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下转第72页)
0 引言
介入术是指在影响设备的指导下将导管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后诊断与治疗疾病,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

但在介入治疗时,X 线会为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一定地方放射性辐射,威胁到其身体健康,因此如何降低介入治疗时的放射辐射已经逐渐成为医学中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了放射防护的措施进行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放射治疗对于人体的辐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包头市某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14例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放射防护在介入术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包头市某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需
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患者,其中,脑血管造影2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21例、支气管动脉栓塞24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19例、其他疾病
造影9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19.5)岁。

1.2 放射防护方法
介入治疗中,可以穿戴铅防护服、眼镜等,床边可以悬挂活动室铅玻璃防护屏,床下放置铅橡胶帘。

对本研究所选114例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行X 线防辐射效果监测,获取患者手术前后辐射剂量读数。

1.3 观察指标
测量行放射防护措施前后的X 线辐射剂量,并测量不同距离距球管1m、2m、3m 各个位置的X 线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防护器材手术前后X 线辐射剂量对比
放射防护后,三种放射防护器材X 线辐射剂量均低于放
射防护前,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通讯作者:张素艳;汉族;主任医师;Jinrong5171570@。

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靳容,张杰,张素艳△
(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包头)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导管室介入治疗中采用放射防护措施干预的影响及价值。

方法 从包头市某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
接收的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患者,介入治疗中采用穿戴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床下铅橡胶帘以及增加与球管之间的距离 等防护措施进行防护。

对比放射防护前后辐射剂量情况以及不同距离处辐射剂量情况。

结果 放射防护后,三种放射防护器材X 线辐射剂量均低于放射防护前,距离球管3m 处时放射剂量低于2m 、1m 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放射防护措施能够减少介入治疗时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辐射,极大的减少了X 线辐射的剂量,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放射防护;导管室;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613/ki.1671-3141.2018.36.049
本文引用格式:靳容,张杰,张素艳.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70,72.
2.2 不同距离距球管辐射剂量对比
距离球管1m 处时放射剂量为(2.89±0.47)μSv,
距离球管2m 处时放射剂量为(0.87±0.46)μSv,距离球管3m 处时放射剂量为(0.05±0.02)μSv,
组间不同距离距球管辐射剂量比较结果t =571.742,P =0.000,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
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介入术的兴起使得各种难治疾病例如血管瘤、肿瘤等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介入术将临床诊断与治疗集于一体,能够在血管造影机、磁共振等引导下,使用导管等器材进入到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能够准确、直接的到达病变部位,不仅不会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创
伤面较小,临床价值较高[1]。

但由于在介入治疗时,需要依靠X 线的透视,X 线剂量较高会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一定辐射,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

基于此,临床上开
始探讨放射防护的方法,力求降低介入治疗中对于医患人员
的放射辐射,例如,可以穿戴铅防护服和眼镜、床边可以悬挂活动室铅玻璃防护屏、床下放置铅橡胶帘等,进行放射防护措施干预后,医患人员所受到的辐射显著降低,并且可以采取双重防护进行干预,更能提高防护的效果。

傅炎炎[2]研究曾指出,介入治疗时距离球管距离越远放射剂量越低,与本研究结果显示一致。

但由于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可能缺乏对于辐射方面的知识了解,防护意识较为低下,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健康知识宣教、防护培训等措施,加大医务人员对于放射防护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X 线辐射剂量检查,若体内X 线辐射剂量过高,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
治疗,并进行休息,避免引发疾病[3]。

本研究结果显示,放射防护后,三种放射防护器材X 线辐射剂量均低于放射防护前,距离球管3m 处时放射剂量低于2m、1m 处。

综上所述,在介入治疗中采用放射防护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及医务人员所有到的X 线辐射,并且距离球管距离越远放射剂量越低,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
继续住院,为分娩做好充足准备。

本文选取的7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有84例没有按照要求住院,其中42例患者出现了胎膜早破以及早产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的分娩方式
本文选取的700例孕妇中有100例患者进行了剖宫产,比例约为14%,孕周的选择在38~40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剖宫产产儿巨大有100例,胎儿在宫内窘迫出现60例,生产过程异常30例。

700例患者巨大儿有100例,发生率14.3%,羊水过多情况310例,发生率44.3%。

2.2 患者的产后情况
分娩后均进行血糖监测,阴道分娩第2天正常饮食后测定血糖,仅1例产妇使用胰岛素3天至血糖正常;剖宫产术后每2h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情况加用胰岛素,有98例病人用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4~8U静滴,滴速依据血糖调整,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2.3 新生儿的处理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的处理,一般都当作高危儿处理,收入到相关的新生儿科,不论婴儿体重都按照早产儿处理。

在对新生儿住宿环境的处理方面,室温要保持在适当温度,相对湿度也要控制在55%~65%,在新生儿出生30min后对其注射25%的葡萄糖液。

对新生儿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28例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症,其中21例孕周在35周。

3 讨论
胰岛在正常的孕妇体内是有一定的储备的,并且在妊娠期间也能够产生适量的胰岛素,但是如果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储备量不足,就不能满足体内的正常需要,导致孕妇出现不良症状,血糖升高,从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本文对700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3.1 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根据资料表明,控制血糖能明显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病率。

而能否及时治疗,取决于是否早期诊断。

因此,必须重视孕期的糖耐量筛查。

特别是对于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从首次产检开始进行血糖或糖耐量筛查。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首次产检糖耐量试验阴性的患者,也应在孕24~28周进行复查,因为孕中晚期胎盘分泌的各种抗胰岛素激素于24~28周时快速上升,因此应于孕24~28周进行重复筛查,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3.2 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治疗
对于确诊糖尿病的孕妇,应从控制饮食开始,而这些需要孕妇及家人的配合。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孕妇及家人解释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让其积极配合治疗;与内分泌和营养专家一起,制定饮食治疗措施,定期监测血糖。

只在饮食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才用胰岛素治疗[3]。

3.3 妊娠期糖尿病,适时终止妊娠是关键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较多,因此应让孕妇提前入院待产。

对于血糖控制理想,没有产科并发症,可在严密监测产科情况下,如让孕妇自行计算12h胎动计数,每3天行1次胎心监护,作NST试验,必要时行OCT试验。

若无特殊,可延至37周入院待产,待其自然分娩,但不要过期。

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应于35周入院待产,在严密监测下于胎肺成熟时终止妊娠。

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孕妇,应争取于37周前终止妊娠。

至于分娩方式及选择,没有严重并发症,胎心监护无特殊,可让其自然分娩,但必须严密观察产程,有其它并发症,须适时终止妊娠。

产程中及手术中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值可维持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严密监测血糖、尿酮体,每2h检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液体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使血糖维持在4.4~6.7mmol/L[4]。

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决定阴道分娩者,总产程控制在12h内,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参考文献
[1] 李陵.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D].辽宁:大连医科
大学,2013.
[2] 王春波,孙会兰,朱国文.妊娠期糖尿病7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
学,2013,l6(10):66.
[3] 尹月娥,郭霞,王金华,等.孕产期全程护理对流动人口妊娠期糖尿病
影响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2,16(12):1-2.
[4] 林苑,钟红珠,李卓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
现代生,2013,48(12):26-27.
(上接第70页)
降低了对身体健康的损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张立冬,周磊,等.基于放射剂量介入导管间的布局优化及护理
防护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4):136-138.[2] 傅炎炎.探讨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J].中
国保健营养,2016,26(1):320-321.
[3] 郝欢.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应用
预防医学,2016,22(6):517-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