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预设角度看福布斯官网“一带一路”报道中国形象建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
2019年04期总第444期
ENGLISH ON CAMPUS
从语用预设角度看福布斯官网“一带一路”报道中国形象建构
文/徐施施
more open and transparent than those in China.(May 22, 2017)
该例中的比较结构“比...更...”(more...than...)预设了欧洲的
市场是开放的、透明的。

在该语境中,将欧洲市场与中国市场进行对比,突出了前者的优越性也暗示受众中国市场的不透明以及与中国合作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One sharp-eyed tweeter last week pointed out that the
maps that ordinarily decorate the feature puff-pieces usually include Kolkata in India -- a country becoming ever more hostile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revealing most of them to be little more than aspirational doodles.(May 29, 2017)例句(4)使用“更加怀有敌意”(more hostile)来预设“印度对‘一带一路’怀有敌意”,指明中国领导下的倡议国际争议颇多。

该报道隐晦地借网友对“一带一路”的评价——“仅仅是有野心的涂鸦”来表达自己对“一带一路”的不认可。

The project is vast in ambition, but still relatively low on specifics.(May 18, 2017)
该例中的转折连词“但是”(but)将“一带一路”的野心与具体落实行动进行对比。

既肯定了中国确实“野心勃勃”的事实,又进一步贬低了中国在落实具体行动上的不足。

综上,福布斯官网通过语用预设手段从中国对“一带一路”
定义不清,国际不认同声音,中国市场缺陷等方面展开,主要建
构了中国能力不足、不可靠的形象。

三、结语
良好的国际舆论有助于“一带一路”在海外的推进,针对福
布斯官网上对“一带一路”消极的评价以及对“中国”负面形象的建构值得国内对外媒体的重视。

中国主流媒体如《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等应及时并积极做出回应,更好地维护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Leech,G.Semantics[J].Harmondsworth:Penguin,1981.
[2]Levinson,S.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一、引言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
北京召开。

“一带一路”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形象的重要符号。

作为美国权威的商业杂志,《福布斯》在其官方网站上对该项合作倡议做了许多报道。

本研究以论坛召开前后福布斯官网上10则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为语料,探究新闻语料中的语用预设特征,以及这些预设建构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预设可分为语义和语用预设,前者是句子本身具有的前
提,后者是说话人默认的前提(何兆熊,2000:284)。

语用预设可以理解为“在说X 前,说话人自认为Y 理所当然是真实的”(Leech,1981:287)。

预设可以以某些词语、句式为基础,
这些特定的词语或句式被称为“预设触发语”。

Le vinson
(1983:181-184)总结了13种预设触发语。

二、结果与讨论
语料中存在多种预设触发语,其中状态变化类词语,表示比较的词汇或结构这两种策略尤为突出,以下为具体分析和实例。

1.状态变化类词语。

Others remain skeptical, suggesting
that it is both lacking in detail and has failed so far to come up with an answer to the strategic as well as economic challenges implied.(May 29, 2017)
例(1)中“保持”(remain)这个延续型动词预设了“其他国家
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表示怀疑”这个前提。

而“保持”表明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回应质疑导致其他国家仍持怀疑态度。

报道后面紧接着提出“‘一带一路’缺少具体细节,中国也没有想出该合作倡议可能会面临的战略及经济挑战的应对措施”。

这些描述有可能会让读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假大空”的设想,而中国并没有将这个设想落到实处的能力。

China is in a state of mass transition: The country no longer wishes to merely be the world’s factory, the wellspring of cheap “Made in China” junk. (May 22, 2017)
例(2)中的“不再”(no longer)一词表示状态的改变。

该报道将“中国过去期望自己成为世界工厂”作为与读者间的共识。

后面的判断性词汇“垃圾”(junk)一词具有很明显的感情色彩,直
接表明对中国产品的厌恶,中国实力不足的形象再次被强化。

2.表示比较的词汇或结构。

Yes, European markets are far
【摘要】本研究选取福布斯官网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前后的10篇报道为语料,分析报道中的语用预设
发现,所选语料主要通过状态变化类词语、表示比较的词汇或结构等预设触发语,建构了中国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能力不足、不可靠的形象。

【关键词】语用预设;中国形象;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作者简介】徐施施,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