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林海教案北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教学反思:
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多,对于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我请学生观察课文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概括.这个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比较最终找到十分适合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所做事情,然后串联起这些内容,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练习学生能够采用画出重点词语的方法,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但是应用直接用词语进行概括出主要内容还是一个难点.
②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17 麋 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字,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板书: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灯,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2.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4、茅盾写此文的深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什么叫绅士?在你心目中绅士有哪些表现?(学生自由发言)
其实绅士一词是来自于欧美地区,从封建社会开始,便有了贵族与贫民之分,“绅士”一词是专指那些有爵位的贵族,而后见用于英国,一般说来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著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
应敌战术:守势防御-—以守为攻,实现不战而胜、全身而退.绅士式的镇静。
娱乐方式:无病呻吟
艺术手法:拟人
2、绅士式的豪猪,它的“得天独厚”表现在哪里?
满身钢针似的刺毛。
刺毛作用:
(1)可以与同伴保持相当的距离;
(2)当它从高处跌落,可以保护身体不受损害;
(3)落水时,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4)是绝妙的自卫武器.
关于豪猪,你们了解吗?那我们来看下有关于它的一些介绍。展示图片
二、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10 5 5
1、豪猪的“绅士风度” 有哪些表现?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豪猪的绅士风度?(结合整体把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归纳)
归纳:从“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和独自的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了它的“绅士风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主要词语。能抓住要点对麋鹿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得天独厚:满身钢针似的的刺毛
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终保持距离(豪猪雨豪猪之间,绅士和绅士之间需要距离,当然绅士和其他人之间也是一样,这就是在什么方面上,它表现出的绅士?待人接物,那么在这方面上,文中还有个词语)
外貌形态:身体矮小肥胖、面孔方正持重
行动举止: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
生活态度: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从容自在,活动范围狭小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师生交流的结果是生活方式使然,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4、 “寒心”二字可见出批评,那么,豪猪那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的生活方式究竟为什么会让这群拥有先天优势的豪猪面临灭绝之忧人呢?要分析这一个原因,一定要理解豪猪的这种生活方式的实质是什么呢?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合理的猜想10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厦:shà,不能读成chà,也不能读成xià.
酿:niàng, 不能读成lià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3、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猜测,你认为作者倾向于哪一种猜测?
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然呢?
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板书:
17 麋 鹿
麋鹿及其生活场所
奇特的外形
传奇经历
《森林中的绅士》教案
(一)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问题:豪猪的特点
豪猪面临灭绝之忧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得天独厚”表现在哪里,绅士表现在哪里
2、理解豪猪这种得天独厚的绅士为什么会有绝种之忧呢?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把握豪猪的特点—-“得天独厚”表现在哪里,绅士表现在哪里
2、理解豪猪这种得天独厚的绅士为什么会有绝种之忧呢?
3、那么,豪猪那绅士般的生活方式究竟为什么会让豪面临灭绝之忧?深层原因?
4、茅盾写此文的深意?
(四)教学难点:
3、那么,豪猪那绅士般的生活方式究竟为什么会让豪猪面临灭绝之忧?深层原因?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绅士的内在气质就是绅士风度,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当然这是你们印象中的绅士,但是,我们伟大的茅盾先生,在他的散文《森林中的绅士》中刻画了一种特别的绅士,那就是豪猪。在这里,茅盾先生将豪猪和绅士放在一起比拟,自然少不了几分的讽刺。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①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广泛。
(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