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计的课堂实录.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计的课堂实录
“温度计”课堂实录山东省无棣县信阳一中唐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播放录象
通过录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当温度变化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点击播放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多媒体出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
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一温度计(thermometer)。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以后, 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 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3: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教师总结: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
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
根据图片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
C,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二)摄氏温度(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呢?
多媒体出示录象:(配音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师总结:原来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C)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C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C。
[生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C。
[生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C。
[生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C(漠河镇)。
教师介绍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C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C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并板书)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
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C,最低温度是-30 °C,分度值是1 °C,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