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输》+《孟子》两章)
一、文言文阅读
(一)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愿:(2)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何罪之有?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从画线句子可看出,公输盘和楚王有着共同的心理。
他们共同的心理是什么?
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两个词语
..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二)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放弃)
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
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7.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战必.胜矣必.先苦其心志
8.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
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
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
”楚王曰:“善。
”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
(2)故本.在身
1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1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
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
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
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
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
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
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4.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
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__①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②___、___③___。
15.“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
(只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16.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
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不超过14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质量检测试题(一)
1.(1)愿:愿望(2)仁:对人亲善、友爱
2.(1)宋国有什么罪呢?(2)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3.都不想放弃攻宋;都不想承担责任(都想推卸责任)。
4.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5.九设九距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6.C
7.D
8.C
9.(1)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朋友都反对的孤寡之君。
(2)(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0.答:学生只要能结合两篇短文,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联系实际弹出自己的感悟,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1.(1)回答(2)根本,基础
1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13.修养自身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14.(3分)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15.(4分)麦子本身的味道是——甲、丙;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丁。
16.(7分)第④段“累了,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
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
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