沪铁路北京始发站是北京站。

目前北京南站改造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前投入使用。

据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京沪高速铁路所通过的地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也是东北、华北通往华东的必经之地,其间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三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全线共设置21个客运站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向记者介绍说,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静态投资每公里为1亿元人民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既有京沪铁路的
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济南、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

现京沪铁路变成货运线
2010年建成后的京沪高速铁路将成为一条客运专线,而原来的京沪铁路将变为货运主线。

王勇平说,现有的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态,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

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而既有京沪线单向年货运能力达1.3亿吨以上,届时京沪间将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速铁路不会影响其他普通列车,时速不小于200公里列车都可以在京沪高速铁路上运行。

票价大约是机票的一半
至于票价,何华武说,预计会比目前京沪铁路的票价高一些。

“它仍然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高速、高安全性、高舒适度、高准点运行,同时老百姓也坐得起,非常适合百姓乘坐。

”记者了解到,京沪全线的票价将为飞机票价的50%到60%。

京沪高速铁路运营初期,每天在京沪之间发出110对到120对高速列车,一趟列车可载客1000人到1200人。

“京沪高铁建成后,将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将比目前京沪铁路上的直达列车缩短9小时,而且列车发车时间短,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


高速机车已实现国产化
记者了解到,京沪高速铁路的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已形成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

高速动车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何华武介绍说,“高速动车组在起步的时候将采取‘1、2、7模式’,即10%整车引进,20%散件组装,70%实现国产化。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京沪高铁采用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客运动车组。

” 为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实现道口的全立交和线路的全封闭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

另外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节约东部地区土地资源。

建设资金采取融资方式
记者了解到,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意味着中国开始迈向“高速铁路”时代,这项工程采用国产化的技术装备,还将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

投资超千亿元的京沪高铁,如何保证融资及时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对此,何华武说,将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建设和运营这条高速铁路。

何华武表示,京沪高铁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出资方式,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权益、债务融资,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筹资渠道、多样融资方式。

第三篇: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周华锋
一、概述
中国铁通为全国7万多运营公里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有线调度通信、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站场通信、应急通信、数据传输、铁路电视会议、列车及站场广播、专用程控电话、铁路电报等通信业务和信息化通信服务。

特别是近几年在信息化服务方面,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的实现,使铁路TMIS和DMIS信息系统相结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铁路调度指挥方式,建立起了融信号、通信、计算机、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可靠、集中、透明的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TDCS系统是个全路联网的调度指挥系统,它由部中心TDCS系统,铁路局TDCS系统,车站系统三层机构有机地组成的,它采用数
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是对传统调度指挥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它极大地减轻了调度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生产的效率。

在TDCS 系统基础上建设调度集中,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TDCS 系统为铁路调度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TDCS系统的重点在直接指挥车站的路局TDCS系统一层,路局TDCS实现对全路局的行车进行实时、集中、透明指挥,用自动化的手段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行车计划和调度命令,实现自动报点和车次号自动跟踪,改变过去车站值班员用电话向调度员人工报点、调度员用电话向车站下达计划和命令,车站手抄再复诵的落后方式。

列车实际运行图自动绘制,自动过表,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

这些都大大减轻了行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工作强度。

TDCS工程建成后,优化了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手段、提高了调度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

铁路TDCS是为了提高现有运输指挥管理手段、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改善调度指挥人员工作条件的大型综合性系统工程,它覆盖全国铁路,实现全国铁路系统内有关列车运行、数据统计、运行调整及数据资料的数据共享、自动处理与查询。

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国铁路的调度指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系统结构:
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
TDCS系统的核心与各铁路局相连,接收全国铁路系统的各种实时信息与运输数据和资料,监视各铁路局、主要干线、路局交接口、大型客站、编组站、枢纽、车站、区间的列车宏观运行状态、运行统计数据、重点列车及车站的列车实际运行位置和站场状态显示,并建有全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数据库。

第二层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
接收各铁路局内的信息与资料,监视主要干线、路局交接口、大型客站、编组站、枢纽、车站、区间的列车宏观运行状态、运行统计数据、重点列车及车站的列车实际运行位置和站场状态显示,同时显示与铁道部及相临铁路局的信息交换。

第三层基层信息采集系统安装在各车站,用来从信号设备及其它
设备上采集有关列车运行位置、列车车次、信号设备状态等相关数据,并将上述数据通过专用通信线路传送到铁路局。

实现运统
二、运统三的自动生成。

三、系统十大功能:
十大功能之一:列车车次自动跟踪和无线车次自动校核十大功能之二:实现区段、站间“两个透明”
十大功能之三:调度命令、日班计划通过网络自动下达十大功能之四:列车运行自动采点十大功能之五:行车日志自动生成十大功能之六:列车实际运行图自动生成
十大功能之七:列车运行方案实时调整和网络下达十大功能之八:分界口透明显示和统计分析
十大功能之九:列车早晚点自动计算与部分运输指标自动统计十大功能之十:站场实际状况、列车运行实际状况历史再现
四、系统特点:
1.调度办公-无纸化
行调台延续多年的一张图,一只笔,一把尺,一块像皮的工作模式将被现代化的TDCS行调子系统所替代,调度员通过简单的点击鼠标即可实现运行线的自动铺画,调整,下达阶段计划和调度命令等操作。

列车运行的到发点由系统自动采集,实际运行线自动生成。

每班的运行图可打印输出。

以计算机替代重复、简单的作业环节,减少作业员的工作环节、劳动强度。

2.流程管理-程序化
通过详细描述列调工作中的设备、规则、方式、流程等条件,由程序智能控制作业流程,规范作业过程管理。

3.安全检测-智能化强大的防火墙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保证了TDCS系统作为行车设备的高度安全性,防止黑客的非法入侵和病毒的侵入。

