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孩子爱哭、依恋父母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爱哭属于个性敏感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
首先要放轻松,不抑制也不强化她的爱哭,帮助孩子放松并且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忽视她的哭闹行为,逐渐让她知道快乐和积极的方式,同样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注。
要学会观察并理解孩子通过哭提供了什么信息,
并且学习用相应的办法来对待不同的哭,了解哪种方式对哪种哭不起作用。
你对她稍微严厉一点她就哭,是她对你严厉的方式表示抵抗,并且越发希望通过哭来控制和操纵你们。
但同时你应该思考,平日里是不是给予她的时间不够,或者对她的缺乏原则。
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不屈服她的哭,什么情况下要屈服她的哭,你必须设定原则。
无论她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如何地哭,你都要保持平静。
孩子是你的老师,她是通过各色各样的、莫名其妙的、让人心烦的哭,来给你一个学习和聆听她的机会,教育你学会接受她的“不可爱”。
如果孩子总是可爱,你会爱她,人人都会爱她,那是出于人的自然的私心。
如果你能在孩子不可爱、不漂亮和不合作的情况下,不“心烦”并能爱她,那才算是真爱。
当她为了要得到一样东西而哭闹的时候,你并没有给她,并且试着转移她的注意力。
但是最难做到,同时又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她哭闹的时候完全的忽视她——当然,
她难受的时候除外。
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亲人,这种依恋关系让孩子清楚自己是有依靠的,如果遇到危险,孩子会主动到“依恋目标”那里寻找安慰和保护。
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或条件发生变化,这种依恋关系暂时不存在了,比如父母突然离开或孩子阶段性地、被迫地和陌生人在一起,其由亲情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就会被破坏,表现出烦躁、不安、整天寸步不离爸爸妈妈,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原因、想方设法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安全感,孩子就会有更深的恐惧感,哭闹不止,“粘着”父母的状态还会加剧,尤其是妈妈。
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
但破坏它却是一瞬间的事。
而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孩子随之也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如果长此以往,日后会影响他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和与人相处能力的发展不利。
1、预先透露消息
对孩子来说,在没有任何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和爸爸妈妈分开是件大事,即便分离只有几个小时,心理上也自然承受不了。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提前对孩子下点“毛毛雨”,使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接受这一现状。
比如,妈妈将出差一段时间,那么临走前几天先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
起初,孩子会表现出极力的反对,
这时妈妈可以耐心解释,告诉孩子自己过几天以后离开、什么时间回来;
说明将要去什么地方,也可以从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给孩子看,讲讲那里的气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顺便问问孩子想要些什么小礼物,妈妈回来的时候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嘱咐孩子在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该注意哪些事情,和孩子多设想一些玩法,让他觉得即便妈妈不在家,自己也能玩得很高兴。
在“梳理”孩子心情的过程中,尽量寻求家人的帮助,这有助于孩子把分离看得淡些。
2、正视分离的痛苦
无论是妈妈出差、平时上班或送孩子去幼儿园,妈妈离开的时候都不要悄悄的或有意将孩子支开。
那样,当孩子突然面对“妈妈不在”的现状时,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就不那么好哄了,
而且,心事重的小孩子也会时时神情紧张地“提防”着妈妈离开。
这样做的结果是事与愿违——怕孩子痛苦,到头来他会更加痛苦。
明智的做法是坦然地和孩子告别,这样孩子能在短时间内习惯分别,虽然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可能会哭,那是用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由于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孩子会很快“雨过天晴”,愉快地面对和妈妈分开的日子。
有的妈妈送孩子去幼儿园或上班时一见孩子哭,眼泪也在自己的眼眶里打转儿。
妈妈的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无疑加深了孩子的分离焦虑。
所以,妈妈先要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显出伤心的样子,理性地克制自己,正视分离的痛苦。
有了妈妈的坚强,孩子会逐渐坦然面对分离。
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爱他们,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3、该放手时且放手
对孩子的寸步不离开、过度保护,客观上造成了孩子对亲人、尤其是妈妈的过分依赖而排斥进入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
所以,适度地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空间,分散他对妈妈的注意力,有利于孩子适应多种环境。
比如,孩子害怕上幼儿园,妈妈可以为他找一个年龄相仿、活泼大胆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一两个小时。
一开始,妈妈陪这两个小伙伴玩一会儿,等他们相互产生好感了,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玩了。
丰富的游戏和共同的兴趣会让他觉得和小朋友玩比和妈妈在一起更有意思;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建立起一种心理依靠,他也会模仿同伴的样子,不再为妈妈的离去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