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_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标准出台_建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应用黄连汤治疗该病, 疗效显
著。而临床慢性 浅表性胃炎由于其发生 发展变化复
杂, 往往寒热夹杂, 虚实并存, 导致脾胃虚弱, 气机升降
失调, 气机不畅。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 应用黄连汤加 味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方中以黄连、法半夏、 干姜、吴茱萸辛开苦降, 寒热互用, 调和阴阳, 恢复中焦 升降, 消除痞满; 党参、炙甘草、大枣补脾健运, 桂枝辛 散温通, 厚朴、枳壳行气消积除满, 若食后痞满加重、腹 胀嗳气等症状, 适当选择利湿化浊、理气消食、活血等 药。以上诸药合而成方, 共奏疏肝和胃、健脾益胃、调 气畅中之效。
慢性浅 表性胃炎是常 见的消化性疾病。属中医
/ 胃脘痛0、/ 胃痞0范畴, 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情志不畅、先天禀赋有关, 其症状是上腹部疼痛, 饱胀,
食欲不振, 饭后不适, 反酸。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 它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用抗酸剂及解
痉剂不易缓解。其病位在胃, 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 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原因, 均可引起胃的 受纳腐熟功能失常, 胃失和降, 气机受阻, 病久还可出 现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导致胃脘胀痛。其病变局限于 黏膜层。实验证实浅表性胃炎不愈, 最后可发展为萎 缩性胃炎。因此, 强调浅表性胃炎的治疗, 尤为重要, 因此治疗应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
参考文献 [ 1] 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消 化系统疾 病专业委 员会. 慢 性胃 炎中西 医
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 S]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 ( 10) . [ 2] 李善农. 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 J] . 中华内科杂志, 1983, ( 5) . [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全国慢性胃炎 研讨会共识 意见[ J] . 胃
肠病学, 2000, ( 2) . [ 4] 张胜, 吴春福, 车轶, 等. 半夏泻心汤药理研究最新进展[ J] . 中国中
药杂志, 2001, ( 7) .
( 本文校对: 区显维 收稿日期: 2009- 02- 19)
我国第一部5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标准出台
本刊讯 5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 标准发布会于 2009 年 4 月 9 日在北京召开。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分类和体质辨识研究 及 应用的规范性文件。其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1084 #
光明中医 2009 年 6 月第 24 卷第 6 期 CJGMCM June 2009. Vol 24. 6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80
32
26
16
6( 921 50)对照组8016
28
20
16
( 801 00)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101。
牵头编写标准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在发布会上 重点介绍了中医 体质的 9 种类型, 如平和 质、气虚质、阳 虚质、阴虚 质、 气郁质等体质 的总体和形体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环 境的适应能力。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人士 及中 医药专家一致认为, 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 对于规范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提高中医体 质辨识水平、促进中医体质学的学术发展 将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标准简明实用, 可操作性强, 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 中医临床医生、科 研人员及相关 管理人员, 可作为 临床实践、判定 规 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可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5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6 标准制订工作 2006 年 6 月正式启动,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华中医药学会 体质分会编制完 成。标准共分为范 围、 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 9 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和 判定表) 5 个部分。中医 体质学者根据 人体形态结构、生 理 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 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 制订出中医体质 量表及5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 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 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 家、流行病学专家 多次讨论论证而 建立, 并在全国 范围内进行了 21948 例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据现代药理研究, 方中黄连、半夏、干姜具有抗菌 消炎、止痛止呕的作用, 而党参、炙甘草、大枣则有解除 平滑肌痉挛, 缓急止痛, 类激素的抗炎镇痛之效。药理 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 显著降低溃疡 指数, 具有抗胃溃疡作用, 是一个有效的 胃黏膜保护 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 促 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 成等, 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 氧自由基, 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同时提 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 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 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 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 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 胃肠运动具有/ 双 向调节作 用0[ 4] 。临床观察 结果表 明,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说明本疗法有一定的临床 推广价值。
( 建宇 李杨 少谦)
疗前 74
78
70
14
12
12
对照组 80 疗后 26
28
22
8
6
8
有效率 ( 64186) ( 64110) ( 68157) ( 42186) ( 50100) ( 33133)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105。
不良反应: 对照组 15 例出现胃脘不适, 治疗组未 见明显毒副作用。
4 讨论
31212 胃镜像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像情况比较( 例) ( %)
组别 n
充血 水肿 糜烂 胆汁反流 粘膜白相 血管透见
疗前 76
76
72
20
12
14
治疗组 80 疗后 10
12
8
4
4
8
有效率 ( 86184) ( 84121) ( 88189) ( 80100) ( 66167) ( 42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