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适度惩罚——与汪志广教授的思想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要适度惩罚——与汪志广教授的思想碰撞
阳新实验二小江玲
10月21日,因原本敲定的讲座时间一调再调,晚上本约好了与一位分别多年,在京工作的老同学会个面也只能作罢。
6时半急匆匆赶到教室,庆幸没迟到。
听班主任解释,因教授堵在路上,晚上6时30分的课又只能往后推。
或许是以上种种原因,潜意识里,同学们对这节姗姗来迟,一改再改的讲座已经失掉了大半兴趣。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向各位老师们道歉!”当这句明显带着湖北乡音的普通话传入耳朵时,我不禁心头咯噔一下,抬眼向讲台前一位40来岁的青年教授望去。
“难道他也是…”“各位老师们,也许有人已经听出来了,我也是湖北人,准确的说是湖北襄阳人,真的很开心能与老家的教育精英们欢聚一堂,今晚,因为是在老乡面前,其次为真诚表达我迟到的歉意,我一定知无不言,毫不保留。
”不得不承认,因老乡的缘故,老师们原本多多少少夹杂的负面情绪顿时一扫而空,带着同是湖北人的几分自豪打起精神聆听起来。
稍加梳理,他的几个观点倒是引起了我的共鸣:
观点一:素质教育就是有素质的教师搞的教育。
“谈素质教育,可谓老生常谈。
那么,在我的定义中,所谓的素质教育,很简单,一句话,那就是有素质的教师干的教育。
”汪老师
带着浓重鼻音,明显平翘舌不分的湖北普通话一出口,会场里哄地一声笑开了。
汪老师也笑了,回头想想,虽是一句调侃,但不无道理。
观点二:教育需要适度惩罚。
如今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一项责任无边,手段有限的高危工作。
特别是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体现人性化。
客观的说这主旨没错,但度却不好把握。
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家长拿着这柄“尚方宝剑”过度宠溺自己的孩子。
在他们的意念中,孩子可以无视学校纪律,可以忽视必要的学习任务、甚至可以冲撞、辱骂老师,但绝对不允许任何惩罚行为出现在自家孩子身上。
他们过多的、放大了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害性,而彻底忽略了这种适度惩罚的教育意义。
在此,汪老师讲述了一个自己小时候因计算不专心,常出错,受到老师用戒尺打手心的惩罚后,谨记于心,后来,因常常想起十指连心的疼痛,再也不敢敷衍计算,从而逐渐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故事。
浅显的故事深刻阐明了教育惩罚在当今社会仍有存在的必要!
观点三:或许你成不了思想家,但你不能不思考
这一观点来自汪老师对名师成长话题的阐述。
我们不得不承认,或许,因为每一位教师自身基本素质的差异,工作环境优劣的差距,学习机会、学习层次的不同、自身抱负的远近,无法让每一位作出过努力的教师都成长为名师,无法成为所谓的思想家,但我们却不能因
为成不了思想家就停止思考和前进的脚步。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虽然,在讲台上奋力耕耘了近20年,大大小小的成绩也取得了不少,闲暇之余倒也没有糟蹋时间,倒是静下心来读了几本闲书,写了几十篇随笔、心得,在小小的阳新县城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知名度。
才华谈不上,倒是不能否认我还是做到了在不停的思考,如今的我或许还谈不上有多优秀,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走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
观点四: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是因为老师没听学生的话
这个观点,似乎听起来有些不顺耳,老师怎能去听学生的话?这世界可不乱了套?听完汪老师在一所中学处理一位一直以来被老师
同学们忽视的平凡女生,为引起关注,故意挑染头发不惜哗众取宠的故事,我深有感触。
案例深刻警醒我们,师生之间需要充分的理解沟通与尊重,或许因为年龄与生活时代的不同,很难有共同语言,但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或是难以接受的行为时,在着急处理解决之前,是否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听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真实需要。
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最后,我想用汪教授的另一个观点予以自勉:当别人不公正攻击你时,你可以去阳台听听音乐、吹吹风、去喝茶、去旅行、时刻铭记:天地悠悠,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用最诚的心、最真的情、做最爱的事业。
我、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