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的消耗大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整个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不管是从企业还是从国家发展情况来看,大家都没有认识到煤炭资源紧缺的历史局面,在煤炭资源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针状焦是一种不经常使用的工艺形式,在这类工艺形式的作用下能够打造出功率比较高的电极,从而更好的满足各个领域的生产需要。
为此,文章结合针状焦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着重分析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
一、针状焦的基本生产加工流程
1.采取措施加强对原材料的加工处理。
在固体煤炭转变为煤焦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加热处理,而焦油加热处理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为了能够提升分子强度需要对不经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平面分子进行分析,避免在各个球体打造的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张力。
2.原材料处理的过程。
在原材料加工操作过程中想要满足以上条件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一方面要对热处理加工工艺环境进行控制,确保每一项指标成分达到规范的标准。
另外一个方面在实施热处理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关注外部环境,合理把控外界温度,确保得到的原料油能按照人们的预期焦化。
3.延迟焦化工艺。
煤系针状焦焦化的过程是以炼油厂老的延迟焦化工艺作为基础的,在具体操作中延迟焦化是由一个分馏塔和一个焦化炉组成的,原料在被送到分馏塔之后会经过最低端的水泵,在其中会将精制沥青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加热温度在510摄氏度左右,之后送入到焦炭塔中,在焦炭塔中460摄氏度环境下放置六个小时之后气体从焦炭塔顶部出来重新进入到分馏塔中。
分馏塔将获得的气体送入到燃料气系统中,气体在缩聚反应下形成焦炭,从而得到焦化煤气。
4.煅烧工艺。
在焦化它内部生产的生焦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加热处理,从而使得针状焦的各个理化指标和导电性能够符合相关材料的规范标准。
在一般情况下燃烧温度越高最终得到的生焦质量越高。
二、延迟焦化原料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
1.材料元素构成对针状焦性能的影响。
各个元素综合配比成分对针状焦的性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文章选择了三种精准制作的沥青试制针状焦,具体构成如表一所示。
精准制作的生焦和针状焦元素对比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二的数据信息发现精准制作的沥青元素直接影响针状焦的元素组成,特别是氮元素、硫元素对针状焦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未来相信随着工艺的进步发展,碳元素中的成分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会降低。
表1不同精制沥青元素的组成
样品C H N S O
JZLQ191.78 4.41 1.540.65 2.23
JZLQ294.99 4.68 1.440.72 2.21
JZLQ395.31 5.10 1.680.84 1.56
表2不同精制沥青得生焦和针状焦的元素组成
2.软化点结焦值对针状焦性能的影响。
从实践操作上来看,精制沥青的软化点比较高,结焦数值也会提升,在软化点降低的情况下整个体系的黏度就会减少,由此能够为熔化和结块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还能够在焦化反应变温变压操作过程中确保系统内部的气体均匀的排除。
3.族组对针状焦性能的影响。
在加工操作时候需要对生产针状焦原材料进行提前的预处理,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材料中的杂质,并应用科学的方式来制作出适合针状焦生产的沥青材料。
三、延迟焦化加工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
1.温度影响。
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延迟焦化一般是指分子热分解和热缩聚的过程,在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时候属于中间相和广域流线型形成和固化形成的生焦过程。
在对成焦结构反映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着重注意热膨胀系数这一指标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最适合的焦化温度是焦块CTE最低状态下的温度。
2.时间影响。
经过有关数据信息研究证明,在450摄氏度延迟焦化温度计下不同焦化时间对针状焦的性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焦化的时间是25h的情况下所制作获取的针状焦性能是最理想的。
同时,伴随焦化时间的延长会使得小球体生成和融并长大,大球体解体生成片层结构和中间相会形成更加充裕的时间。
在挥发性气流的影响下,片层结构也会随着气流的方向发生变化,在被拉伸叠加固化之后形成针状结构,在这个期间还会将挥发性的物质及时带出,全面提升针状焦结构的综合性能,降低结构的热膨胀系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在阐述针状焦的基本生产加工流程的基础上,从元素的基本构成、软化点结焦数值、族的基本构成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元素对针状焦基本性能的影响。
从延迟焦化生产加工工艺来看,温度、焦化时间的变化等会对针状焦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旭敏.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J].化工设计通讯,2018, v.44;No.194(08):28+103.
[2]朱亭亭.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J].燃料与化工,2017(01).
作者简介:孙海涛(1990—),男,甘肃省庆阳市,民族:汉,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煤化工方向。
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研究孙海涛 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摘 要】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中包含原料预处理、延迟焦化和煅烧,延迟焦化中产生的生焦在挥发10%比例之后在147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下煅烧,之后生焦组织重新组合,由此提升煤系针状焦生产质量。
但是从煤系针状焦生产加工实际情况来看延迟焦化原料和工艺对针状焦成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在阐述煤系针状焦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就延迟焦化原料及工艺对针状焦成焦的影响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延迟焦化原料;加工工艺;针状焦成焦;影响
样品生焦元素的基本组成针状焦元素组成
C H N S C H N S
JZLQ194.76 3.97 1.310.3498.81 1.6410.8950.311
JZLQ294.99 3.49 1.160.53699.68 1.0810.790.509
JZLQ395.31 4.260.620.1999.250.2430.60.1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