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物像偏上方﹣﹣转动转换器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A.B.C.
D.
4.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B.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C.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6.下列关于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图A中②内的染色体在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C.图B中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图C的两个新细胞
D.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网)构成是( ) 生物体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
A.D→B→C→E→A B.
C.D.A→E→C→B→D
8.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A.乙B.丙C.丁D.己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B.②和③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图中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
D.图中若②全部消失,③就无法生存
10.为了探究种子植物萌发的最适条件,晓峰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
B.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
C.表一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
D.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11.植物体缺少不同的无机盐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如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呈暗绿色叶片出现紫色。

上述植物缺少的无机盐分别是①硼②钾③磷④氮A.① ③ ④ ②B.② ① ③ ④
C.④ ① ③ ②D.④ ① ② ③
12.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3.肾蕨叶态优美,易于种植,常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下列措施最有利于盆栽肾蕨生长的是()A.放在背阴处,多浇水B.放在向阳处,多浇水
C.放在背阴处,少浇水D.放在向阳处,少浇水
14.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具有[3]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B.草履虫依靠[1]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C.[3]是胞肛,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D.[5]是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
15.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A.酵母菌B.草履虫
C.衣藻D.变形虫
16.如图表示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细胞分化
B.过程②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C.过程③是细胞分裂
D.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中的细胞结构多了细胞核
17.如下图所示,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⑤
1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②
B.①~④图像中视野最暗的应该是③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④图是选用了最长的物镜和最短的目镜
19.如下图所示,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B.C.D.
20.如图是丁丁同学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③④②C.③①④⑤②D.⑤②④①③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是植物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控制氮进出植物细胞的结构是①
B.③是洋葱叶肉细胞有而动物肌肉细胞没有的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不是全部存在于④中
D.凉拌黄瓜时会腌制出很多的水,这些水主要来自⑥
22.“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
A.淀粉B.温度C.光D.天竺葵
23.如下图,植物暗处理24小时后,再将叶片照光4小时,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黑纸片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黑纸片覆盖的部分呈蓝色。

该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4.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中的[4]气孔
25.图A是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2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被子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古代蕨类植物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会形成煤
C.苔藓植物的叶大多只有一层细胞,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D.可以通过解剖花和果实来研究苏铁和银杏等孑遗植物
27.将下列六种植物,如果将它们分成①②⑤与③④⑥两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①小麦②油菜③葫芦藓④肾蕨⑤侧柏⑥水绵
A.是否有根B.是否有茎和叶
C.能否产生种子D.能否形成果实
28.如图甲、乙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内填结构的字母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如[d]细胞核)。

(1)图____(填“甲”或“乙”)代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作出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甲、乙细胞结构示意图中,[a]细胞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细胞结构示意图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_____。

(4)若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一般撕取洋葱鳞片叶的______来制作临时装片。

29.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
..的是()
大棚甲乙丙
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
温度30℃30℃20℃
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30.一般情况下,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要深些,这是因为()
A.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B.靠近叶的下表皮海绵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C.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
D.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补充 _____部分和_____者。

(2)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

(3)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比食草动物_____,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_____
(4)在“草一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鼠的数量会____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
能力。

3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食物网,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
(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缺少的生物部分为____和__________。

(3)如果鹰的数量短时间内减少,则蛇的数量的变化是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鹰与蛇的数量又恢复了正常,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一般地说,生物的_______越多,这种能力越强。

(4)此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鼠与兔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
(5)某农场为了杀灭草中的害虫使用了大量的DDT,结果污染了整个生态系统,在以上生态系统中受害最严重的生物是________,生物体中DDT浓度是通过___________积累的,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免遭破坏,我们使用农药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上来看,你认为花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示的结构中,能够产生花粉粒的是[1]__________,花粉粒萌发生出花粉管的部位是[ ]_________
(3)果树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完成这些阶段后,雌蕊的[ ]_______就会进一步发育成果实,其中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7]_______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4)阴雨连绵的天气果树会减产,主要是由于______引起的。

3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_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详解】
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正确。

B.视野较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而不是转动转换器,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即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C
【详解】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实验的变量就是光,所以可取用不透光的木板和透光的玻璃板来设计对照实验。

4.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表明沙嵩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A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详解】
A.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故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B正确。

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正确。

D.植物细胞分裂时,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D正确。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
图示细胞分裂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A正确;②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进行了复制加倍,B正确;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图B细胞外面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分裂,C错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所以图C中③和④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39、C0.51、B7、D68,其中E0.39和C0.51有机汞
浓度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

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和生物富集的特点。

8.B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
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共六条,从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己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丙,所以丙灭绝一定会引起己的灭绝。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C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图中,①生产者、②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详解】
A.图中①是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正确。

B.②和③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①,因此②和③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消费者,正确。

C.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④,因此根据图中的捕食关系写出的一条食物链是①→②→③,而不是
①→②→③→④,错误。

D.如图生态系统中,假如②全部消失,③就失去了食物的来源,无法生存,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10.C
【分析】
从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和种子的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一数据表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表二数据表面:种子的含水量在70%~80%之间,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

【详解】
A、从表一可知,该同学并没有探究在40℃以上的条件下种子是否能够萌发,因此结论不能毫无根据的得出,A错误;
B、从表二可知,种子的含水量在70%~80%之间,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B错误;
C、从表一实验数据可知,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C正确;
D、该同学所做的两个实验都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设计以氧气为变量,他并没有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的认识,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1.D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详解】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
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植物缺氮时,植株叶片发黄;缺磷时,矮小,果实和种子减少;缺钾时,倒伏,缺硼时,根尖、茎尖的生长点停止生长,严重时生长点萎缩而死亡,侧芽大量发生,植株生长畸形。

开花结实不正常,花粉畸形,蕾、花和子房易脱落,果实种子不充实。

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说明缺氮,油菜只开花,不结果说明植物缺硼,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说明缺钾,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

叶片出现紫红色说明缺磷。

综上所述,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12.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并能正确运用。

【详解】
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

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类群,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

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大雪压迫松树,松树越发挺拔劲,郁郁葱葱。

描写的生物属于裸子植物类群,C不符合题意。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讲的是被子植物,其特征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分类。

13.A
【详解】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故A正确.
故选A
考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4.C
【分析】
草履虫的结构如图:
口沟:取食,表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草履虫大核:营养代谢;小核:生殖作用;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纤毛:运动。

【详解】
A.草履虫虽然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表膜、细胞质、细胞核,故A正确。

B.草履虫依靠[1]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故B正确。

C.[3]是草履虫的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故C错误。

D.[5]是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15.C
【分析】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结合单细胞生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变形虫也是单细胞的动物,都无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内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

其它的多细胞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

16.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4)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过程表示细胞生长。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