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猪推广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12期
1
宣和猪简介
宣和猪,是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宣威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培育的新品种,2018年1月8日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新品种证书。
以乌金猪为母本与长白猪杂交,选择理想后代,经8个世代的闭锁选育而成。
目的是针对规范宣威火腿原料,提高火腿和鲜肉品质。
宣和猪全身白毛;头中等大;耳中等大、稍向前伸;体长而宽,后腿丰满,腹圆卷缩;四肢结实;有效乳头6对以上。
宣和母猪总产仔数初产10头以上、经产11头以上,育肥猪达100kg 体重日龄174d 左右,日增重
760g 以上,料重比2.
91:1,瘦肉率60.24%,肌内脂肪含量
3.58%。
2
宣威市生猪生产概况
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火腿产业发展,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政策引导
、项目支撑、资金保障等综合措施,布局宣威市火腿和生猪产业。
到2019年底,
全市累计建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6944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623户,万头以上养殖场22个。
规模场(户)生猪出栏220.58万头,比例达54.38%。
3
推广经验与做法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宣威市畜牧兽医局)建立“核心场-扩繁场-生产场
(养殖户)”的模式,截止目前,宣威市3个核心选育场和41个扩繁场共存栏母猪6045
头、公猪221头,全市累计推广宣和母猪3.85万头,生产商品仔猪及肥猪
142万头。
现将宣和猪推广过程中有关经验与做法总结如下
:
2018年4月
,宣威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宣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宣和猪推广的实施意见》(宣政发〔2018〕83号)文件,我们将贯彻文件精神,继续巩固提升宣和猪优良性状,持续开展宣和猪选育和推广工作。
2019年7月开始,宣威市人民政府制定“一县一业”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示范县创建方案,将加大“宣和猪”繁育推广力度,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主要是整合生猪调出大县资金中的保种育种经费、市政
府预算安排的育种经费和产业扶贫资金,认真落实兑现宣和猪推广补助。
成立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宣威市畜牧兽医局)各站所长领导班子组成,负责整体统筹协调,组织制定重要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查落实推广成效。
成立选育及推广应用专家组,以云南农业大学鲁绍雄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负责制定选育、推广技术方案,指导解决选育、推广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成立宣和猪育种技术组,由宣威市畜禽改良工作站成员组成,负责对宣和猪引种户养殖规模、生产设施、饲养技术严格把关,
给重点扩繁场制定饲养管理规范和推广计划,并对纯繁饲养的母猪进行鉴定,达种用合格标准,方可在宣威市辖区内推广。
推广补助资金每年年底由畜牧局统一核实兑付。
从扩繁场的选址建设到一线生产,明确责任到人,针对各养殖场存在的多项风险因素,育种技术组成员采取“挂片+上门指导服务”的方式,针对猪场的具体情况,一场一策,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场健全档案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等。
推广的过程中,技术组成员经常深入各扩繁场、各引种户,对养殖户关于选种选配、繁殖技术、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物安全、养殖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的了解推广成效,技术组成员先后深入宣威市各乡镇宣和猪饲养户,进行宣和猪及其杂交猪摸底调查,采取现场沟通的方式,与养殖户面对面,对生产养殖情况进行经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实际困难。
开展不定
时电话回访,调查了解养殖户对宣和猪的接受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可以更方便,更及时的知道养殖户对宣和猪及其杂交猪客观的评价。
2019年11月,云南省公共频道播出了《宣威火腿》一期节目,对宣和猪的培育历程、传统的饲喂方式、宣和猪腌制的火腿进行了介绍,让普通百姓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宣和猪。
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宣和猪育种技术组成员多次在《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养猪》、《猪业科学》、《中国畜牧兽医报》、宣和猪推广现状
李海莲,何家书
(云南省宣威市畜禽改良工作站,云南宣威
655400)
摘
要:宣和猪是针对规范宣威火腿原料,提高火腿和鲜肉品质而培育的新品种。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宣威市畜牧兽医局)将继续聘请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建立“核心场-扩繁场-生产场(养殖户)”的模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育种技术组,不断加强宣和猪选育和推广的力度。
关键词:宣和猪;推广现状;工作思考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0.12.004专论与综述
9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年第12期1
前
言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因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相应习惯对其居住或工作地及周围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和类
型的干预和改造,大自然亦将各种信息展露或反馈至人类,
由此人类累积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域的地方性知识、信仰及实
践。
由于居民视角可充分展现其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进行调研和相关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应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在环境和生物保护的大背景下亦显得尤为重要。
鲸豚类作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旗舰物种(f l agshi p speci es ),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具有较强的公众号召力和吸引
力,在生态保护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鲸豚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属性
(如体型较大、外观特征较易辨识并且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等),渔民对其具有重要的生态感知。
目前鲸豚类已成为地方生态知识调研及环境管理的重要物种。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 nensi s,O sbeck,1765)隶属鲸目,
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
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
李
鼎1,3,杨宗尧2,3,杨家靖3,黄伟东3,黎赞3,杨嘉琪3,朱静敏3,
周姣娣3,于学颖4★,王京真1,2,3★
(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3.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
535011;
4.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
535011)
摘要: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
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潮汐,时间)进行整理,结果显示钦州湾到廉州湾和沙田海域的目击人数比其他海域要多。
反馈在秋季,天气晴朗,海面平静(风浪I I级以下)条件下更容易目击到海豚的渔民数量在总样本中占比显著。
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野外考察,详实地了解海豚的活动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北部湾;中华白海豚;地方性生态知识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0.12.005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 G Y 2020176);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
(171821301354051004,171721301354051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174);2019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通信作者
《现代畜牧兽医》、《畜牧兽医杂志》、《云南畜牧兽医》以及农业部网站等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宣和猪进行全方面的宣传推
介,大大加强了宣和猪的影响力。
育种技术组成员编写了《宣和猪品种特点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宣和猪的基本情况和饲喂要点,分发给各宣和猪养殖户。
以乡镇为单位,多次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养殖户掌握宣和猪养殖实用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4
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当前对宣和猪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提高其知晓度,开展多渠道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宣和猪及其产品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
由于宣和猪存在耳朵偏大,加上是新品种猪,导致老百姓对新品种的接受和认可度还不高。
我们将继续聘请云南农业大学鲁绍雄教授为指导专家,加强持续选育和提高。
并且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5
推广成效
2012年以来,育种技术组开展边选育边推广,饲养户纷
纷表示,宣和猪及其杂交猪适应当地的农家饲料,抗病力强,母猪发情明显,护仔性好、
产仔多;杜宣、约宣杂交猪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大受消费者的喜爱。
宣和猪的推广,对规范宣威火腿原料,带动宣威市生猪和火腿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6
下一步工作思考
加大扩繁场建设,新建或改(扩)建一批规模养殖场(小区),提升
“宣和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包括基础设施、防疫设施建设、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待售舍及装猪台等。
开展宣和猪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对比试验,通过育肥性能测定、胴体和肉质测定、火腿腌制试验,不断筛选提高和优化利用宣和猪。
选择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公司,开展宣和猪肉收购、加工、以及火腿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专论与综述
1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