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主要思想:“明天人之分”与“ 制天命而用之 ”
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 ”;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的 治国 思想。 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 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 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思想家思 想比较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影响。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百家争鸣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创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1)主要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 “克己复礼”。
(2009· 海南高考)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C.礼法并用
B.人性本恶
D.民水君舟
【解题指导】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
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
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提倡“ 为政以德 ”,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 ④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2)地位和影响 ①孔子思想逐步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孔子被推崇为“ 圣人 ”。
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 影响。
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
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② B.①④
(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②③ D.②④
)
解析:书博会全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9届书博会 在济南举行,参加书博会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出 版发行机构参展的各类版物,因此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 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图书博览”。 答案:D
1.相同点
(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
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 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3)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
主义性质。
(4)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思想: 仁政 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 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②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 亚圣 ”; 《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
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
C.儒家
D.墨家
解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 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答案: C
高频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文化 命 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同时
题 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4)影响 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从思想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 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统治 地位。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 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影响极其深远。但是,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 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三纲五常”。
③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④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 全面肯定。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
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1.“百家争鸣”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 和道德
准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 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 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二)其他学派思想
1.道家
(1)老子
①思想:“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
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②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思
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
及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安普罗克特在写作中我只是对我看到的现实做出描述我每天都很忙碌写剧本谈生意我认可现实同时要自己填头苦干我的心情不错根据常识一个人怀抱梦想做出计划并眼看着梦想在奋斗中慢慢变成现实时他至少应该是较振作较乐观的吧如果失去梦想人类将会怎样
古代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经过 孔子、孟子、荀子的创造和总结,思想体系创立和发展,
(2)庄子 ①思想:“ 齐物 ”;“逍遥”。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 ②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 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2.墨家:墨子
(1)思想:“ 兼爱 ”、“非攻”、“尚力”、“节俭”。
(2)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5.文化因素:私学的兴起,讲学之风的出现和学术中心的 形成,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的思想家,这是百家 争鸣的文化因素。
2.《墨子》一书中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
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
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
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 )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意愿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解析:墨子的主张“尚贤”“尚力”等充分体现了小生产者
的愿望,体现了试图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国的愿望。
答案: C
高频考点
儒学的发展及影响
命 题 立 意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在不同的历史阶 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其思想也不断吸取其 他思想,适应了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主张、发展演变、社 会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关注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 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 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都不无裨益。
解析:人类在21世纪需要的仍是和平与发展,孔子的 “仁”和“德治”最具有指导意义。
答案: B
1.经济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
推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井田制逐渐瓦解,封 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封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学 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条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符合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其他流派基本不提 供这些伦理观念。 【答案提示】 A
1.(2010· 南京测试)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 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 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 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 )
2.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 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
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1.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仁”和“礼” C.“克己复礼” B.“仁”和“德治” D.“有教无类” ( )
立 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全面掌握 意 老子在思想上的贡献、孔子思想及各学派思想家的主张、
含义、评价等。
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各派思 实 想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 链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关注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 接 从古代思想中吸取营养,应是热点考查的趋向。
(1)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 的发展。 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①来源:以《 公羊春秋 》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
之学和法家思想。
②主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 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随堂巩固]
1.(2009· 山东高考)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 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 )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A、B、C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
答案:D
2.(2009· 山东高考)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
3.法家:韩非
(1)思想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2)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儒、法、道三派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
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 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 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 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
后经过汉代董仲舒发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
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主流、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吸纳道教、佛教思想,形成宋明理学,成为官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儒学进 一步发展,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古代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对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
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提示】 B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
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
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
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B项百家争鸣趋 于合流发生在秦朝;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 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答案:A
3.阶级基础: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不同的派别, 形成“百家争鸣”。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战争动荡的环境下,不可 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实行文化专制, 相反,出于竞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 下士成为社会风尚,这样就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休养生息 政策的需要。
(2)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 治身 (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 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
元气。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现 实 链 接
(2007· 全国卷Ⅱ)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 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
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
)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这几种思想流派的区
别。儒家提供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提供传统思想
的哲学思想;法家提供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种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