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份打包)2012年新课标初中全程复习方略二轮复习语文(课件+练习)初中全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评估(二)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杳.无消息(yǎo)匿.名(nì)
畸.形(qī)解剖.(pōu)
B.广袤.无垠(mào)嬉.戏(xī)
憔.悴(jiāo) 虐.待(nüè)
C.颔.首低眉(hàn)污秽.(suì)
迸.射(bènɡ)诘.责(jié)
D.冥思遐.想(xiá)小憩.(qì)
炮.制(páo) 滞.留(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翻来复去姿态万千迁徙伫立
B.正襟危坐诚皇诚恐犀利凛冽
C.深恶痛疾不可名状祈祷鞭挞
D.盛气凌人暗然失色托辞睥睨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以揠苗助长
....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B.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
....。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
有冲突。
)
C.米妮津津有味
....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
(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形容味道好。
)
D.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3月29日,2011质量消费维权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
5.按要求填空。
(7分)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翩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
正所谓“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3)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中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5分)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的作品。
(2)这段节选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重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捐赠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
“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
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
(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蛇: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差互:________________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15题。
(11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2.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
答: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
(11分)
话说风筝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
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
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
好的体育运动。
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
..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
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
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
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
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
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
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
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
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
糊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
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画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
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
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板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
把制作木板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6.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分)
答: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3分)
北京风筝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潍坊风筝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1·绍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0~24题。
(12分)
爱之望
文/科威特译/十九恨
(1)七岁那年,我们全家卷入了一场宗教冲突,科罗拉多州北部伊斯兰与基督教众大打出手,我的母亲成了冲突的牺牲品。
(2)父亲带我远离家乡,来到阿拉斯加,但我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父亲便和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更可恶的是,她是白人,还信奉害死母亲的伊斯兰教。
(3)他们向来歧视我们黑人,但黑人也有自己的尊严,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我
从来不和这个所谓的后妈
.....多说一句话,即便父亲再三劝告,我也决不会背叛死去的
母亲。
(4)在新的家庭,除了我,其实还有个跟我同龄的妹妹,她叫安妮,是个天真的女孩,但我讨厌她,白人小孩从小就娇生惯养,凭着学校对他们的偏爱,在黑人同学面前总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5)当然,这种心态不能被后妈发现,她对自己女儿简直爱得要命,吃喝自不必说了,更恶心的是每当安妮出去,她都会站在窗口痴痴地遥望,不就过一段马路嘛,这溺爱也太夸张了吧!
(6)我的青春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但我终究还是在压抑中走完了十年。
十年里,为了不输给安妮,为了黑人的尊严,更为了死去的母亲,我从不敢放弃自己的努力。
苦尽甘来,十八岁的那个夏天,我和安妮同时拿到大学毕业证。
(7)但我和她不一样,她打算去斯坦福深造,而我,我想回科罗拉多工作,因为那里有我的母亲。
(8)安妮悄悄跟我说,斯坦福那边的导师希望我也过去,这样的机会难得。
可
我瞥了她一眼,冷冷地说,你妈
..每天都在那窗口看着你离开,直到你的身影消失,你去看看,那窗下都磨出两个脚印了,但我妈在科罗拉多,上帝告诉我,她需要我回去。
(9)安妮一脸惊愕,一下子流下两行泪水,我不知道她是被我的风凉话说哭了,还是被她母亲的爱之望感动哭了,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可恶的家,我没心思再想这些。
(10)尽管全家人都热情地帮我准备行李,但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假的,尤其是后妈,分明是一脸窃笑,她一定在庆幸瘟神终于要走了,这个家以后完全属于她了。
我只能默默祈祷,愿主耶稣惩戒这些异教徒吧!
(11)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十年时间,我对这个新家还是有感情的,在跨出
家门口那刻,我突然想起父亲,还有天真的安妮,无论如何,他们对我并不差,或许,我真的有点残忍,然而,一切都已结束。
(12)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那个熟悉的窗口,站着熟悉的身影,白人
..
