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学时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北极圈
Hale Waihona Puke 90°N高纬度中纬度
北回归线
低纬度

低纬度
30°S 60°S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
南回归线 南极圈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 极圈、南极圈、北极、南 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C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 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 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一、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 面的两个交点。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 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的现象,这
种现象反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B)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仪和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 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
有人认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 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想一想,是这样吗?
麦哲伦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实践,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 个球体,因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情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在学生层次上,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半径和表面积等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和形状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概念混淆不清。此外,学生对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等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2.计算地球的表面积和半径,并解释如何得出这些数值。
3.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4.利用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的知识,计算地球上的平均海拔高度。
5.举例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气象预报等。
示例题型:
1.绘制地球仪,标注地球的形状、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
答案: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形状的球体模型,标注地球的形状为不完美的球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因此本节课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讲解地球的形状、运动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地球地理知识体系。同时,本节课还会涉及一些新的概念,如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等,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教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西


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 盘
推测:“地球 ”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一 个球体。
确证:地 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纬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赤道(00纬线) 0—900 往北、往南度数越 来越大 北纬(N)南纬(S )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相同度数的区 分
半球划分
地球—经纬网—纬线
90° 60°
用途
划分地球——赤道把地球 30° 分成南、北半球。 0° 低纬度 0°——30° 中纬度30°——60° 30° 高纬度60°——90° 划分五带 60° 判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 杆。
提供现象2-----月偏食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 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 球体吗?
大草原上远处奔跑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 前面马匹,然后看到整个马群.
“浑天说”-------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30oN
15oN 0o 15oS 30oS 45oS 60oS W
南 纬
N
E
S
75oN 90oS
9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纬 线 度 数 规 律
北 纬
赤道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认识地球(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认识地球(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说明了地轴具有什么特点?
地球仪
地轴的特点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 轨道面(赤道面)之间有一个黄赤夹角,该 夹角为23.5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就是 倾斜着转的,所以地球仪按照实际地球自转 和公转时的姿势制作。
23.5°
黄道面
地球仪
地轴的特点
北极星
地轴
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叫地轴。 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我本来没有轴,地轴是 人类假想的。
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北极、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 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 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纬线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弧线。

地球仪
地球仪的作用 经纬线分布特点:了解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运动特点,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世界海陆:认识大洲大洋;认识六大板块;认识主要地形区…
湘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 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 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 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 多姿、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让我们来认识她的面貌吧!
目录
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目睹阶段
微信启动的这张新图片,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 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全 景。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也是寓意从” 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 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大 A 太 非 E洲 C 平 西 南 D 美 洲 洋 B
西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 球体吗? 在海边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 然后才能看到船体; 大草原上远处奔跑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 前面马匹,然后看到整个马群.
地球的形状
你篮球打得 很棒! 不知道你对 纬线知道多 少。那我就 考考你吧!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 西方向环绕地球仪 一周的圆圈叫做纬 线。
先说说纬线的定 义吧!
地球—经纬网—纬线
纬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 同赤道平行的线; 也就是与经线圈垂 直的线。
认 识 纬 线
北极
赤 道
纬线圈的长度有 长有短,赤道最 长,往两极逐渐 缩短,最后成一 点。
纬线的特点知 道吗?
地球—经纬网—纬线
特 点—— 1.都自成圆圈——纬 线圈。 2.赤道最长,往两极
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
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 平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N
(相对的)
地球—经纬网—纬线
纬 度
实 质—— 本地点到球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线面角); 赤道0°,南北极点90°。
90°
90°
纬线与纬度
60oN
o 75oN 90 N
北 纬
纬 度 的 划 分
45oN
30oN
15oN 0o 15oS 30oS 45oS 60oS W
南 纬
N
E
S
75oN 90oS
90o
3 线 度 数 规 律
北 纬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 ) 赤道 ( 南 纬 )

7年级上第2章第1课时认识地球

7年级上第2章第1课时认识地球
图一中,甲在乙的东北方,丙在丁的西北方。图二中,甲在乙的西南方,丙在 丁的东南方。
例3►[2019·原创]读“经纬网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在A的东南方向 B.B和D都在西半球 C.D地的经纬度为(50°S, 20°E) D.当D地的正午影子一年中最长时,青岛高 温多雨
分析:从图中已给的经度可以判断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故 此为北半球,C在A的东南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 160°E以东为西半球,据此可以判断出B和D均在东半球;依据经纬 度的判读方法,可以看出图中D地的经纬度为(50°N, 40°E)。当D 地的正午影子一年中最长时,节气应该是冬至日,此时青岛寒冷干 燥。 答案:A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与① 地轴 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垂直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 两极并② 垂直 于纬线的
③弧 。
形状 ④ 圆 。
半圆
长度
指示 向
从赤道向两极⑤ 逐渐缩短 两极缩为一点,赤道最长
,到
经线的长度⑥
相等

