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
2013 年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一试卷
语文(试题卷)
一、累积与运用(24 分)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 分)
优异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 )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
烂的智慧,阅读优异的文学作品,对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的意义,是
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qián()移默化的。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累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
2.古诗文默写(8 分)
①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
(陶渊明《喝酒》)
②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几
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浩浩汤汤,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____________ ,长河夕阳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⑥《〈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以下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C、“豆腐西施”——鲁迅——《风筝》
D、胡屠户——吴敬梓——《范进中举》
4.名著阅读( 4 分)
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
很短很粗,头上永久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剩余的肉,脖子但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久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垂头丧气的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
便道上灰尘飞起多高,与
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狠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到处干燥,到处烫手,到处
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令人喘不出气。
①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这两段文字均出自老舍的长篇小说《》。
(2分)
②文段二运用了什么描绘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5.依据以下情境,说话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小兵正在仔细地造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当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
”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李河骑自行车不当心撞了一个同学,他立刻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
同学说:“没关系。
”
D、某中学正要上公然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
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6.综合性学习( 4 分)
倡议学生将“光盘行动”进行究竟
“厉行节俭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前不久,某校“文明餐桌”系列活动在某市领先启动。
文明就餐,节俭用餐,吃剩打包,低碳环保,根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志愿者向过往行人
发放宣传单和提议书,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行餐桌文明礼仪,倡议节俭用餐,健康饮食。
此次活动的举办方表示,这不单是一次活动,并且应当将“光盘行动”进行究竟。
①联合资料归纳“文明餐桌”活动的内容。
( 2 分)
②你是如何对待“光盘行动”的?( 2 分)
二、诗词鉴赏和阅读理解(44 分)
(一)阅读下边一首诗,达成7—8 题( 4 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洞庭湖和的特色。
( 2 分)
8.全诗抒写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二)阅读下边的古文,达成9— 13题。
( 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容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天徐公来,孰视之,自认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以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车水马龙;数月以后,
不时而间进;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翻译以下句子( 4 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2.邹忌擅长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归纳齐王的行为。
(2 分)
答:
13.若是你的同桌上课常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他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五体投地地接受你的建议。
( 2 分)
答:
(三)阅读下文,达成14— 17 题。
( 10 分)
手机确立你的地点
(1)此刻时代,手机已经愈来愈普及,挪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令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的便利。
跟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样新兴无线
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
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2)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特别宽泛。
在军事上,这项技术能够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地点,
比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
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办理绑架案件的时候,能够经过这项技术确立使用手机
的绑匪的地点。
在平时生活中,这项技术能够派上大用处,比如,给迷路的人引导方向,
救援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
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3)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
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闻名的就是全
球定位系统( 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挪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
而地面无线定
位则经过丈量无线电波的流传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挪动目标的定位,
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4)手机定位有各样不一样的形式,各样不一样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同样。
我们
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处遨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还有标准,那么这类定位所需的技术
就比较简单。
挪动通讯网有好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必定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内的手机与基站
发生通讯联系,进而确立其大概地点。
(5)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防止对挪动终端增加额外开支,多采纳的是鉴于网络
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依据丈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预计。
为了获取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施,在把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办理,进而预计出手机的大概地点。
手机信号的参数有流传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6)从手机发出的信号达到基站,需要必定的时间,依据电磁波的流传速度能够算出手机
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那么,假如经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类丈量,就能够计算出手机的地点。
这类技
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以后,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能够经过计算时间差来确立手机地点。
(7)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
这样,经过丈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
以及一些有关的参数,就能够估量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同时,由三个以上的丈量值就能够估量手机的地点。
这就是依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
因为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流传特别复杂,因此,这类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限制性。
(8)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抵达基站有必定的入射角度,丈量入射角度,就会
获取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地点就能够由这条方向线获取。
自然了,
起码要丈量两个基站获取两条方向线才行。