4.信息交换-网络化
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的信息交换全部采用网络传输,替代了原有的电话交流的模式,包括计划的下达,到发点的上报,调度命令的下达等信息,采用电话下达的方式一方面工作强度大,另一方面容易造
成误报,错报的情况,网络下达高速,准确,很受调度员欢迎。

以信息和网络技术替代既有的信息采集、交换方式,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5.计划调整-自动化
针对3小时阶段计划的自动调整,由计算机的自动调整替代调度员人工调整,特别是单线调度区段,极大地减轻了调度员的工作强度,调度员只要把握住几个重点会让策略,进行人工干预,其他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做就可以了。

通过系统自动调整列车会让计划、智能判别列车运行必须满足的逻辑关系,以一定的方式与车站的信、联设备联结,实现对车站设备的直接自动控制,满足调度集中或半集中的需要。

6.调度指挥-无声化有了TDCS系统,调度员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下达和获取相关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不在依靠电话的联系,您将会看到一个非常安静的调度所,改善了调度人员的工作环境。

7.调度控制-集中化(预留功能)在调度集中区段,TDCS系统可以做到几百公里之外的车站全部由调度所来集中控制,调度员在调度台上便可直接控制车站的连锁设备,进行远程作业,可作到车站的无人值守,配以计算机辅助调度,可以实现按图排路,使整个运输调度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五、基层信息采集系统——车站TDCS系统
1.概述
车站作为基层信息采集系统是整个TDCS系统得以实现的基础。

车站TDCS系统由分机和站机两部分组成。

车站分机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和传送等工作。

车站分机是TDCS 系统的信息来源,如果车站分机出故障,不仅仅使该车站没有信息显示,影响该站TDCS系统的正常运行,TDCS功能如运统
二、车次号跟踪、接受调度命令等都不能正常运行,对行车运输指挥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保证TDCS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先保证各个车站分机的正常运行。

车站站机主要负责车次号跟踪和到发站报点。

实现车站TDCS功能调监显示、运统二及运行图的自动绘制。

2.主要构成:机柜
电源模块
采集板等各种板卡总线板路由器工控机
3.产品结构、工艺特点:
机柜采用铝合金型材拼装而成,前门为铝合金框架并配有玻璃门,后门钢板门。

机柜顶部装有温控风扇,保证机柜内部通风、降温。

机柜内部两侧设有多处安装孔,可以在柜内灵活安装各种设备;可根据用户要求上、下部设有进线孔。

机柜外表为静电粉末喷涂,附着力强,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宜人。

机箱采用国际标准结构,为铝合金型材组合而成,各种板卡插入均采用滑道式。

所有对外连接方式均采用插接式,接插件插拔牢固可靠。

各种板卡的焊接均采用波峰焊,保证了焊接工艺和质量。

所有元器件均按要求严格进行老化筛选,印刷电路板均经过三防处理。

单板和整机按要求进行高低温检测。

六、结束语
中国铁通为TDCS系统提供了全国铁路干线通信网及基层接入网,依托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建设并提供了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和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两大业务,为中国铁路信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篇: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上海大学陈哲摘编
关键字: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2011-08-16 浏览量:107
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CTC)是一个覆盖全路的现代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和控制系统,按铁道部中心、铁路局中心和车站基层网三层架构建设组成。

经过多年的建设, 系统网络已经覆盖了全路18个铁路局和5000多个车站, 成为铁路各级运输调度对列车运行实现透明指挥、实时调整、集中控制的重要工具。

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为了保障专用网络的实时性、稳定性与安全性, 已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等基本网络安全装备。

但从整体上看, 目前的网络安全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与公安部等国家相关单位要求的信息安全等级有较大差距, 存在缺乏网络安全集中管理机制, 身份鉴别机制不统一, 检测攻击事件手段匮乏, 缺乏审计手段等诸多问题。

一、总体方案
1、TDCS /CTC网络安全总体设计与规划
根据TDCS /CTC 使用现状分析, 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包括: 各类移动外设的随意接入;网络病毒的传播;利用端口扫描、拒绝服务攻击和地址欺骗等恶意攻击手段, 造成系统重要端口信息泄露、恶意消耗网络带宽资源、核心服务器数据泄露等。

为了应对以上各类网络安全威胁, 需要从技术层面(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层面(组织、制度、运维)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立TDCS /CTC 整体的安全保障和具体的安全措施框架。

(1)整体安全保障框架。

建立统一的TDCS /CTC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首先要从整体保障框架设计入手, 确认TDCS /CTC 保护范围、确立安全措施之间的关系, 建立合理的整体安全保障框架结构。

这一框架也是制定具体TDCS /CTC 等级保护方案的重要指导。

TDCS /CTC 信息安全保障涉及技术和管理2个相互紧密关联的要素, 系统安全保障不能够从单个环节、单一层面上来解决, 必须是全方位地、多层次地进行。

TDCS /CTC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覆盖计算环境、网络边界、网络系统等各个层面, 需采用鉴别、控制、检测、审计等多种安全措施和手段, 对TDCS /CTC 进行动态的、综合的保护, 在非法人员破坏了某个保护措施, 或某一安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其他保护措施仍然有效达到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2)安全措施体系框架。

该框架是依据整体安全保障框架进行设计, 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2大部分。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安全防护系统(局域计算环境保护、边界防护、网络系统保护)、安全管理中心(SOC)和安全运维系统, 通过三者相互补充, 不断完善与改进各项具体安全措施, 应对最新的安全威胁, 保证TDCS /CTC 长期、稳定运行。

根据系统实际需求及国家等级保护四级标准,安全管理措施分别为: 建立防火墙系统,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网闸), 网络防病毒系统, 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