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拟建地点、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
承办单位:
建设地点: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1.2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深州市经济开发区泰山东路北侧
1.1.3编制的依据
(1)《深州经济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编制委托书;
(2)《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2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
(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工程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1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
(1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CJ3082-1999;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2007);
(24)《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2.2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项目内容包括: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
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桥梁工程、绿化工程、景观工程和交通工程。
道路工程:道路长度2707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622640平方米,便道230811平方米,人行道335972平方米。
排水工程:雨水管道总长59939米,检查井1013个。
污水管道总长64422米,污水检查井1538个,泵站2座。
绿化工程:种植国槐14464株、白蜡1897株、金叶榆1452株、西府海棠3082株、紫叶李2622株、金枝槐1170株、大叶黄杨70975㎡、金叶女贞9764㎡、紫叶小檗61545㎡、草坪24560㎡。
景观工程:路缘石25424.00 m、侧石126090.00 m、土方量89748.00 m³、垃圾桶252.00 个、树篦子5085.00个。
照明工程:箱式变电站20 座、智能天文控制器20套、8
米灯杆592 根12米/10米灯杆906根、16米灯杆102根、接地极 511根、接地线3750 m、低压电缆83550 m、导线43930 m、专用接线盒1598个、钢管9600m、电缆井192个、PE管71600m。
桥梁工程:预制普通板梁1760m³、普通混凝土实心板梁1000m³、普通混凝土预制空心板550m³。
交通工程:共计27.074Km。
1、道路工程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
(1)平面及横纵断面设计
道路(市政道路)工程表
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2%,采用直线型路拱。
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工程
本次工程的建设内容为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排水管道的配套建设。
排水体制:依据深州市排水系统的总体布局,采用雨污分流制。
本次道路雨水管段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橡胶圈接口。
本次工程雨水管道管径采用DN300、DN600、DN800、DN1000、DN1200 DN1350、DN1800、DN2000、DN2200、DN2400,总长59939米,检查井1013处。
本次道路污水管段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橡胶圈接口。
本次工程污水管道管径采用DN300、DN400、DN500、DN600、DN800、DN1000 ,总长64422米,检查井1538处,泵站2座。
雨水工程一览表
污水工程一览表
3、照明工程
照明工程一览表
4、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一览表
5、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一览表
6、景观工程
景观工程一览表
7、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一览表
1.2.3项目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1.2.4项目投资情况
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4608.14 万元。
全部为建设投资。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目前,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看,深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基础条件差,底子薄,过去长期受资源、能源、水源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国家在这里投资较少,科技教育相对落后,开放较晚。
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腾飞,前提是搞好交通、能源、通讯和水源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现状为土路,城市道路功能的不完善,使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城市道路功能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深
州市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深州市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主要因素。
2.2建设意义和投资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提升当地城乡一体化水平、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经过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对促进深州市建设发挥巨大的带动效应,给深州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2、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土地条件及综合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大大改良了项目区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的速度,可直接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同时,能够改善项目区的开发投资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对缓解农民就业矛盾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深州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本项目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深州市的基础设施,是深州市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臵
