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江州中学拟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写一条标语
(2)该校团委准备于2017年3月25日举行“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要求参赛的九年级(1)班的王明,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3)“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鲁迅是近代史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奔走驱驰的代表人物。
他深沉冷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也不乏温情,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请选择以下一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
【答案】(1)梦想照亮生活,希望成就未来。
(2)申请书
学校团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放飞每个人的梦想。
我有放飞梦想的激情,也有一定的演讲水平,因此我申请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放飞梦想”演讲比赛。
请批准﹗
申请人:九年级⑴班学生王明
2017年3月20日
(3)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第(2)小题考查对应用文的拟写能力。
要拟写的是一份“申请书”,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拟写时的注意事项有: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格式要正确规范。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里面的文章记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要仔细阅读作品,了解是对背景和作者的处境,理解人物形象。
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1)楷体
;7
(2)C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点评】(1)“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
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平时注意积累易错字。
(2)“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由魏征撰写,欧阳询正书。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4.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甲】“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
”
【乙】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一一你不是想错了吗?一—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
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一本来就如此!
(1)以上【甲】【乙】两段文字中说话的人是谁?根据以上文字及你对相关作品的了解,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西游记》中为什么铁扇公主不愿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还要砍死孙悟空?
【答案】(1)简·爱,简·爱拥有一种不屈服的个性,在面对欺凌和伤害时,她敢于普地感抗,坚强不屈,单纯目善良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她纯真、朴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纯洁高尚的爱情观。
(2)因为红孩儿是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而却被孙悟空降服,使其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虽然是好事,但是出于爱子心切,母亲肯定想和自己的儿子在一是,却被孙悟空拆散。
她打心里恨孙悟空。
【解析】【分析】(1)这两个语段都出自名著《简·爱》,说话的人是小说的主人公简·爱。
根据对这本小说情节及这两段中简·爱的语言分析她的性格特征,简爱人物不应该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而要狠狠地回击,她认为不能从外貌上去评判一个人,而要看她丰富的灵魂,她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有着纯洁高尚的爱情观。
意对即可。
(2)根据对《西游记》有关情节的积累可知,红孩儿是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在小说第四十回到四十二回中,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
孙悟空找到了红孩儿与之大战。
红孩儿口吐三昧真火,悟空无法取胜,就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无济于事;又让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去了;悟空变做牛魔王去救,也没有成功;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
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她都不回答,留下莲台便走了。
红孩儿而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观音又让他戴上金箍儿,最终成了观音坐前的善财童子。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简·爱,简·爱拥有一种不屈服的个性,在面对欺凌和伤害时,她敢于普地感抗,坚强不屈,单纯目善良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她纯真、朴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纯洁高尚的爱情观。
⑵因为红孩儿是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而却被孙悟空降服,使其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虽然是好事,但是出于爱子心切,母亲肯定想和自己的儿子在一是,却被孙悟空拆散。
她打心里恨孙悟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积累及分析能力。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及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5.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1)对联被称为“诗中之诗”。
请从下面对联的上下联中任选一联,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上联:巧施计,智多星赚金铃吊挂下联:辨真假,孙行者斗六耳猕猴
我选择:________。
________
(2)“保尔·柯察金”受到读者的喜欢,除了因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外,还因他有卓越的智慧。
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保尔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①营救朱赫来②监狱脱险
我选择: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上联;史进前去刺杀贺太守被擒,鲁智深因过于担心史进的安危,独自去刺杀贺太守。
贺太守发现了鲁智深,假意派人请他赴斋,待其到后,证他自弃了禅杖、戒刀,并将他拿下,拷打了一回,押入死囚牢。
宋江知晓后带领众人前去营救,吴用设计,借用到西岳降香的宿太尉的御香仪从、金铃吊挂,让人扮作宿太尉,引贺太守前来,将其杀害,而后救出鲁智深、史进二人。
(下联;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并到了花果山,意欲假冒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求助多方神仙,都难分辨真假。
最后如来使六耳猕猴现出本像,悟空将其一棒打死。
)(2)①;暂住在保尔家里开展革命工作的朱赫来,有一天晚上一夜未归,保尔出门打探消息时在路上看到一个黄胡子匪兵用刺刀抵着朱赫来的后背。
当匪兵走到保尔身旁时,保尔出其不意地扑上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往下按,匪兵惊呆了,立刻拼力往回夺枪,朱赫来冲上去抢起拳头朝匪兵的脸上打去,匪兵放开保尔,滚下壕沟,朱赫来获救。
保尔的智慧体现在他善于抓住机会。
(②;保尔被捕后,白匪军为欢迎大头目彼得留拉的到来,准备清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犯人。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敌人还搞不清真相时抓住机会,当切尔尼亚克上校问保尔为什么被关进来时,保尔谎称他因把在自己家住的两个哥萨克兵的旧马鞍的一边割下来做鞋底而被带到这里,上校相信了,把他放了出去。
保尔的智慧体现在面对困境时,善于审时度势。
)
【解析】【分析】(1)根据对《西游记》和《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积累答题,注意要把故事情节的过程展示出来,语言要简洁,连贯。
(2)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形象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要结合保尔的智慧体现这个关键词答题。
故答案为:⑴上联史进前去刺杀贺太守被擒,鲁智深因过于担心史进的安危,独自去刺杀贺太守。
贺太守发现了鲁智深,假意派人请他赴斋,待其到后,证他自弃了禅杖、戒刀,并将他拿下,拷打了一回,押入死囚牢。
宋江知晓后带领众人前去营救,吴用设计,借用到西岳降香的宿太尉的御香仪从、金铃吊挂,让人扮作宿太尉,引贺太守前来,将其杀害,而后救出鲁智深、史进二人。
