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满分冲刺下学期 专题 期中期末串讲之功和机械能 课后练习优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期中期末串讲之功和机械能
主讲教师:郝老师北京骨干教师
题一: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题二:下列有关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
题三:古代护城河上有座吊桥,它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
把桥面看成是长为10米,所受重力为3000牛的均匀杆OA,可以绕转轴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O点正上方10米处固定一个定滑轮,绳子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A 相连,用力拉动绳子就可以将杆从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拉起。
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时,绳子的拉力为F1.当士兵们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绳子的拉力为F2,所用的时间是0.5分钟(忽略绳子重力、滑轮半径和摩擦),则:
(1)F1 :F2= 。
(2)士兵们对吊桥所做功的平均功率是瓦。
题四:如图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用它把质量为4×102 kg ,底面积为0.5 m2的货物G匀速提起(g=10N/kg)。
求:
(1)起吊前,当货物静止与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把货物匀速提起12 m,用了40 s,则货物上升的速度是多少?
(3)起重机对货物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4)若OA=12 m,OB=4 m,起重机本身重力不计,吊起货物时为使起重机不翻倒,其右边至少要配质量m0为多少kg的物体?
题五:如图所示,用F=2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 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 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 J B.物体一定受到20 N的摩擦力
C.物体一定运动了2 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 m
题六:
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为500N的物体匀速直线前行了2m,则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J.
题七: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运动过程,长时间后滚摆会停止上下摆动。
从能量角度对其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滚摆沿着悬线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B.滚摆到最低点后又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具有的机械能减小
题八: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到达b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B.小球到达c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D.在c点小球的动能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题九: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 N,如图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取g=10N/kg)。
题十:一辆重2×104 N的四轮卡车,开进了一段泥泞的道路,不能继续行驶。
司机找来一小型拖拉机、绳子、动滑轮,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拖拉机在绳端用3750N的水平拉力,将汽车以0.2 m/s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出泥泞路段,用时10s。
若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0.05m2.
(1)求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求拉力F做的功和功率。
(3)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求汽车所受的阻力。
题十一:“4·18”前夕,公共自行车出现在扬州城道路旁,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
小常租借了一辆自行车,在10 s内行驶了40 m,骑车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20 N。
这段时间内,他克服阻力做的功为J,平均功率为 W。
题十二: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t cd,运动距离s ab=s 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题十三: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 A、h B、h C的位置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实验时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题十四: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利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来判断___________(选填“小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2)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木块做功,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⑶换用质量不同的小球,使它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木块做功,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
题十五:
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 (2)第①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3)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 ,对比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题十六:
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小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斜面越缓越省力,是不是机械效率高呢?
②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亮与几个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斜面
倾角 物重
G /N 斜面高 度h /m
沿斜面拉力F /N
斜面长
s /m
有用功
W
有/J
总功
W
总/J
机械效率
η(%)
① 45° 1 0.7 0.9 1 0.9 77.8 ② 30° 1 0.5 0.7 1 0.5 0.7 71.4 ③
30°
2
0.5
1.4
1
1
1.4
(1)表格中缺少2个数据,请补充完整(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 。
(4)通过对比实验 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 。
期中期末串讲之功和机械能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C
解析: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小与做功多少和时间都有关,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但不能够说明机械效率大,在不确定做功时间长短的条件下,不能仅根据做功少就确实其功率小,A 、B 项均错误、C 项正确;机械效率越大,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不能确定其做功多少,D 项错误。
本题应选C 。
题二:C
