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犀金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叉犀金龟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双叉犀金龟昼伏夜出,黄昏开始活动,有趋光性。 雄性多好斗,搏斗时会先上下晃动额角,收缩腹部发出发出“吱吱——”声示威。幼虫多以朽木形成的腐殖质为 食;成虫取食榆、桑、无花果等植物的嫩枝及瓜类的花,取食方式高度特化,先用铲状的上唇划破树皮,然后用 毛刷状的舌舔舐树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和老挝。
主Hale Waihona Puke 价值双叉犀金龟雄性成虫可入药,中药材名称独角蜣螂虫,有镇惊、止痛及通便之功效。
物种危害
发生情况:山区主要在杨树、栎树、榆树、栗树等林区活动;丘陵主要在核桃、桃、杏、李、柿等经济林果 园活动;平原梨、桃、杏、李等林区、果园地活动。
危害情况:成虫,在5-9月,主要危害杨树、栎树、杏树、桃树、栗树、杏树、梨树种林木嫩枝或当年生树 干和叶柄基部,造成新生枝或叶片枯萎死亡,果实减少产量。同时,还吸食树木伤口处的汁液(特别是在新断枝 伤口),或桃、杏、李等成熟的果实上危害。尤其是喜爱在桃、杏、李果树被鸟啄或虫伤害的成熟的果实,另外 在成熟的果实及林下种植的西瓜、甜瓜等成熟伤果取食。幼虫,在杨树、果树苗圃地取食林木幼苗树根、杂草根 及腐烂的木材锯末和腐烂的玉米杆、麦杆等。
形态特征
双叉犀金龟(10张)双叉犀金龟体长44-54毫米,宽27-29毫米,全体黑色或黑褐色,雄虫头部具分叉粗大的、 长的角状突起,前胸背板中央具相当强大的前伸分叉的角状突起。
双叉犀金龟雄虫体光滑而光亮。头部色较深,唇基非常短而窄,前缘具双齿;触角黑色10节鳃片部3节;头 部中央有斜向前上方伸出的、长大的角状突起,其长度几乎达前胸背板的2倍,也有突起极短小,分叉极微弱的, 上颚发达,突出于唇基外,末端钝成叉状,外侧简单无突起与凹陷,下颚上密布黄褐色的丝状毛丛,其内叶具5齿。 前胸背板上密布微细刻点与皱刻,因而呈黑绸样光泽;前胸背板前角锐、后角钝,两侧呈明显角状扩出,致呈六 角形,其前缘中部后面还具有一个向前弯曲、分又的角状突起,此突起较头角短细,下面呈锐脊状。小盾片半圆 形。鞘翅革质色较浅,褐色,光滑而光亮,上密布微细刻点,纵肋不明显。臀板极发达,向后显著隆凸,颜色较 暗,仅在基部接近前臀板处密布黄色茸毛。腹面黑色或黑褐色。足色较深,黑色;前足胫节外侧具三锐齿;中、 后足胫节外缘具硬刺后足跗节各节形状相似;爪对称,中间有一针状刺,末端具二束长毛。
感谢观看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动物学史
1771年,生物学家林奈发现双叉犀金龟,并将其命名为Scarabaeus dichotomus。但是Scarabaeus属是以 一种蜣螂为模式种建立的,而双叉犀金龟事实上和蜣螂相去甚远,所以此分类并不合适。1867年,澳大利亚昆虫 学家Ludwig Redtenbacher发现云顶兜,将其命名为Myrina pfeifferi。但是1807年丹麦科学家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已经用Myrina命名了宽尾灰蝶属,根据生物命名法的优先律,云顶兜不能再使用Myrina命 名,所以Myrina pfeifferi是无效的。1878年,Deyrolle和法国昆虫学家Léon Fairmaire发现叉犀金龟,将 其命名为Xylotrupes davidis,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姬兜的一种,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分类也是不正确的。
双叉犀金龟
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动物
01 动物学史
03 生活习性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分布范围
05 繁殖方式
07 物种危害
目录
06 主要价值