为了丈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良,一定装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9)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
假如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
技术混淆使用,这就是混淆定位技术。
在混淆定位技术中,手机也能够使用全世界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
特别是在城市里,能够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
号混淆的方式定位,实此刻高楼层中的精准定位。
(10)固然当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好多问题,但是,跟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必
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4.本文依据什么说明次序说了然如何的中心内容?( 3 分)
答:
15.第( 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
16.第( 6)——( 8)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3 分)
答:
17.第( 8)段中划线的词“起码”能不可以去掉?为何?( 2 分)
答:
(四 )阅读下文,达成18— 21 题。
( 8 分)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一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素来潇洒处,回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
淡定,是最近几年来颇时兴的一个词,但作
为一种情怀和境地,倒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世崎岖,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倒,
并且活得很潇洒。
可是,还有比他更淡定的。
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
“一语,特别满意。
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边指正。
佛印看后,在
下边写了一个“屁”字。
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
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
江来“。
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场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
镇定态度。
往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不慌不忙,方寸不乱,别开生面地唱了一
出“空城计”,转败为胜,留下千古嘉话。
2011 年 2 月 11 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讲话时,念错了稿子,惹起底下一片骚乱,那是相当的难堪。
可克里希纳却不慌不忙,轻轻
一笑,很有大将风采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犯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
淡定的一句话就奇妙地化解了被动场面,台下传来了好心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迷惑眼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漠然,失之泰然。
太史公有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
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到现在,能轻名利者不多。
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虚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同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歇息,人称“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
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
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赏给博士每人一头羊。
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吵,甄宇
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弱的羊,人称“瘦羊博士”。
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输赢利钝眼前冷静自在,胜不骄,败不馁。
东晋时,淝水之战的喜报送
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
他拿过喜报阅过,便顺手放在一边,不漏声色持续下棋,就仿佛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
他淡定如水,客人却不由得问道:“前面战事如何?”他不认为意地回答:“孩子们已战胜了仇敌。
”仍旧冷静安宁。
这即是他的淡定修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输赢都是昙花一现。
(6)淡定,还有面对存亡的自如精神。
“千古困难独一死”,面对死亡还能保持淡定,尤
犯难能难得。
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涉而被朝廷处以极刑,处之泰然,临刑不惧,边酌
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喝酒,畅快畅快!”嵇康遭人诬陷,临行前,神
情不变,仿佛平时,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惋惜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
《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冷静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令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
平心静气,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祸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心,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
18.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 2 分)
答:
19.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20.文章第( 4)段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 分)
答:
21.联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取的启迪。
( 2 分)
答:
(五)阅读下文,达成22—— 25 题( 10 分)
荒漠中的苇(王剑冰)
(1)汽车穿行于茫茫沙漠已经好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为了模糊的睡意。
公
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荒漠中甩来甩去,不知终点在哪处。
有人不断地在懊悔,应当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量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能够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迹,旅途上的事情是不可以凭漂亮的想象来达成的。
慢
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荒漠仍是荒漠,并且荒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好多都是粗拙
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红柳呢?几乎
看不到什么植被,有时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野有
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切是茫茫了。
(2)窄窄的沙漠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微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海洋的波
浪中翻涌。
(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餐,而后就昏昏沉熟睡着了。
醒来已经是半下午了,车子还
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可景色的景色。
就在这时,我
居然看到了一种熟习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初我有点不相
信自己的眼镜,认为是看错了。
当这栽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野中出现的时候,我真切地看清了,是苇。
(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
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均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计。
苇即是一种群像的联合体,
涟漪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无边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中对一位玉人的想念也是以这漂亮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老是美好的神往。
好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感情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表现。
(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可气概。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示着
生命的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间。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不过荒芜,几乎是恐惧)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栽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
力?她们真的不应出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
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高兴地歌唱。
(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抽芽、开花、
摇摆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的确是一小片水,仿佛是修路开挖出的低凹地,不过是存留的一点
