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本功训练计划 看课标,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课标,写教案
教学目标是课前确定的,撰写教案时首先应确定教学目标。
那么怎样将教学目标制定得准确又具体呢?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准则,一个章节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要按课程标准执行。
只有读懂了课程标准,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在目标准确的前提下再具体化,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
例如,《等差数列》一节,对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只需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所体会,能“说出、辨认、举例、识别”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过多的拓展。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按这个要求将该知识点定位在“体会”这一层次上。
2.读透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一个教学目标要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达到,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应用。
所以教师在确定准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读透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围绕教学目标恰当选用教材中的材料。
这样,就能知道教材中的例题、练习怎么选用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时我们读教材仅从文字上看很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对这一章节的重难点可能把握不准,为此,我们备课时不能离开《教师教学用书》,即在读教材的同时还要读《教师教学用书》,这样才有助于确定准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3.分析学生,写出属于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
一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认为“这些知识很简单”。
受
这种思维的影响,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都高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教学效果不佳。
分析学情就是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考虑本班学生能达到目标的百分比有多少。
如果预测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实现不了,就要适当降低这个目标的“标尺”;如果知道百分百的学生都能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考虑适当提高这个目标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