双叉犀金龟(学名:Allomyrina dichotoma)是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动物。体长44-54毫米,宽27-29毫 米。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被茸毛。头较小,唇基前缘侧端具齿突。小盾片三角形,具中纵沟。鞘翅肩凸、端凸 发达,纵肋略可辨。足粗壮,前足胫节外缘具3齿。雌雄异型。雄虫头部具1粗壮角突端部分叉,前胸背板中部具 1端部分叉的角突。雌虫头部粗糙无角突,头顶横列3个小丘突。
社交:双叉犀金龟的幼虫口内长有发声器,可以在落叶堆里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分布范围
双叉犀金龟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 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等省;朝鲜半岛、日本、老挝、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双叉犀金龟分布图
繁殖方式
1911年,英国昆虫学家Gilbert John Arrow将云顶兜重新命名为Allomyrina pfeifferi,这个学名是合法 的,并一直使用至今。而双叉犀金龟和叉犀金龟由于和云顶兜形态接近,也被置于此属中。
1920年Minck建立Trypoxylus属,包括叉犀金龟和双叉犀金龟。此后,争议主要集中于:双叉犀金龟和叉犀 金龟到底应该和云顶兜同属Allomyrina,还是独立的Trypoxylus。2013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希腊塞 萨利大学的研究表明,根据染色体分析,双叉犀金龟和叉犀金龟的亲缘关系很近,与云顶兜相对较远,而三者和 姬兜也都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Minck的分类法更为合理。
生活习性
发育经过:双叉犀金龟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它一生中需要蜕皮数次。双叉犀金龟 的年龄也是根据幼虫蜕皮的次数来计算的,每一次蜕皮之后进入个新的龄期,称为第一龄幼虫、第二龄幼虫,依 此类推。双叉犀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湿润的腐植质中生活越冬,主要在幼树根下;林区较厚的树叶下;或 木材加工厂角落的木屑锯末堆下;或村庄旁的杂草集结堆下;或腐烂的作物秸干堆下;或苗圃肥沃的树苗下等壤 土内越冬生活。幼虫从第一龄幼虫进入第二龄幼虫大约需要一个月,从第二龄幼虫到第三龄幼虫大约需要20天。 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蛹期,最早化蛹在5月28日,最晚化蛹在6月28日,因气温或墒情的影响个别幼虫推 迟到在7月上旬化蛹,经过3-7个月时间变成蛹。成虫蛹经过20天左右的发育变成成虫,休养3-10天就开始外出活 动了。
食性:双叉犀金龟成虫取食榆、桑、无花果等植物的嫩枝及瓜类的花;幼虫多以朽木形成的腐殖质为食。双 叉犀金龟取食方式高度特化,先用铲状的上唇划破树皮,然后用毛刷状的舌舔舐树汁,所以在它周围常会吸引来 其他夜行性昆虫一起取食,如各类天牛、夜蛾。
活动:自然状态下成年双叉犀金龟在六月初开始出现,昼伏夜出,黄昏开始活动,有趋光性。雄性双叉犀金 龟多好斗,搏斗时会先上下晃动额角,收缩腹部发出发出“吱吱——”声示威,如果双方均没被吓退,它们会努 力将额角插入对手的身体下方,将对手举起掀翻或扔到地上,失败者会立即认输逃走。
卵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雄性双叉犀金龟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搏斗,成功一方具有交配权。交配后的雌性 双叉犀金龟会选择湿润的,并有腐植质肥沃的杂草、树叶下的石缝、碎木屑内产卵;产卵9-28粒,卵粒长2-3毫 米。呈白色,7月下旬-8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孵化大约需要两周时间),幼虫进入越冬期。