⑦东西 方向
⑧ 南北 方向
点拨►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圆圈,本初子午线是半 圆。在地球仪上,赤道长度是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二倍。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七年级上册
第 2 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课时 认识地球
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盖天说的“天圆地方”→浑天说的“天
地 球
认识 过程
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船队环 球航行证明地球为球体→现代探测技术 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的 形
① 不规则球体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仁爱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仁爱湘教版

湘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年级:七年级执笔人:七年级集备组总第()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大小、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学习过程】:一.知识★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___.它的两极_________,赤道_________★2地球平均半径__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__千米3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的模型,这就是________4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饶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___________5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________.其中_______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它对应的点叫________,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6在地球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___,它将地球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 两个半球★7在地球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___★8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方向,而且它的长度都_________,每一条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两条________的经线组成圆圈★9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__________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起点,叫________线二你知道吗?1.你知道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吗?2你知道是谁证明了地球的形状吗?3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4你知道“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在哪里能实现吗?5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在哪儿吗?★6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吗?在南北极上空看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吗?★7.一架飞机从起飞,沿同一条经线圈飞行,最终又飞回.请问,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没有?★8一个人想建一栋四面都朝南的房子,有这个可能吗?在哪里能实现?9你能分辨经纬线吗?【课堂练习】1.在右图的相应位置填注下列地理名称:赤道北极南极地轴经线纬线★2 填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不同经线纬线指示方向长度特征形状特征3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规则球体B正圆形球体C纺锤形球体D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4一个人站在北极,它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 )A正北 B正南 C正东 D正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2、纬线与纬度

北极 80ºN 60ºN 40ºN
20ºN
0º 赤道 南 20ºs
低中高纬度划分
经线圈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起始线 标度范围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特殊经纬线
纬线与纬度

经线和经度
半圆(弧)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东西方向
都相等 南北方向
0度纬线(赤道)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1、登高望远。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在平面上可以 看到无限远的地方。 2、从远处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再看到船身。
3、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1、地轴和两极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 的假想轴,即地球的的自转 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 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5.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下表。
纬度
经度
东西 南北 高中低 半球 半球 纬度
A 40°N 170°E 西 北 中 B 20°N 170°W 西 北 低 C 40°N 150°E 东 北 中 D 25°N 175°E 西 北 低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1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1课时

是地球的最南端。
活动 1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 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 南极圈、北极、南 极,算一算赤道与 北极、南极各相差 多少度。
群学+展示
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 一周, 一次经过了那些大洋?
2.填出图中A.B分别表示的大洲名称。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
洲B非
洲南 美A
②在地球仪上 找出0°经线 和180°经线, 算一算这两条 经线相差多少 度。
当堂小结
当堂背诵




张 衡
天像一个斗笠,地像 覆盖的盘,日月星辰
随天盖而运动
天地的关系犹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轴和两极
北极
地轴:地球的自 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
球表面的两个交
点。北极是地球 的最北端,南极 南极
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 是:
A__北__极_____B_南__极______ a__北__极__圈___b_北__回__归___线_ B c__赤__道_____d_南南__回回__归_归__线线_ f
南极圈 地轴
e_________f_________.
A
a
b c d e
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曲 折 的 探 索 过 程
全 貌 所 以 经 历 了
无 法 看 到 地 球 的
科 学 条 件 的 限 制
活 在 地 球 上 , 受
正 是 因 为 人 类 生
苏 东 坡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不 知 庐 山 真 面 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湘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经纬度与经纬网”是湖南版实验教材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地球仪“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基础上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如地图、时区、极昼、极夜、气候等)的重要基础,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实践都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2、说课标解读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反复训练,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点经纬度,其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地名。

我对课标的解读将指导着我的整节课的教学。

3、教学目标: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及作用并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及方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动手绘图、改图、练图、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方式,观察和比较以不同投影方法绘制的地图,初步让学生获取地图投影、制图综合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勇于向未知困难挑战。

