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某药品商标标出锌的含量,这里的“锌”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化合物
D.单质
2.重铬酸根离子Cr2O72﹣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6 C.+7 D.﹣2
3.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5.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点燃
CO2
B.2CO+O2点燃
2CO2
C.2H2+O2点燃
2H2O
D.CH4+2O2点燃
2H2O+CO2
6.2019年2月1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B.过滤
C.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8.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
9.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10.对于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H2SO4)和磷酸(H3P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数相同
B.氧原子数相同
C.原子总数相同
D.摩尔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其中溶解度曲线与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变化相似的是物质_________;(填“A”或“B”);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填“t1°C”或“t2°C”);t2°C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在Cu(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

(1)则过滤后溶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I:硝酸银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II:硝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II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

与金属跟盐的反应相似,非金属也有这样的规律。

Br2、I2、Cl2及其化合物有如下关系:
Br2+2NaI=2NaBr+I2;Cl2+2NaI=2NaCl+I2;Cl2+2NaBr=2NaC1+Br2。

由此可判断,非金属单质Br2、I2、Cl2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由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学习小组对旧铜器上的绿色锈斑产生了探究兴趣。

对绿色锈斑的探究
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绿色锈斑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实验1:取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猜想:(1)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生成的气态物质可能是水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2:取少量实验1 中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②正确。

实验3:同学们选择如下装置探究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1)打开A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关闭活塞,连接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充分加热后,停止加热。

现象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则A 中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A 装置中U 形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铜资料1: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资料2:回收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反思与评价: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A 中的主要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离子符号)。

理论上两种方案获得铜的质量比较:方案一___________方案二(选填“>、=、<”)。

(4)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16.某同学发现许多的食品包装袋中都有脱氧剂,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某铁系脱氧剂展开了探究:打开脱氧剂,将其倒在滤纸上,观察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红色粉末和白色粉末。

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和白色粉末分别是什么?铁系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还含有活性炭及少量氯化钠。

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铁消耗包装袋内的氧气而变成铁锈。

氯化钠与铁粉不反应,但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猜想一: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粉末是铜,白色粉末是氯化钠;
猜想二:黑色粉末是铁,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白色粉末是氯化钠。

小明认为猜想一不正确,理由是_____。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脱氧剂粉末,用磁铁吸引部分黑色粉末被磁铁吸引说明该脱氧剂中含有铁

取①中未被磁铁吸引的粉末,向其中加入
足量稀硫酸红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
_______色,黑色粉末未溶
说明该脱氧剂中含有
_____。

写出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猜想二正确。

氯化钠能够加快铁生锈,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某药品商标标出锌的含量,这里的“锌”是指元素。

故选A。

2、B
【解析】
重铬酸根离子(Cr2O7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由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重铬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7=﹣2,则x =+6价。

故选:B。

3、B
【解析】
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

酸性最强的是B.苹果汁。

4、A
【解析】
A、HCl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氢气不与硝酸银反应,故干燥后可得到纯净的氢气,符合题意;
B、硝酸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硫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和碳酸钠均能溶于水,故无法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杂,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是铁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虽然除去了三氧化二铁,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5、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以及反应类型的判定。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详解】
A中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1:1,质量比是3:8:11。

不符合。

B中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2,质量比是7:4:11。

符合。

C中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2,质量比是1:8:9。

不符合。

D中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2:1:2,质量比是4:16:11:9。

不符合。

故选B。

6、C
【解析】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燃烧、植物生长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过程中爆竹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C
【解析】
A、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但是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不然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收集不到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并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镁、锌的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根据金属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锌和镁的活动性,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与生成二氧化硫的体积相同,温度降至室温后,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利用酸性溶液pH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大于7的知识,结合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解答此题。

【详解】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呈什么性,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pH<7;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pH>7;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呈中性,pH=7。

故选:B。

9、A
【解析】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只有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牛奶变酸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铁锅生锈是铁转化为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氢气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一摩尔任何粒子所包含的粒子数目都等于12g碳12所包含的碳原子的个数,约为6.02×1023个。