(下联;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并到了花果山,意欲假冒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求助多方神仙,都难分辨真假。
最后如来使六耳猕猴现出本像,悟空将其一棒打死。
)
⑵①暂住在保尔家里开展革命工作的朱赫来,有一天晚上一夜未归,保尔出门打探消息时在路上看到一个黄胡子匪兵用刺刀抵着朱赫来的后背。
当匪兵走到保尔身旁时,保尔出其不意地扑上去,抓住他的枪,使劲往下按,匪兵惊呆了,立刻拼力往回夺枪,朱赫来冲上去抢起拳头朝匪兵的脸上打去,匪兵放开保尔,滚下壕沟,朱赫来获救。
保尔的智慧体现在他善于抓住机会。
(②;保尔被捕后,白匪军为欢迎大头目彼得留拉的到来,准备清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犯人。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敌人还搞不清真相时抓住机会,当切尔尼亚克上校问保尔为什么被关进来时,保尔谎称他因把在自己家住的两个哥萨克兵的旧马鞍的一边割下来做鞋底而被带到这里,上校相信了,把他放了出去。
保尔的智慧体现在面对困
境时,善于审时度势。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记忆理解能力。
做此题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精彩片段要有真正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对精彩情节要反复阅读。
记准名著的名称,作者、作答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6.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 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与保尔渐行渐远。
C. (繁星·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 《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节选自《朝花夕拾》)
①选段中“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指《________》
②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1)A
(2)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解析】【分析】(1)A错误,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故答案为:⑴A;⑵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对名著艺术特色的把
握。
要求考生在平时名著阅读时要熟悉考点,不能浅层次的阅读,要尽量的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考生在阅读名著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经典情节的学习,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归纳。
7.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1)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件文物中选取一件,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100字左右)示例: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
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
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
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
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
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二】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背景资料:戴安澜将军是抗战革命烈士,作战英勇,指挥卓越。
毛泽东曾为其赋诗“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赞其虽英年早逝,但实现了抗日的伟大志向。
台儿庄战役期间,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
选自其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安陵小国使臣唐雎勇谋兼备,面对秦王据理抗争的故事。
B. 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破解杨志的谨慎小心,“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来自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C.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但他却恃
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D.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巧妙地利用契约上的“一磅肉”反击高利贷者夏洛克,智慧地取得了胜利。
【答案】(1)示例一: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
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
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示例二: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
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2)A
【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一件文物是《清明上河图》局部,一件文物是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弄明白这两件文物的来历,还有文物本身的内涵。
要挑你最了解、最有话说的文物来写内心独白。
要讲清楚文物的“前世故事”及文物的意义。
当然,这也是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积累。
(2)“《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错。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1)示例一: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
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
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示例二: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
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2)A
【点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________。
B.年年________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爱________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D.忆对________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
【答案】(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传统节日的能力。
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句应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句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诗句应为“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C句出自元代的《折桂令·元宵》,诗句应为“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D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诗句应为“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涉及的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故答案为:(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点评】(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2)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表现节日的诗句有很多,春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重阳节: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秋节: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9.九年级(3)班准备举行“走近课外小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为活动做准备。
(1)【小说趣话】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是()
A.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2)【人物画廊】下面是一部小说中的人物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
仔细观察后,完成后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