解析: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功率表示的是物体做功的快慢,功率大表示做功快,与机械效率的高低没有关系,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做功多少无关。
本题只有C 项中的说法正确。
题三:(1)
2:1 (2)250
解析:(1)杆即将离开水平位置,如甲图所示,AE =OE , ∵(OE )2
+(AE )2
=(OA )2
,∴OE =52cm ,
∵杠杆平衡,∴F 1×OE =G ×OB ,F 1=
OE OB G ⨯=2
5m
5N 3000⨯=15002N ;把吊桥拉到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如乙图所示,AE ′=5m ,OA =10m , ∵(OE ′)2
+(AE ′)2
=(OA )2
,∴OE ′=5
3
m ,
∵(OC )2+(BC )2=(OB )
2
,∴OC =
2
3
5m ,∵杠杆平衡,∴F 2×OE ′=G ×OC ′,
F 2
=E O C O G ''⨯=3
5m
23
5N 3000⨯=1500N ; ∴F 1:F 2=1500
2N:1500N=2:1;
(2)士兵们把吊桥拉起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的过程中,桥的重心升高的距离为:
12OA •sin30°=5m×1
2
=2.5m ;克
服重力做的功为:W=Gh =3000N×2.5m=7500J;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士兵做的功即为克服桥重做的功,即 W 总=W =7500J ;
那么其平均功率为:P =
t W =0s
3J 7500=250W 。
题四:(1)静止于水平地面:F = G = mg = 4×102
kg×10 N/kg=4×103
N
p =S F =32
410N
0.5m
⨯=8×103
Pa (2)v =
t s =40s
12m =0.3m/s (3)W =Fs =4×10
3
N×12 m=4.8×104
J ,P =t
W =0s 4J
10.844⨯=1.2×10
3
W
(4)由杠杆平衡条件:OA ×mg =OB ×m 0 g ,可解得:
m 0=OA ×m /OB =12 m×4×102 kg/4 m=1.2×103 kg
解析:(1)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根据公式p =
S
F
可求压强;
(2)已知高度和时间,根据公式v =
t
s
可求速度; (3)已知物体匀速上升,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上升速度已经求出,根据公式P =Fv 可求得功率; (4)已知货物质量和力臂OA ,还知要配物体的力臂O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求物体的质量。
题五:C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时,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故重力不做功;20N 的推力对物体做功40J ,由W=Fs 的变形公式W s
F
=
可计算出物体运动了2m ;由题意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无法确定
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不一定和推力平衡。
本题只有C 项中的说法正确。
题六:100;0
解析:因为物体匀速直线,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F =100N ;因为物体水平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 题七:C
解析: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高度升高、速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即
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A 、B 项均正确;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机械能减小,C 项错误、D 项正确。
题八:D
解析:小球到达b 点时,橡皮筋为自然长度,没有被拉伸,因此小球只受重力,合力不为零,A 错;到达c 点时,橡皮筋的伸长达到最大值,对小球向上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使小球开始由下往上运动,可见合力不为零,B 错;小球从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到达c 点时动能为零,此时橡皮筋伸长量最大,弹性
势能最大,C 错、 D 正确。
题九:180;360;90%;100
解析:物体的重力G =mg =18kg×10N/kg=180N;小明做的有用功
W
有用
=Gh =180N×2m=360J ;拉力所做的功即总功:W
总
=Fs =200N×2m=400J ,故定滑轮的机械效率:η=
%100J
400J
360%100⨯=⨯总有用W W =90%,此时拉力的功率 P =
W 100s
4J
400==t W 总.
题十:(1) 1×105
Pa (2) 1.5×103
W (3) 6000N 解析:(1)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4×0.05m 2
=0.2m 2
汽车对路面的压强p =S F =S
mg =42
210N 0.2m ⨯=1×105
Pa (2)汽车前进距离:s 1=vt =0.2m/s×10s=2m 绳子移动距离:s 2=2×2m=4m
拉力F 做的功W 总=Fs 2=3750N×4m=1.5×104
J
拉力F 的功率P =t
W 总=
41.510J
10s ⨯=1.5×103
W
(3)因为η=
W W 有总
,所以W 有=ηW 总=1.5×104J×80%=1.2×104
J
因为W 有
=F 1s 1
,所以摩擦力F f =F 1
=1W s 有=
41.210J
2m
⨯=6000N
题十一:800;80
解析:小常在行驶这段时间内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 =Fs =20N×40m=800J;做功的功率为:P =t W =800J
10s
=80W 。
题十二:B
解析:拉力F 相等,运动距离s 相等,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 可知,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相等;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可知,在做功相同的条件下,运动时间长的ab 段做功的功率小,本题应选B 。
题十三:(1)质量;甲、乙 (2)甲、丙;汽车速度相同时,超载行驶安全隐患更大
解析:(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应保证质量相同而改变速度的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速度,使速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出的距离;要保证小球速度相同,就应使小球从相同高度滚下,
应选择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汽车速度相同时,超载行驶安全隐患更大。
题十四:(1)木块移动的距离;小球 (2)速度 ⑶相同;质量
解析:(1)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时,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时运动的速度不同,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小球,使它们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时,它们在水平面上开始时运动的速度相同,目的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题十五:(1)匀速 (2)60% (3)A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解析:(1)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才受平衡力,拉力的大小才恒定便于测量;(2)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
率:%60%1005.02J
3.0J %100≈⨯=⨯=总有W W η; (3)对比实验①、②数据,控制的是斜面的斜面倾角,改变的是物体的重力,因此是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即验证的是猜想A ;对比实验②、③数据,控制的是物体的重力,改变的是斜面的倾角,且倾角越大效率越高,故可得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题十六:(1)①0.7 ②71.4 (2)匀速;左 (3)低 (4)②③ 无关
解析:做的有用功为1N 0.7m 0.7J W Gh ==⨯=有;第③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2N 0.5m 1J 71.4%1.4N 1m 1.4J
W Gh W Fs η⨯=====⨯有
总,通过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第②③实验的机械效率相等,可见,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