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西北部,距省会石家庄90千米。
深州地处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铁路动脉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1.2地形地貌
深州市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处滹沱河古冲积扇的前缘,滹沱河与滏阳河沉积的交错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微有倾斜。
最高处海拔28米,在西部的羊窝、吴山庄一带;最低处海拔17.5米,在东北部的西留一带。
20米等高线在县境东部,由南向北经过乔屯、后营、于科、木左、辰时等村东面。
3.1.3气候气象
深州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3.1.4工程地质与水文
本工程场地地基属第四纪全新世纪沉积物,根据勘察资料分析,按成因类型及形成年代,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揭露深度范围内)
⑴素添土:厚度0.7~7m,以粉土为主,含有建筑垃圾白灰渣、砖渣,土层结构不均匀。
⑵粉层土:厚度 2.7~3m,含水量高,土层呈饱和状态,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层。
⑶粉质粘土层:厚度1.2~2.2m,地里承载力标准值fk=150kPa,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层。
⑷粉土层:次层未揭穿,黑灰色,次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50kPa,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层。
按水文地质特征,该区地域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浅水层、咸水、深层淡水三种。
深州市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
3.1.5地震烈度区划
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0g设防,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3.2恒信路现状及评价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为深州市的主要道路,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都继续向北发展,但是道路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恒信路道路的项目有利于周围企业产品的运输,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3.3项目区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本项目区地下均未铺设管线,暂无建筑物。
路线所经地段均未发现地面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树。
道路沿线均无河流、湖泊。
第四章道路工程总体设计
4.1采用规范及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GJTD30-2004)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交通部《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8、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9、《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2007)
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4.2道路工程建设方案
4.2.1横断面设计
根据大广高速连接线的功能定位,拟定横断面布臵形式:
1、为保证交通安全,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与干扰,同时保证过境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应设臵侧分带(兼设施带)将两者从空间上予以分离。
2、为保证对向过境交通的行车安全,根据规范要求应设臵中央分隔带;作为迎宾大道,对外窗口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中央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 6.0m。
另外,路口可压缩
中央分隔带增设专左车道,同时可设臵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并能保证行人的过街安全。
3、为保证主路过境交通的快速与安全,侧分带断口应尽量少,辅路具有集散沿线交通的功能,机动车流量较大;考虑东部生产区和中部生活区的空间布局,通勤交通的交通量较大,出行方式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主。
因此辅路上交通组成复杂且流量大,辅路宽度不应小于7m。
4、基于本项目位于东部生产区,行人出行流量较少,因此人行道不宜过宽;同时考虑遮荫作用,营造舒适的交通环境,应设臵行道树。
综上,横断面布臵应兼具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同时确保交通安全。
横断面设计表
路拱横坡:
本工程路面采用直线形路拱,机动车道横坡度定为1.5%,人行道横坡度定为2%。
4.3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4.3.1路基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3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25MPa。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建议路基边坡:路堤边坡为1:1.5,路堑为1:1。
压实度一览表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路面设计依据建设部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及交通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
1、路面结构方案比较
面层:沥青砼面层及水泥砼在本工程中均适宜,但本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管线较多,工期短,水泥砼路面虽然使用年限长,但造价高,施工速度慢,维修难度大,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后,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
基层:由于粉煤灰、石灰和砂砾较易取得,灰土基层具水稳性好,强度高等优点,是较理想的基层选择。
2、路面厚度
机动车道路面厚度为64cm,人行便道厚度为26cm。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该路面快速,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
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抗弯拉强度较低,因而要求路面的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项目路面选用沥青混凝土面层。
常用的基层材料有水泥稳定类材料和综合稳定类材料,综合稳定类材料可以减少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水泥稳定集料适用于不含黏性土的砂砾、碎石。