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成心,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仍是
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本性。
自命不凡的苇仿佛不称为苇,何况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
连群艳也无可醒目。
假如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
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
是刚才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
那但是沙漠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摆,会挣扎多久呢?水涸
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枯竭颓折。
(8)可是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
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结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漂亮的光阴。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9)西部,沙漠,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孤独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好的
情景。
22.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许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23.第( 4)段中“苇即是一种群像的联合体,涟漪是她的形容词。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
在哪里?( 2 分)
答:
2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 3 分)
答:
25.作者写苇,明显不不过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如何的表现手法?联合全文,谈谈作者所
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3 分)
答:
三、作文( 50 分)
26.电影《致青春》真切地再现了八、九十年月的校园生活,展现了莘莘学子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此电影一上映,就惹起了广大观众的共识。
同学们,或许在你的生活中也有拨动心弦的一件物件、一个人物、一道景色或一段感情,,
并让你深有感悟。
请以“致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须先将题目增补完好,而后作文。
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许多于600 字。
③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切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齐。
附带题(此题20 分,不计入总分)
(一)阅读下边文言文,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0 分)
魏王欲攻邯郸( 1),季梁( 2)闻之,中道( 3)而反;衣焦不申( 4),头尘不去 (5),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6),方 (7)北面 (8)而持 (9) 其驾 (10),告臣曰:‘我欲之楚。
’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
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11)。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
尊名 (12),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注: (1)选自《战国策·魏策》。
(2)季梁:魏国的大臣。
(3) 中道:半路,半途。
(4)衣焦不申:穿着憔倅,形容穿着不整。
“焦”通“憔”。
“申”通“伸”。
(5)头尘不去:头上的灰尘没有去掉。
(6) 大行:即太行山。
亦解说为“大路”。
(7)方:正。
(8)北面:向北,朝北。
(9)持:驾着。
(10)驾:马车。
(11)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守信于天下。
(12)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中道而反()(2) 我欲之楚()
(3)先自度其足()(4)而离王愈远耳()
2.解说下边的句子( 2 分)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译文:
3.季梁所讲的故事,后代将其归纳为一个成语(2 分)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魏王()(2分)
答:
(二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达成后边的题目。
(10 分)
为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惋惜我不可以同时去涉及/我在那路口久久屹立/我向着一条
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逝在森林深处/但我却选了此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漂亮/固然在这两条小道上/极少留下旅人的踪迹/固然那一天清早落叶
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迹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他日再会/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返回/或很多少
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惋惜将旧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
更少的一条/此后决定了我的一世的道路。
5.联合句子的内容解说第一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 4 分)
① 涉及:②萋萋:
6.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 分)
答: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 分)
答:
2013 年衡阳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一试卷
语文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累积与运用(共24 分)
1.憧níng bì潜
2.①心远地自偏②八百里分麾下炙③谁家新燕啄春泥④横无际涯朝晖夕阴⑤大漠孤烟直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C
4.①祥子《骆驼祥子》②环境描绘(或光景描绘)衬托祥子在骄阳下拉车的艰辛
5. C
6.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行餐桌文明礼仪,倡议节俭用餐,健康饮食。
二、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共44 分)
(一)
7.雄浑壮阔,气概广博
8.想为国出仕,盼望获取举荐(意思同样即可)
(二 )
9.①用委宛的语言劝说②当面谴责
10. A
11.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②我的老婆认为我漂亮,是独爱我。
12.“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3.语气委宛,措辞得体即可
(三)
14.逻辑次序。
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或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15.举例子。
详细地说了然无线技术在平时生活中应用特别宽泛。
16.计算时间差定位,依据信号场强定位,丈量入射角定位。
17.不可以。
“起码”表示“许多于” ,在句中说明一定要丈量两个基站获取两条方向线才
行,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
(四)
18.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办事,要有淡定的情怀)
19.①引出论点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③增加文学兴趣
20.阐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迷惑眼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
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21.示例:人生不免起伏,在困难危险眼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脑筋,冷静镇定地面对,失败
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平心静气地面对,冷静安宁地思虑与办理,可是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一直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胸。
(五)
22.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欣喜(或写苇的坚
韧和坚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颂扬之情。
23.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无边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24.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子”来描绘芦苇的稀少,
不可气概,但仍坚强生长的特色。
25.托物言志或象征。
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坚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窘境却坚强向上精
神的赞叹,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梦想。
(或来颂扬那些拥
有荒漠中的苇同样坚强生命的人。
)
三、作文
附带题
(一)
1.①通“返”②到③最长短④成就王业
2.你要到楚国去,为何还朝北走呢?
3.背道而驰
4.目的是劝魏王放弃背道而驰式的武力征服,以德服天下。
(二 )
5.①涉及:指进入某种生活环境或生活范围
②萋萋:形容草长得旺盛的样子。
6.“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7.提示:诗人经过表达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了然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重要的选择,
一旦确立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世的命运。
(意思同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