【详解】
A. 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H2SO4)和磷酸(H3PO4)分子数相同,都6.02×1023个,选项正确;
B.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硫酸分子和一个磷酸分子中都含有4个氧原子,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磷酸中氧原子数相同,选项正确;
C.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硫酸分子由7个原子构成,一个磷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磷酸中原子总数不相同,选项错误;
D. 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98,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二者的摩尔质量相同,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B t1°C 20%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图中溶解度曲线与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变化相似的是物质B;该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此时温度为t1°C。

t2°C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溶解度为25g,质量分数为
25g
100%
100g+25g
=20%。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0.8 g 1.7 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34g+0.5g ﹣33.7g =0.8g ; (2)设:34.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22222MnO 2H O 2H O +O 6832x
0.8g
↑ 68x =320.8g
解之得:x =1.7g ;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1.7g
100%5%34g
=⨯。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点睛】
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Zn(NO 3)2、Mg(NO 3)2 Zn+Cu(NO 3)2=Zn(NO 3)2 +Cu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滤渣和滤液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于金属活动性镁>锌>铜>银,所以锌与硝酸镁不反应,锌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锌与全部硝酸银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无法判断硝酸铜与锌反应的情况,所以可能有硝酸铜; (2)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 3)2=Zn(NO 3)2 +Cu ; 故填:(1)Zn(NO 3)2、Mg(NO 3)2;(2)Zn+Cu(NO 3)2=Zn(NO 3)2 +Cu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以及金属的性质进行。

14、氧气和水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Fe(NO 3)2 Cu(NO 3)2 Cl 2>Br 2>I 2 (100-3a)%或1-3a% 【解析】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故填氧气和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故填
Fe2O3+6HCl=2FeCl3+3H2O;
(2)铁比铜和银都活泼,能将它们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当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铁已经将硝酸银完全反应,铁继续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是(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含有的溶质故填Fe(NO3)2;“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没有铁,一定含有铜和银,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铜,故填Cu(NO3)2;(3)根据“Br2+2NaI=2NaBr+I2;Cl2+2NaI=2NaCl+I2”可知,溴单质和氯气都能置换出碘化钠溶液中的碘,说明非金属活动性溴、氯>碘,根据“Cl2+2NaBr=2NaC1+Br2”可知,氯气能置换出溴化钠中的溴,说明非金属活动性氯>溴,得出氯、溴、碘三者的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故填Cl2>Br2>I2;
(4)硫酸铁[Fe2(SO4)3]和硫酸亚铁(Fe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定值,即1个硫原子对应4个氧原子,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2a%,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2a%=1-3a%=(100-3a)%,故填(100-3a)%或1-3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离得越远越先置换。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CBCu2(OH)2CO3Δ
2CuO+H2O+CO2↑CO2+Ca(OH)2=CaCO3↓+H2O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
造成干扰CuO+CO 高温
Cu+CO2H+、SO42﹣、Cu2+=对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等
【解析】
(一):探究过程:
(1)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若猜想②正确,黑色固体中只有氧化铜,没有碳,氧化铜与硫酸在加热时生成了可溶解的氯化铜和水。

取少量实验1中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则猜想②正确;实验步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气体可能有水和二氧化碳,关闭活塞,连接装置时,应该先检验水,后检验二氧化碳,因此其连接顺序为A→C→B;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A中玻璃管内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Δ
2CuO+H2O+CO2↑;B中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
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反思与评价:
本实验是检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物,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A装置中U形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二)反思与评价:
(1)步骤Ⅱ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高温
Cu+CO2;
(2)废铜屑中的碱式碳酸铜与硫酸发生了: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溶液A中存在生成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溶液A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符号分别是:H+、SO42﹣、Cu2+;
(3)理论上两种方案获得铜的质量比较:根据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都没有铜元素的损失,因此生成的铜的质量是方案一等于方案二;
(4)方案二的化学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方案一的化学反应是在加热和高温下进行。

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理由是对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等。

16、脱氧剂成分中没有含铜元素的物质黄氧化铁、炭粉Fe2O3+3H2SO4=Fe2(SO4)3+3H2O 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使铁钉一半浸没水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钠。

实验现象:加入氯化钠的试管中的铁钉先生锈,没有加入氯化钠的铁钉后生锈。

实验结论:氯化钠能够加快铁生锈的速率
【解析】
[猜想与假设]由查阅资料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猜想一不正确,其原因是:脱氧剂成分中没有含铜元素的物质。

故填:脱氧剂成分中没有含铜元素的物质;
[实验探究]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取①中未被磁铁吸引的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是黄色的;不能被磁铁吸引,且又与硫酸不反应的黑色固体是炭粉;故填:黄;氧化铁、炭粉;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
[拓展延伸]氯化钠能够加快铁生锈,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使铁钉一半浸没水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钠;
实验现象:加入氯化钠的试管中的铁钉先生锈,没有加入氯化钠的铁钉后生锈;
实验结论:氯化钠能够加快铁生锈的速率。

故填:实验步骤:取两个相同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使铁钉一半浸没水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钠;
实验现象:加入氯化钠的试管中的铁钉先生锈,没有加入氯化钠的铁钉后生锈;
实验结论:氯化钠能够加快铁生锈的速率。

【点睛】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