双叉犀金龟-繁殖方式
双叉犀金龟雌虫色较暗,全身密被淡黄褐色细茸毛。头上密布粗大皱刻;唇基前端窄,前缘有向上卷的二齿 突;在前头复眼间,横列有3个明显的瘤状齿突,中部齿突较两旁的齿突为高,复眼前侧面有2较低的齿突。前胸 背板不光滑,其上密布粗皱刻点与较长、较粗的黄毛;中部有一纵向较宽,浅的凹陷;在近前缘中部有一成叉状 的凹陷;其余特征与雄虫同。
主Hale Waihona Puke 价值双叉犀金龟雄性成虫可入药,中药材名称独角蜣螂虫,有镇惊、止痛及通便之功效。
物种危害
发生情况:山区主要在杨树、栎树、榆树、栗树等林区活动;丘陵主要在核桃、桃、杏、李、柿等经济林果 园活动;平原梨、桃、杏、李等林区、果园地活动。
危害情况:成虫,在5-9月,主要危害杨树、栎树、杏树、桃树、栗树、杏树、梨树种林木嫩枝或当年生树 干和叶柄基部,造成新生枝或叶片枯萎死亡,果实减少产量。同时,还吸食树木伤口处的汁液(特别是在新断枝 伤口),或桃、杏、李等成熟的果实上危害。尤其是喜爱在桃、杏、李果树被鸟啄或虫伤害的成熟的果实,另外 在成熟的果实及林下种植的西瓜、甜瓜等成熟伤果取食。幼虫,在杨树、果树苗圃地取食林木幼苗树根、杂草根 及腐烂的木材锯末和腐烂的玉米杆、麦杆等。
形态特征
双叉犀金龟(10张)双叉犀金龟体长44-54毫米,宽27-29毫米,全体黑色或黑褐色,雄虫头部具分叉粗大的、 长的角状突起,前胸背板中央具相当强大的前伸分叉的角状突起。
双叉犀金龟雄虫体光滑而光亮。头部色较深,唇基非常短而窄,前缘具双齿;触角黑色10节鳃片部3节;头 部中央有斜向前上方伸出的、长大的角状突起,其长度几乎达前胸背板的2倍,也有突起极短小,分叉极微弱的, 上颚发达,突出于唇基外,末端钝成叉状,外侧简单无突起与凹陷,下颚上密布黄褐色的丝状毛丛,其内叶具5齿。 前胸背板上密布微细刻点与皱刻,因而呈黑绸样光泽;前胸背板前角锐、后角钝,两侧呈明显角状扩出,致呈六 角形,其前缘中部后面还具有一个向前弯曲、分又的角状突起,此突起较头角短细,下面呈锐脊状。小盾片半圆 形。鞘翅革质色较浅,褐色,光滑而光亮,上密布微细刻点,纵肋不明显。臀板极发达,向后显著隆凸,颜色较 暗,仅在基部接近前臀板处密布黄色茸毛。腹面黑色或黑褐色。足色较深,黑色;前足胫节外侧具三锐齿;中、 后足胫节外缘具硬刺后足跗节各节形状相似;爪对称,中间有一针状刺,末端具二束长毛。
感谢观看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动物学史
1771年,生物学家林奈发现双叉犀金龟,并将其命名为Scarabaeus dichotomus。但是Scarabaeus属是以 一种蜣螂为模式种建立的,而双叉犀金龟事实上和蜣螂相去甚远,所以此分类并不合适。1867年,澳大利亚昆虫 学家Ludwig Redtenbacher发现云顶兜,将其命名为Myrina pfeifferi。但是1807年丹麦科学家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已经用Myrina命名了宽尾灰蝶属,根据生物命名法的优先律,云顶兜不能再使用Myrina命 名,所以Myrina pfeifferi是无效的。1878年,Deyrolle和法国昆虫学家Léon Fairmaire发现叉犀金龟,将 其命名为Xylotrupes davidis,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姬兜的一种,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分类也是不正确的。
双叉犀金龟
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动物
01 动物学史
03 生活习性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分布范围
05 繁殖方式
07 物种危害
目录
06 主要价值
双叉犀金龟(学名:Allomyrina dichotoma)是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动物。体长44-54毫米,宽27-29毫 米。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被茸毛。头较小,唇基前缘侧端具齿突。小盾片三角形,具中纵沟。鞘翅肩凸、端凸 发达,纵肋略可辨。足粗壮,前足胫节外缘具3齿。雌雄异型。雄虫头部具1粗壮角突端部分叉,前胸背板中部具 1端部分叉的角突。雌虫头部粗糙无角突,头顶横列3个小丘突。