在多角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方位性和看待问题的多面性。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比较不同投影方法绘制的经纬网地图。

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经纬网知识,历次考试也把其视为考核重点,而课本却只有寥寥数语。

因此,教学中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

部分学生直到毕业考,也不能正确写出经纬网上某点的地理座标。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是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第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共分上下两册。

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

“认识地球”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被安排在第一节,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又是第一节的前两个问题,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地理过程的热情,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教材内容又较为抽象,难于理解。

教材安排上增加了一些活动和材料,以减轻难度。

【教学分析】新课程倡导构建开发式的地理教学课堂,提倡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积极探究,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正是一个由直观感受到观察猜想,再到实践探险和科学探测的过程。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有好奇心,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结合教学的实际条件,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的大致过程,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件(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件(1)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八页,共十一页。
课堂 小结 (kètáng)
第九页,共十一页。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
两极 稍扁,赤 (liǎngjí) 道略鼓的不规则 球体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章 地球(dìqiú)的面貌。据你所知,我们的家园——地球(dìqiú)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能举一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yǐxià)问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zhōu 是多少? chánɡ)
2.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
3.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第七页,共十一页。
一、地球的形状
现代宇宙观察证实地球(dìqiú)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 半径: (píngjūn) 6371千 米 赤道 周长: (chìdào) 4万千米
第二章 地球(dìqiú)的Fra bibliotek貌 第一节 认识(rèn 地球 shi)
第一页,共十一页。
调查(diào chá)
据你所知(suǒ zhī),我们的家园——地 球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
长方形
√ 圆形
三角形
第二页,共十一页。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rèn 的过 shi) 程 “盖天说”
“天圆地方”
第三页,共十一页。
“天之包地, 犹壳之裹黄”
“浑天说”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rèn 的过 shi) 程
麦哲伦
葡萄牙著名航 海家和探险家
第四页,共十一页。
一、地球的形状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_1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_1
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
2011年05月02日 11:40:00 ,美国总统(zǒngtǒng)奥巴马演讲宣布 本拉登已死亡的消息,白宫前聚集了数百美国民众欢呼,似 节日般,国旗处处。 十年时间,美国反恐部队数次与拉登擦 肩而过,美国动用了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最终锁定拉登 的藏身之地,一举将其击毙。
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第七页,共十七页。

六 五
四 三

8
6
4
2
星美影院(yǐngyuàn)电影 票

1
3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星美影院(yǐngyuàn)电影 票
第八页,共十七页。
第九页,共十七页。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 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 楼 。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qījiān)珍珠港事件后,历史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为什么用20°W和160°E这两条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而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向北、向南 各分为 °。每一条经线是 形。线( 0°)。第三排 6座。第六排 5座。美国东部时间 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běi jīnɡ)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 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
形状(xín自gzh成uàn) 形
线
平行

连接 纬线的弧线
线
并垂直于
每一条经线是 形
长度
(chángdù)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学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PPT课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学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PPT课件
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呢?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读课文中图1.1,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古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 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 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学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 索的精神。 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 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 球仪的基本结构。
(4)读地球卫星照片图,这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的依据,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 体。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读课文中图1.2,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 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数据资料来描述 地球的大小呢?
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地球表面积。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很多现象说 明大地不是直觉中的那么平。此时,人们又推测地球是什么 样的呢?
推测地球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 路线,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他证明了一个什么事实。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放在课桌上轻轻推移小纸船,平视纸船,船的部位没有变 化。将纸船放到地球仪上轻轻推移,平视纸船,在船远去 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

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地球的形状特点及相关大小的数字。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习过程:
诊测:对地球的形状,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学习新内容:
一、地球的形状:(学生读课文14—1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进行记忆)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⑴“盖天说”:
⑵浑天说:(汉·张衡)“,。


⑶麦哲伦环球航行:于年月从出发,向西南经洋、洋、洋,到年月回到原出发地。

【活动】:1、读图2—4,想一想,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2、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
极半径: km 赤道半径: km 二者之差: km
平均半径: km 赤道周长:4万km 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形状特点:(由人类的观察,以及以上数字总结。


⑴、。

⑵、。

形成性测试:
1、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哪些大洋?
2、地球的形状特点是什么?
3、地球的表面积约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长 km,极半径是 km,赤道半径是 km,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 km,赤道的周长约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