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14
2 结果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观察 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血可得到明显的白膜层,接种到培养瓶中的白膜层细胞第2、3天开始贴壁,两端有较长突起,胞核卵圆形,细胞呈克隆样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集落,起初生长较慢,2周左右达到80%~90%汇合。
传代后细胞呈均匀分布生长,形态为长梭形,倍增时间二三天,见图2。
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反复传代仍能保持多向分化潜能,且纯度可达到90%以 上[22]。
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分离培养的第3代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大部分呈CD44阳性,不表达
CD34;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 染色阳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以上结果表明实验所分离培养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3 神经细胞形态观察 培养2 d 后,神经细胞大部分已贴壁,胞体饱满,多呈纺锤形,胞质透亮,细胞胞体伸出小的突起,生长状态良好。
有些细胞胞体扁平,体积较大,伸出1个或多个棒状的大突起,此为胶质细胞。
培养6~7 d 后,神经细胞的胞体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周围的突起充分伸展并延长,形成单极、双极或多极突起。
2.4 共培养细胞形态变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共培养组第3天可见原来扁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缩变小,胞体大多圆形,形成突起,细胞逐渐变成星状,见图3,4。
Figure 2 The third passag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40) 图2 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0)
Figure 3 Stellate cells extended in growth in the co-cultu re grou p at day 3(×40) 图3 共培养第3天细胞伸展生长呈星状(×40) Figure 4 Stellate neuron-like cells in the third day of co-culture (×200) 图4 共培养第3天星状神经样细胞(×200)
共培养组第4~5天后星状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并可互相形成连接,具有神经样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表达,见图5,阳性率为 (32.7±11.5)%,表现神经元细胞的特性。
对照组培养8 d 时,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依然呈扁而宽的形态特点,未形成神经样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阴性。
Figure 5
Neuron specific enolase-positive cells in the fifth day of co-culture (×100) 图5 共培养第5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