社交:双叉犀金龟的幼虫口内长有发声器,可以在落叶堆里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分布范围
双叉犀金龟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 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等省;朝鲜半岛、日本、老挝、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双叉犀金龟分布图
繁殖方式
1911年,英国昆虫学家Gilbert John Arrow将云顶兜重新命名为Allomyrina pfeifferi,这个学名是合法 的,并一直使用至今。而双叉犀金龟和叉犀金龟由于和云顶兜形态接近,也被置于此属中。
1920年Minck建立Trypoxylus属,包括叉犀金龟和双叉犀金龟。此后,争议主要集中于:双叉犀金龟和叉犀 金龟到底应该和云顶兜同属Allomyrina,还是独立的Trypoxylus。2013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希腊塞 萨利大学的研究表明,根据染色体分析,双叉犀金龟和叉犀金龟的亲缘关系很近,与云顶兜相对较远,而三者和 姬兜也都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Minck的分类法更为合理。
生活习性
发育经过:双叉犀金龟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它一生中需要蜕皮数次。双叉犀金龟 的年龄也是根据幼虫蜕皮的次数来计算的,每一次蜕皮之后进入个新的龄期,称为第一龄幼虫、第二龄幼虫,依 此类推。双叉犀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湿润的腐植质中生活越冬,主要在幼树根下;林区较厚的树叶下;或 木材加工厂角落的木屑锯末堆下;或村庄旁的杂草集结堆下;或腐烂的作物秸干堆下;或苗圃肥沃的树苗下等壤 土内越冬生活。幼虫从第一龄幼虫进入第二龄幼虫大约需要一个月,从第二龄幼虫到第三龄幼虫大约需要20天。 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蛹期,最早化蛹在5月28日,最晚化蛹在6月28日,因气温或墒情的影响个别幼虫推 迟到在7月上旬化蛹,经过3-7个月时间变成蛹。成虫蛹经过20天左右的发育变成成虫,休养3-10天就开始外出活 动了。
食性:双叉犀金龟成虫取食榆、桑、无花果等植物的嫩枝及瓜类的花;幼虫多以朽木形成的腐殖质为食。双 叉犀金龟取食方式高度特化,先用铲状的上唇划破树皮,然后用毛刷状的舌舔舐树汁,所以在它周围常会吸引来 其他夜行性昆虫一起取食,如各类天牛、夜蛾。
活动:自然状态下成年双叉犀金龟在六月初开始出现,昼伏夜出,黄昏开始活动,有趋光性。雄性双叉犀金 龟多好斗,搏斗时会先上下晃动额角,收缩腹部发出发出“吱吱——”声示威,如果双方均没被吓退,它们会努 力将额角插入对手的身体下方,将对手举起掀翻或扔到地上,失败者会立即认输逃走。
卵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雄性双叉犀金龟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搏斗,成功一方具有交配权。交配后的雌性 双叉犀金龟会选择湿润的,并有腐植质肥沃的杂草、树叶下的石缝、碎木屑内产卵;产卵9-28粒,卵粒长2-3毫 米。呈白色,7月下旬-8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孵化大约需要两周时间),幼虫进入越冬期。
双叉犀金龟-繁殖方式
双叉犀金龟雌虫色较暗,全身密被淡黄褐色细茸毛。头上密布粗大皱刻;唇基前端窄,前缘有向上卷的二齿 突;在前头复眼间,横列有3个明显的瘤状齿突,中部齿突较两旁的齿突为高,复眼前侧面有2较低的齿突。前胸 背板不光滑,其上密布粗皱刻点与较长、较粗的黄毛;中部有一纵向较宽,浅的凹陷;在近前缘中部有一成叉状 的凹陷;其余特征与雄虫同。