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络暴力”网络安全主题班会PPT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网络暴力的案例
网络暴力 案例分析2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 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是网民在 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 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 伤害、侮辱、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 其人身权利受损。
04
网络暴力的社 会危害
04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网络暴力混淆真假
参与网络暴力事件时对事件的 “第一印象”强化其原有观点网 民站队,推动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泄露了网民的个人信息引起舆 论的群体性纷争阻碍和谐网络 社会的构建

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
侵犯名誉权、隐私权 伤害身心健康,侵扰现实生活 人肉搜索风靡,暴力渗透到现 实社会
行动和言论侵扰21% 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 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 权利受损。
文字语言、图画信息形式的网络暴力38% 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以文字语言和 以图画信息为形式的网络暴力。
02
网络暴力的案例
02 网络暴力的案例
网络暴力 案例分析1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 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是网民 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 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 伤害、侮辱、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 其人身权利受损。
2.网络的商业化运作 网络的商业性运作,对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 ,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恶意进行网络媒体炒作。
3.意识的缺失 年轻网民暴行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彰显,被商家利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 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失。
02 网络暴力的案例
网络暴力 案例分析3
人肉搜索的暴力破坏性极大,但我们对于人肉搜索的惩 处和约束力度还是不够。我们都在反映和反对网络暴力 ,却对网络暴力不制止,甚至有些人还参与其中。网络 暴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如果任由人肉搜索进行,那么 会有更多人的隐私被曝光。遭人肉者不堪压力,竟然有 人鼓掌叫好,这不是正义而是以暴制暴。 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以文字语言和以图画信息为形式的网 络暴力。
立足技术发展,规范网络运行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鼓励 业界建立道德及分级标准,便于公众 知晓规避不良信息的方法。
05 网络暴力的防治
加大教育投入,培育健全人格
教育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应加大教育投入, 注重教育青少年的德育,培养青少年良好品 行,对青少年注重心理辅导,使青少年拥有 完善、健康的性格。通过个别教育促进集体 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利用集体力量来教育个 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用文明的公共 话语。
05
网络暴力的防治
05 网络暴力的防治
• 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文明 的、负责的网络行动。
• 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 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 的免疫力。
05 网络暴力的防治
发挥道德价值,促进网民自律 传播积极健康网络文化,加大网民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发挥思想意识的先进作用,促进网民自我约束 ,自我教育。
p 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 上的延伸。
01 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网络暴力表现形式
公开个人隐私占12% 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 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言论29% 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 ,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侮辱、煽动性 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网络暴力扭曲了个人的价值观
忽略他人感受,肆意利用网络 对他人造成人生攻击。 放纵自我,无视社会道德观。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青少年在什么场景遭遇暴力辱骂信息?青少 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最主要场景是社交软 件,为68.48%;其次是网络社区,比例为 55.30%;而在短视频和新闻及留言上遇到暴 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0.66%和30.16% 。
-----


等 途 径
适 用 于




暴 力 说
网 络 暴 力
N

O

拒 绝 网 络 暴 力





目录
01
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02
网络暴力的案例
03
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
04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
05
网络暴力的防治
01 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01 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p 网络暴力是指使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 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们习惯称之为“网 络暴力”。
03
网络暴力产生 的根源
03 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
中国网民的年轻化缺乏网络监管
近70%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网民,由于网络暴力所要付出的成本较低,同时缺乏规范的网络监管。 而年轻网民更易血气方刚,更容易放纵自己。
1.网络的虚拟性 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这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
-----


等 途 径
适 用 于


络 暴 力 说
N
O
对 网 络 暴 力 宣 传
谢 谢 各 位 聆 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