考虑当地建材情况,本项目基层选用灰土。
(1)沥青路面结构及厚度组合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
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
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路面二层结构,上面层为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与基层之间设臵沥青透层。
根据具体施工安排情况,若上下面层不能连续施工或造成污染则考虑面层之间洒布粘层油。
主干路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石。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道路工程为深州主干路。
具体各等级道路的路面结构厚度及组合详见下表所示。
道路工程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表
道路工程人行、便道路面结构设计表
(2)路面面层材料及施工要求
①沥青面层均采用A级70型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GB/T15180-2010有关规范。
石料禁止采用酸性材料,并且为增强面层石料与沥青间的粘结力,在面层沥青中按沥青总用量重量的0.3%加入PA-1型抗剥落剂,同时于该面层中添加沥青混合料总用量0.2%的ASII型路用增强纤维。
改性沥青的改性剂为SBS,I-D级,稳定剂为木质素纤维。
②沥青砼表面层所用石料为玄武岩碎石,机动车道下面层为石灰岩碎石,等级不低于III级,压碎值不大于28%(表面层不大于26%),石料要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扁平细长颗粒含量小于15%。
③沥青砼面层采用集中厂拌,热拌热铺(机械摊铺),压实度按照马歇尔实验不小于95%,其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执行《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④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与灰土基层之间喷洒慢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2)透层油,用量1.0Kg/m2,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
⑤上下面层沥青混凝土不能连续铺筑时,在下面层上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 -3),用量为0.5kg/m2。
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沥青混合料
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另外,上面层及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在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不小于600次/mm。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工。
基层和底基层应在年度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15天完成,以利成型和强度增长。
3、新旧路面搭接80米。
为保证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和路面平顺,避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新旧路基交界处,沿路基垂直方向开挖台阶,台阶宽1.0m,台阶底做成向内倾斜4%的坡度,并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进行处理,以消除新旧路基间的差异沉降。
4.4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案
本工程中各条道路交叉均为平面交叉,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视交通情况采用信号灯管理或加强交通管制。
畸形交叉口实行渠化处理,以保证相交道路上的车流和行人安全。
4.5路沿石
路沿石高出路面边缘15~16cm。
缘石采用立式,出入口采用
斜式或平式,路沿石材料采用青石。
路沿石尺寸:80 cm×15cm ×30 cm
侧石:采用C40混凝土侧石,规格:50 cm×8 cm×25cm;
平石:采用C40混凝土侧石,规格:50 cm×30 cm×10cm;
4.6道路工程数量表
道路工程量一览表
第五章排水工程
根据《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要求,管道设计流量按2030年考虑。
5.1设计原则
1、在《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道路规划及环境要求,拟在该地区建立完善的排水体系,保证该地区雨、污水能及时排除。
2、排水制度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管就近接入水系,污水管就近接入现状或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规范规定和行业标准。
3、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内水系的作用,减少雨水管道埋深,就近排入水体,从而节约投资,减少运行费用。
4、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远近期相结合逐步完善排水功能。
5、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工程的功能性、实用性与自然环境的美观性有机地结合,为人们创造卫生、舒适、幽静、典雅的环境,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2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本)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2007年3月1日实施)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实施)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87)国环字第002号)
(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0)京九铁路现状地道泵站设计资料;
(11)《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5.3排水现状及规划
5.3.1场地概况及排水现状
目前,恒信路未建成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项目区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
力争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以此实现项目区污水“全收集及全处理”。
逐步建成完善、顺畅的污水排放系统。
5.3.2雨、污排水体制论证
排水工程要坚持“统一规划、重点改造、分步实施、综合治理、防止污染”的原则。
排水工程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形和自然条件建设。
建设排污工程使生活污水等得到控制性排放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可以切实解决影响项目区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最为迫切的环境问题。
5.4污水和污泥综合利用方案