后妈
..竟然会遥望着我,我心里翻江倒海,怎么会这样?包里的手机在这时也滴滴响起来,是安妮发来的短信,她说:“一直不敢跟你说,每天母亲都会在窗口望着你离开,她爱你,那两个脚印,其实有一个属于你。
”
(13)十年了,我和安妮都以为母亲
..是在望对方,却不知道,母亲对我们的爱就像那两个脚印,没有丝毫偏颇。
我不敢再回头,越过马路,直奔科罗拉多,任凭泪水被风吹落。
(14)当我看见母亲的坟头摆满无数凋落的鲜花,当我把这一切告诉父亲,我才完完全全明白过去的所有,那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后妈,她每年都会陪着父亲来祭奠母亲,可在学校的我,却一点也不知道。
(15)在母亲坟前,我对上帝起誓,我要回到阿拉斯加,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一份没有种族、没有宗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20.文中对母亲有多种称呼,请你联系上下文,品味这些称呼中包含着的“我”的感情。
(2分)
所谓的后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人后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12)小节说“我是在马路口忍不住回头的”,第(13)小节又说“我不敢再回头”,请结合文章分别说明原因。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认为把文章题目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你以白人母亲的口吻写一段在窗口遥望“我”最后离家时的内心独白。
(字数150个左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觉得从这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然后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中“畸”应读jī,B项中“憔”应读qiáo,C项中“秽”应读huì。
2.【解析】选C。
A.复—覆,B.皇—惶,D.暗—黯。
3.【解析】选C。
“津津有味”在句中形容特别有兴味。
4.【解析】选D。
A项中“防止”和“不要”重复;B项中“塑造”与“事迹”搭配不当;C 项中“语文对他……”主谓成分位置颠倒。
5.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答案:(1)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2)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
7.【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理解及语言应用能力。
题(1),要抓住材料中的活动主题“爱心字典捐赠”理解“爱心字典”;根据字典对受捐赠人的作用方面理解“点亮人生”的含义。
题(2),要使用一种修辞,语言简洁。
答案:(1)慷慨解囊,捐赠字典,表达爱心,以知识的力量鼓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希望。
(2)示例: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人生。
8.答案:(1)以……为乐(2)像蛇一样(3)参差不齐(4)使……凄凉
9.答案:(1)(潭边长满了)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久留,就记下景色离去。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本文的文体——游记考虑写作顺序,结合所写景物概括特点。
答案: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结合作者因政治失意被贬官考虑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2.答案:作者写“江南的雪”,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
这从第一段中的“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13.【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对北国的雪的感情倾向。
答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1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但是”将作者的感情变化表露无遗。
从选文第三段和最后三段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答案: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
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的前行动力。
15.答案:写法:区别主要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本文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地描写。
目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本文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16.答案: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17.【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常识中的说明方法的判断。
风筝的扎法很多,却只是说了天津一地,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天津风筝的扎法特点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
18.答案:不能。
因为据说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去掉之后“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就成了事实。
与事实不符。
“据说”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关键信息的提炼。
结合第⑤段首句和第⑦段尾句考虑即可。
答案:历史悠久。
把制作木板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
20.答案:所谓的后妈:名义上的后妈,拒绝承认,含有“不屑”之意。
(关键词:拒绝、不屑等)
你妈:有“讨厌、冷淡、嫉妒”之意。
(关键词:冷淡、嫉妒等)
白人后妈:有“意外、惊讶”之情。
(关键词:意外、惊讶等)
母亲:包含着深深的感动、自责、忏悔、内疚之情。
(关键词:感动、忏悔等) 2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忍不住回头”是因为有留恋之情;“不敢再回头”是因为“我”知道真相后内心很自责。
答案:忍不住回头:留恋新家,留恋父亲和安妮。
不敢再回头:回头所见的情景和安妮的短信使“我”了解了以前“我”对母亲的误解和偏见,在母亲无私的爱面前感到惭愧、自责。
22.【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分析标题的好处要看哪个标题更能表现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一:“爱之望”更好。
因为“望”是文章的主要情节,而“爱”是文章的主题,“爱”是通过“望”体现出来的,所以“爱之望”更好。
示例二:“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更好,因为这个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3.【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
结合语境,体会“白人母亲”当时的心情,把“白人母亲”的想法写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他走了。
十年了,他从未承认过我是他的母亲,现在他终于要回到他母亲所在的地方去了。
他一直恨我,可是我爱他,我要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爱他呢?孩子,在我心里你和安妮是一样的,都是我的孩子啊……他回过头来了,哦,对他笑一个,不要让他看到我的眼泪,可是,孩子,你还会回来吗?这里就是你的家。
孩子!
24.答案(示例):①不要让偏见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②爱能弥合伤痕。
③母爱源自天性,不受干扰,没有阻碍。
25.【写作提示】第一步就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这幅漫画,理解漫画的意思。
这幅漫画的意思是:天空中,白云朵朵,一片晴朗,气候怡人;地面上,有两个手里拿着弓箭,一心想抓住机会的人。
“机会”飞来了,这时候,这两个人并没有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反而在那里争辩如何处置“机会”的问题。
在无聊的争吵之后,结果可想而知:“机会”飞走了,他们都没有抓住机会。
“炖着吃”“烤着吃”都成了一句空话,也成了人们的笑料。
可以这样立意:商品经济浪潮下,必须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而不要做那些无聊的争吵和空谈,“机会”是属于奋斗者的;讽刺那些在“机会”面前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形式主义者。
参考题目:《“机不可失”,抓住机会》《抓住机会,不要空谈》《当“机会”飞来时》《是谈“炖着吃”或是“烤着吃”的时候吗?》《谈“机不可失”》等。
在写作时,要注意联系周围的人和事,化大为小,写深写实写透,切忌空空而谈,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写出新意。
由于切入点的不同,将有不同的思路,但不论怎样,我们应该抓住一点说深说透,千万不要蜻蜓点水,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