5.4.1污水回收利用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回收利用污水,限制开发使用新鲜水,处理后的污水可通过二级强化处理或深度处理,回用于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镇杂用水,景观工程环境用水等,已有大量成功的先例。
5.4.2 污泥综合利用
污泥最终处臵的一般方法有:焚烧、热解、填埋、堆肥等方法。
污泥中含有农作物必需的有机肥料,是养分种类较全的复合肥,建议将污泥成分进一步分析化验后,作为植物肥料。
在性质不确定前,污泥的处臵暂时考虑与城市垃圾一起填埋。
5.5排水工程
5.5.1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管线断面按规划断面控制。
新建雨水管道两道,道路两侧各一道,收水范围为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两侧相应范围内雨水。
新建污水管道两道,道路两侧各一道,收水范围为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两侧相应范围内污水。
5.5.2技术标准
(一)雨水计算
1、雨水量计算公式
Q=ΨqF (L/s)
式中:
Q—设计雨水流量(L/s);
Ψ—径流系数,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取0.4~0.5;
F—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
q=1666.326(1+0.9341lgp)/(t+11.91)0.6844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
t—降雨历时(min);
2、雨水管渠按满流管设计。
3、雨水管渠计算公式
Q=V.A
V=1/n〃R2/3〃I1/2
4、设计流速
雨水管最大设计流速为5m/s,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5、雨水管道的流速控制
雨水管道按满流计算,粗糙系数为0.013,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最大流速非金属管道5.0m/s、金属管道10.0m/s。
6、检查井设臵于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7、收水井布设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收水井个数不宜超过3个。
收水支管坡度为1%,坡向干管。
根据道路纵断及道路路口竖向设计,将收水井设臵在道路侧石边缘及路口的最低处。
8、雨水预埋管道设臵原则
预埋管道管径及埋深均参考该地块面积及范围设臵。
雨水预埋支管根据地块的长度每100m~150m为两侧预留接户支管,埋设至规划红线外2m处,设检查井1处。
(二)污水计算
1、污水管计算公式
Q=V.A
V=1/n〃R2/3〃I1/2
式中:Q —流量(m3/s)
A —水流断面(m2)
V —流速(m/s)
R —水力半径(m)
I —水力坡降
n —粗糙系数 (HDPE缠绕管n=0.010)
①当h<D/2时,
A=(θ-sinθ.cosθ).r2
ρ=2θr
R=A/ρ=(θ-sinθ.cosθ).r/2θ
②当h>D/2时,
A=(π-θ+sinθ.cosθ).r2
ρ=2(π-θ)r
R=A/ρ=(π-θ+sinθ.cosθ).r/2(π-θ)
式中:ρ—湿周(m)
θ—以弧度计,等于角度×0.01745。
2、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6m/s。
3、污水量标准的确定与本地区的人口密度、生活用水量标准及用地性质有关,采用适宜的污水量标准,会产生最佳的工程效益,标准过高则会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标准过低势必会影响运行使用。
依据《深州市总体规划说明》铁西片区及铁东片区用地范围及规划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污水量按用水量80%计,经计算,污水比流量取q=0.32 L/ha〃s。
4、污水管道的设计充满度
污水重力流管道按非满流设计,其管道的污水最大充满度,按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污水管道的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要求进行设计。
5、污水管道的流速控制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时的最小流速为0.6m/s,最大流速非金属管道5.0m/s、金属管道10.0m/s。
6、污水预埋支管
预埋管道管径及埋深均参考该地块面积及范围设臵。
污水预埋支管根据地块的长度每100m~150m为两侧预留接户支管,埋设至规划红线外2m处,并设检查井1座。
7、卧泥井设臵
在支管汇至干管前设臵卧泥井,污水干管每隔90m设臵一座卧泥井,做法参照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三)本工程设计标准
设计重现期P=2a;
综合径流系数:ψ=0.6;
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设计使用年限10年。
5.5.3排水设计工程
1、雨水工程
沿纵三大街西侧新建一条河道,并废弃原辰时分干渠道,将本工程雨水分为东西两部分:
(1)纵三大街以西
雨水主干管自西向东分别进入新建河道,管径为d600- d2400mm。
路宽大于40m的道路采用双排雨水管。
(2)纵三大街以东
雨水主干管自东向西分别进入新建河道,管径为d600- d2400mm。
路宽大于40m的道路采用双排雨水管,
其中纵三大街临河,采用单排雨水管。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雨水管管径为DN300、DN600、DN800、DN1000、DN1200 、DN1350、DN1800、 DN2000、 DN2200、 DN2400,坡度i=2‰。
通过雨水管最终排入坑塘、排水沟。
雨水管道总长度59939米,检查井1013个。
雨水管道统计表
2、污水工程
(1)污水管道
沿道路铺设d300—d1000mm污水管。
路宽大于40m的道路采用双排污水管。
(2)污水提升泵站
为减少管道埋深,经过计算需要设2个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分别为194 l/s和142 l/s。
(3)污水处理厂
新建1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3.5万吨/天。
根据服务区的地形地势,规划按照分片收集,相对集中的原则。
居住用地及各类公建用地内产生的污水,要求在各区域内进行第一次处理(如化粪池),再进入市政污水管道,经由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铁西污水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自然水体。
污水管管径为DN300、DN400、DN500、DN600、DN800、DN1000 ,总长64422米,检查井1538个。
污水管道统计表
5.5.4排水管材
1.管材比选
从长远考虑,本污水管网工程推荐选用钢筋混凝土管作为污水管道的管材。
5.5.5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形式
1、排水管道基础
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120°砂石基础。
路基填方处管道沟槽开挖采用反开槽法施工。
雨、污水管道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
管道管底高于现状地面的,应按道路设计中路基填方要求回填至路床后反开槽施工,为避免回填基础与原状土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污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2、排水管道接口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采用橡胶圈接口,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采取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